第464章 黑科技(第二更,求订阅)

第464章黑科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一个文化想要发展起来,首先要仓廪实、要衣食足。要是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文化立国。

《文化振兴五年计划》,不过只是勾勒出一个脉络,而真正的核心是什么?

是产业!

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不仅要让人吃饱,还要让人吃好。只有人吃好了才会想其他。

就像胡佛“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的美好许诺一样。首先要实现的目标――是要吃鸡。也就是解决吃的问题。

由此可见,对于全世界各国政治家来说,吃,从来都是极其重要的课题。

这一点老祖宗看到就非常透彻――“饱暖才能思淫欲”,连饭都吃不饱,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

其实,在南洋吃的问题并不严峻,作为一个热带国家,虽然因为雨林淋溶作用导致婆罗洲的土地贫瘠,但是得益于南洋的发达化肥产业,土地的贫瘠,并没有影响到南洋的农业生产。

当年南洋不仅从德国拆回了几座化肥厂,还从日本折回了一些化肥厂设备,由此奠定了南洋的化肥产业。后来又通过从美德等国进口大型化肥设备,南洋的化肥不仅满足自用,而且还对东南亚各地大规模出口。

听着哈尔施的回答,李毅安思索片刻后说道。

“……现在我们公司已经完成了20万吨合成氨工厂的基础设计,因为砂捞越本地盛产天然气,所以我们选择了以天然气为原料,相比于煤炭,它的产量更高……”

“目前天然气的用途仅仅局限于居民生活,油田那边的天然气过剩,用它生产的合成氨倒也是再合适不过。”

洋丰化学工业是南洋最大的化肥企业,其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大都来自德国,战前德国就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化肥产业。通过招募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南洋的化肥产业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尽管田丰化学公司的厂区内弥漫着一股呛人的臭鸡蛋味,但是李毅安仍然兴致勃勃的听取着哈尔施的报告。

哈尔施特意强调了一下“世界最大”。原因无它,因为大家都喜欢的世界之最,这能够激发起人们的自豪感。

“年产量是120万吨,其中有45万吨用的旧设备,它们都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效率低,而且成本高,我们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其完全淘汰。”

“现在公司的年产量是多少?有多少是旧设备?”

“建成后它将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合成氨工厂,”

“二十万吨的设设备,虽然很大,但是从生产上来说,规模越大,成本也就越低,公司应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争取解决三十万吨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至于老工厂……”

瞧着那些从德国和日本拆回的工厂,李毅安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唐山,相比于南洋,唐山并没有丰富的天然气,以煤炭为原料的生产设备无疑更适合当地的实际,而且那里的农业生产也需要化肥生产设备。

李毅安指着远处的合成塔,问道。

“可以在香港设立一家公司,把那几套旧设备卖给唐山那边,等到战争结束后,那边肯定会进入战后重建,旧设备向他们出口,总好过直接淘汰嘛!”

想了想,李毅安又补充道。

“至于付款方式,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非要现汇或者黄金,可以用易货贸易,稀有金属矿石、农产品,都是南洋需要的,和他们谈,相信这个市场应该还是非常广阔的。”

甚至哪怕就是古董也可以,总之在那里有很多南洋需要的商品。

李毅安之所以会想到唐山市场,并不仅仅是因为这几套化肥生产设备,是唐山急需的,甚至是可以活命的那种,更重要的是,在另一世界,唐山和苏俄决裂之后,就开始从日本引进石油等方面急需的技术设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年日本的石油等装备制造业远远落后于欧美同行,但是并不妨碍唐山花高价引进日本设备,而日本的石油化工等装备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靠着唐山的订单实现了崛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