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打造产业航母(第三更,求订阅)

第465章打造产业航母

北方的市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打开啊?

在离开田丰化工之后,李毅安的心里再一次闪过这个念头。

想到唐山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目光不由的投向了车窗外。

那里的山河很快就要换新颜了。

就像南洋一样,上一次来砂捞越时,道路两侧大都还是种植园,而现在呢?

却是遍地工厂。

随后,李毅安又在砂捞越视察了另外一些企业,那些企业之中既然有婆罗洲公司直接或者间接投资的大型企业,也有官方投资的企业,当然少不了还有民间的企业。

得益于《关贸总协定》的实施,南洋对外出口激增,在利好的刺激下,民间投资日益增加,这些规模不等的工商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的移民。

在一家服装厂的车间里,在电动缝纫机的运转声中,女工们正在缝制各种女式衬衫。

“现在我们厂生产的衬衫主要是往美国出口,美国的市场空间很大,预计今年的出口产值可以达300万美元!”

听着厂主的介绍,李毅安微微点头,对于这么一家规模不大的小服装厂,能够出口300万美元的产品,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闻言那位说着一嘴浙省口音的朱厂长说道。

李毅安微微点头,说道。

“朱厂长,你们厂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师吗?”

“嗯,到时候也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无论是服装,不论是什么产品,品牌都是有副加值的,这个品牌不是当企业生意做大了,才开始“做品牌”,应该从一开始就做,开始的时候可以做质量,只有当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有所占位,品牌忠诚度开始建立起来,并持续帮企业获得利润,品牌才逐步建立。”

“阁下,我们厂子小,眼下都是以仿版为主,不过,将来肯定是要请服装设计自己设计服装的。”

目前民间开设的诸多工厂都是以服装、鞋子、玩具等其它各种日用小商品为主,一是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二来则是因为这样的工厂投资小,所以才会成为民间投资的重点,毕竟民间的资本总体上还是相对有限的,几千万的大投资,没有几个人能拿得出来。

对于“品牌”的重要性,李毅安有着远超过这个时代人们的理解,之所以强调做“品牌”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另一世界,国商尤其是小企业对品牌的忽视。

相比于花时间打造品牌,他们更倾向于挣快钱,一个品牌烂了可以再换一个嘛,关键是利润。事实上,因为恶性竞争。生产厂商之间大打价格战,导致他们连最基本的利润都无法保证,只能通过牺牲质量来保证利润。最终导致国内的小企业的产品良莠不齐,这甚至影响到唐山制造的整体声誉。

“质量,是一个品牌的关键,你们要记住一点,你们的荷花,不仅仅是荷花,而是“MadeinNanyang”的一部分,你们的声誉关系于整个“南洋制造”的声誉。”

虽然李毅安实际上并没有经商的经历,但是并不妨碍他用超越时代的眼光,去形成他自己的产业观念。

“南洋是个小国,想要发展经济就非得以“贸易立国”为基本国策,这个“贸易立国”就是对外出口,但是如何世界贸易中争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顿了顿,李毅安看着朱厂长和周围陪同的官员们说道。

“如果把世界贸易当成大海的话,南洋的工厂出去单打独斗的话,就是一艘艘小艇,小帆船,这样的小船肯定是走不远的,所以,我们要打造自己的产业航母,这个产业航母是什么?就是一个整体!南洋的工业产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工厂企业都是这个产业航母中的一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