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利州路

雷云生怕对方继续追问,便转移话题,说道:“须兄,雷某说了这么半天,你究竟愿不愿意随我一道去龙腾寨?”须髯客正欲作答,心里登时想起了那个打伤自己的神秘老僧,一时又犹豫了起来。须髯客心中想道:“那神秘老僧显然是来自西夏的高手,他临走之前曾警告于我,让我不要再帮助官府对付西夏。如今雷兄只是求我,前往龙腾寨救出谭家儿女,与那西夏有何干系?而且据我所知,龙破风素来不喜欢受制于人,怎会投靠西夏,受西夏的摆布呢?”经过一番寻思,须髯客打定了主意,说道:“雷兄,须某可以随你同去龙腾寨。不过须某可不想死在那里。”雷云闻言笑道:“须兄啊,你怎会有这般想法?我雷云既然请求须兄帮忙,定会护须兄周全。须兄难不成还信不过我这位朋友,信不过霹雳堂吗?”须髯客微微一笑,道:“须某自然信得过霹雳堂。只是,雷兄应该知晓,须某前段日子被那神秘老僧所伤,现在伤势尚未痊愈。若是此去龙腾寨再被人所伤,那便是性命不保了。”雷云神色一凝,说道:“须兄的安危的确需要慎重考虑。请须兄放心,有我雷云在,绝不会让奸人伤你分毫!”须髯客道:“好,好。”表面上说好,心里却在盼着此去龙腾寨千万不要再和西夏扯上关系。

二人说定之后,雷云便问起了守在铁铺外面的那四名军士。须髯客回答是防御使杨将军派来保护自己的人。雷云道:“既然是保护须兄的人,那便让军爷随我们一同上路,这样一来,也会更安全一点。”须髯客苦笑道:“他们四位军爷可是杨将军的亲兵,怕是不会同我们一道上路。此次只有我须髯客一个人跟着你雷堂主前往川陕。”雷云道:“看来是我想多了。”二人走出内堂后,须髯客收拾了一下行李,带上了那把青唐剑,同雷云一道走出了铁铺。四名军士听闻须髯客要出远门,只是问了一下去处,便不再说话。待得须髯客等人离去后,便撤回了军营。

雷云口中的川陕即为利州路,也是“川峡四路”之一。北宋咸平四年,即公元1001年。宋廷将巴蜀一带的川陕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利州路的治所在兴元府,即为古时的南郑。兴元府地处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平原。因境内山脉较多,交通不便,凡有落草为寇者皆潜入山中,渐渐形成了几大贼寇。这几大贼寇之中,尤以龙腾寨势力最为壮大,长期在兴元府一带出没,每次官府出兵围剿之时,便潜入秦岭山脉之中,官府曾试图进山围剿,却因不熟悉地形,屡屡为贼寇所败。久而久之,便不再追究,反而听之任之。

雷云等人将须髯客带到了兴元府治下的南郑县,在当地的一家客栈里留宿。当晚,雷云便问起了须髯客有关龙腾寨的事。须髯客只将当年为龙破风送刀的经过大致讲了一遍,其他也一概不知。雷云见龙腾寨的事情问不出什么头绪,便说起了有关青龙会的事。

只听得雷云说道:“须兄,在你我来此之前,青龙会的谭总舵主也早已到了南郑县,并派麾下六大坛主分别驻守在兴元府辖境内的六个县城里。而驻守在本县的青龙会坛主便是游龙坛坛主,外号“鬼脸铁判”的段舟。”须髯客一愣,说道:“段舟?此人的名字倒是很少听到。”雷云解释道:“须某没有听过此人名号也在情理之中。从他的外号就可以知晓,这位段坛主乃是青龙会掌管刑罚之人,主要职责便是对触犯会规者,施以惩戒。据闻此人铁面无私,且执法严酷,青龙会的人都很惧怕于他。并且这位段坛主满面疤痕,长相阴森可怖,故而才有了“鬼脸铁判”这样的外号。”须髯客听到雷云这么一说,反倒来了兴趣,说道:“若真如此,须某倒想结识一下这位段坛主。”雷云道:“如今我们身在南郑县,自然要去拜会一下这位段坛主。今晚我们就好好休息,明日再去。”须髯客点头称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