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莲叶羹里的世故人情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在薛家兄妹的吵闹中接近了尾声,薛蟠借着酒劲说了伤害宝钗自尊的话把妹妹给气哭了,他也自知理亏冒撞,赌气回了自己的房间一夜无话。故事进入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这一回的回目是第一次将两个小丫鬟作为主角,白玉钏是王夫人的丫鬟也是金钏的妹妹,宝玉一直因为金钏的死心中有愧,于是作者便巧妙安排让玉钏来给宝玉送莲叶羹。而黄金莺是宝钗的丫鬟素来以手巧著称,于是袭人便委托她来给宝玉打络子。两件平常的小事作者写得也是极为有趣,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叫“莲叶羹里的世故人情”,第二部分叫“梅花络中的传统美学”,先看第一部分“莲叶羹里的世故人情”。

经过了前一天的波折贾府总算是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先说薛蟠兄妹,薛蟠也意识到昨天话语的莽撞一大清早就赶来给自己的母亲和妹妹道歉,说自己一定把昨日里妹妹的劝说放在心上,将那些陋习都改掉,简言之薛家兄妹也算是达成了和解,薛姨妈领着宝钗来探望宝玉。guqi.org 流星小说网

再说黛玉这边自从宝玉挨打之后便闷闷不乐为宝玉担忧,可自己本身又喜欢安静,今日必定探望之人众多不便前往,望见潇湘馆中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了《西厢记》中的佳句。可巧廊上的鹦哥引起了黛玉的兴趣,既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逗鹦哥作戏。

要说最热闹的还是当属,李宫裁、迎春、探春、惜春再加上凤姐、老太太、邢夫人、王夫人、周姨娘纷纷齐聚前来探望宝玉,不一会儿宝钗和薛姨妈也进去了。这个时候王夫人问宝玉想要吃什么,好派人给送过来。宝玉笑道:“也到不想什么吃,到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凤姐一傍笑道:“听听,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巴巴的想这个吃了。”贾母便一叠声的叫人做去。凤姐儿笑道:“老祖宗别急,等我想一想这模子谁收着呢。”

宝玉可以说是整个贾府最核心、最受宠的人,这一大清早家里的女眷们便纷纷前来探望。自己的母亲问儿子想吃什么,宝玉说想吃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这个具体是什么如何做一会我们再揭晓,先看凤姐说的这句话“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道汤本身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只是做法上比较费事,有好几道工序,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贾府众人生活的讲究。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一直有一个误区总认为有钱人吃的东西都是些山珍海味,什么龙虾、鲍鱼、大闸蟹等等,那些都是没有经历过生活的人幻想出来的,真正有钱人的生活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精致”,所谓的“精致”绝不仅仅体现在价值上,拿吃饭来讲食材不见得考究,但一道菜的做法、工序,甚至呈现出来的品相才是最重要的。包括很多高奢都仅仅只是宴会或者限定场合去穿着的,一些私服并没有多么昂贵但设计风格、花色图案却别有一番感觉。所以《红楼梦》中的美学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贵不在价值而在于精致。

我们回到凤姐身上,宝玉说想吃莲叶羹,凤姐马上就能够想起这道汤,可见作为管家奶奶她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甚至这道汤的做法她也一清二楚。凤姐吩咐婆子去管厨房的要模子,管厨房的说已经交上来了,凤姐听说又让去茶房里找,最后还是管金银器皿的送了来。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家族制度的威严,什么东西交由谁来包管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不能有任何一点纰漏。

薛姨妈接过模子来瞧,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做这道莲叶羹除了模子很关键,最重要的还是汤好,要用鸡汤做底,借着些荷叶的清香,用现在的话来讲所谓的莲叶羹其实就是高配版的“疙瘩汤”,又名“珍珠翡翠白玉汤”,只不过在造型上要颇费一番功夫,如果您没吃过可以去东北品尝一下低配版的“莲叶羹”就是我们所说的“疙瘩汤”。

莲叶羹如何制作,味道如何我们暂且不做过多分析,我们来看一看这道汤里的世故人情。凤姐接过模子递与个妇人,吩咐厨房里立刻拿几只鸡,另外添了东西,做出十来碗来。王夫人道:“要这些做什么?”凤姐儿笑道:“有个原故: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宝兄弟提起来了,单做给他吃,老太太、太太、姑妈都不吃,似乎不大好。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吃,托赖着连我也上个俊儿。”

最精彩的戏份作者还是给了凤姐,宝玉想吃莲叶羹只是一个由头,凤姐却可以借此来做个人情表示自己的周到。如果私下里宝玉说想要吃凤姐安排厨房只给他自己做一碗,可如今当着老太太、王夫人还有薛姨妈的面儿当然不可能只做一碗,还不如大家都来尝个鲜儿,最后还不忘幽默一下说她自己也沾光了。

凤姐如此周到的安排贾母当然很开心,但别忘了几十碗汤那也是要花银子的,贾母虽然名义上不管家可一五一十的事情她也绝不糊涂。于是贾母听了,笑道:“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说的大家笑了。凤姐也忙笑道:“这不相干。这个小东道我还孝敬的起。”便回头吩咐妇人,“说给厨房里,只管好生添补着做了,在我的账上来领银子。”妇人答应着去了。

最终的赢家还是凤姐,风头她一个人出,还讨好了老太太和太太们,想一想也知道这笔钱当然不会从凤姐自己的腰包出,但这样一番话说出来是奠定了她作为管家奶奶的地位,也让贾母和王夫人更放心了,所以一碗汤里面充满了人情世故。

别人不说话宝钗可是深知凤姐的心,一傍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宝钗这句话表面看上去是讨好贾母,实则也有一番讽刺凤姐的含义在其中。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眼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很多读者读到此处有点懵,不是夸凤姐吗怎么还把王夫人给捎上了呢?这里其实也是贾母对王夫人这个儿媳的不满,贾母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贾政,所以一直跟着小儿子过,按理说管家夫人就应该是王夫人,奈何王夫人就好像一根木头,怎么敲打都冥顽不灵。就拿宝玉挨打这件事要不是贾母出山仅凭一个王夫人恐宝玉性命不保,她当然觉得这个儿媳窝囊,甚至都不如年仅十几岁的凤姐。

宝玉一听这话心里可不大舒服,笑道:“若这么说,不大说话的就不疼了?”贾母道:“不大说话的又有不大说话的可疼之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到不如不说的好。”宝玉笑道:“这就是了。我说大嫂子到不大说话呢,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一样看待。若说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