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修德遵义 助我归真

《正义》的一些议论很好:“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礼乐能够帮助人治理身心,所以要“说礼乐”。“诗书”,就是《诗经》和《尚书》。“敦”就是遵从。我们提倡礼乐的教育,又当遵从诗书的指示。善、恶,都从诗书里能够看到,这叫“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这也是“陈说德义”,诗书里德义也讲得很多。“诗书,义之府也”。《诗经》、《尚书》是“义之府”,“府”就是我们说的宅府、住处。“义”就住在诗、书里面。换言之,诗书是“义”的载体。所以诗、书所称述的是“义”。“义”,古代称为“义者,宜也”,就是应该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即什么是正当的,什么是不正当的。是非、邪正、善恶、好丑、利害,这些统统都可以归纳成“义”这个字。通过学习诗、书,我们就能够懂得这些道理,懂得如何做人。所以诗、书也泛指一切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guqi.org 流星小说网

“礼乐,德之则也”。“则”是法则、规则,道德的规则在礼乐。“礼、乐”也属于六经之一,《礼经》、《乐经》。“礼”,现在也可以泛指一切伦理、道德的教诲,都可以称为是礼,也包括风俗习惯、正当的生活行为准则。它教我们怎么做人、做事,处世待人接物。这个规则体现的是“德”,“德之则也”。“乐”,《乐经》已经失传了,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可以帮助人提升德性的艺术。它不一定专指音乐,可以泛指艺术,包括绘画、书法等一切有利于调和身心的艺术,都是以“思无邪”作为标准。

“德义,利之本也”。“德”之则是礼乐,“义”之府是《诗》、《书》。“利之本也”,“利”就是利益,“利之本”,根本利益,“德”和“义”才是我们根本的利益。根本利益不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并不一定会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很多人都抱怨、叹息,现在是比以前富有了,但是好像生活更烦恼了,没有过去那种洒脱、安逸的心情了。主要原因是,人都在竞争,这个过程中往往德义就没有了。所以,经济虽然发达了,根本的利益却失去了,皮毛的利益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快乐。最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人的身心健康。遵循德义的人,他没有烦恼,身心健康。大利益指的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不是个人的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的心,德义就没有了,根本利益就失去了。所以自私自利没有好处,最终带给人们的就是烦恼,就是身心的不健康,甚至是灾难,天灾都是从私心里产生的。

把自私自利放下,起心动念不要为一个“我”,而要为天下万民。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想自己,这个“小我”放下了,“大我”才能现前。“大我”,整个天下就是自己;说的究竟圆满,就是整个宇宙是一个自己,那才是“真我”,这个身体不是“真我”。充其量,这个身体是“我”的一小部分,就像我的衣服,可以利用它,给大家做一个示现、做一个榜样,为大众工作,做一个工具,但是它不是“真我”,可以把它放下。你看人生死,不等于把身体放下了?人死了以后还去投胎,这个身体放下了,再换另外一个身体,就等于脱了衣服又换另一件服一样。因此,放下“小我”,才得到“真我”。而现代人在自私自利、在竞争当中迷失了“真我”,生活就很苦。所以要把这个根本利益找回来,就要修德、遵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