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朕重用抗金双杰

第193章,朕重用抗金双杰</P>

欢娱一夜,东方露白。</P>

筋疲力竭,酣声如雷。</P>

累得精力疲惫的赵吉,睡得正酣。</P>

此时,李师师已醒。</P>

她望了五眼纸窗映进来的清晨光亮,她又含情凝睇着君王赵官家,轻唤数声,也没有叫起赵官家。</P>

李师师伸出玉手,轻轻地推着赵官家的光着的肩膀,柔声唤道:</P>

“官家,天亮了,该起床上朝了。”</P>

“哈啊。”赵吉打着哈欠,睡眼惺忪,看到如仙子般的美人在身边,顺手揽过美人入怀……</P>

……</P>

不过,赵吉感慨着自己所宠幸的美人李师师,并没有像杨贵妃那般让君王从此不早朝。</P>

本来,大宋的朝会是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这两天进行的。</P>

而昨天是虽然是农历的十一月十五,可是,赵官家刚刚御驾亲征而回京城,故此推迟到第二天也就是今日进行朝会。</P>

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P>

朝会有两种,一为大朝,是皇帝于元旦、冬至及大庆之日,在正殿受群臣朝贺。</P>

一为常朝,是皇帝在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前者后者属于日常公务性质。</P>

今日的朝会,本来是属于常朝。不过,文武百官皆知道赵官家御驾亲征平定了东南的方腊起义,故此,个个都早早地身着崭新的朝服,准备好了歌功颂德之词……</P>

赵吉坐在大殿之中,接受着太子赵桓和几个成年皇子,以及文武百官的叩拜道贺……</P>

“吾皇万岁万万岁……”</P>

赵吉看着大殿之中两侧跪着叩拜的两排紫、红袍子的朝庭大员们,微笑道:</P>

“众爱卿平身。”</P>

文武百官起身,立于大殿两侧。</P>

文官之首是余深,武职之首是燕国公、领枢密院事的郑居中。</P>

擅于奉迎圣意的六十一岁的郑居中,率先出列叩拜道:</P>

“臣居中,恭贺陛下御驾亲征平定东南乱匪方腊凯旋回朝。</P>

陛下之功业,旷古绝伦……”</P>

赵吉一看,这郑居中是要开启拍马屁的模式了,立即道:</P>

“朕之功来,还达不到如此。燕国公不必歌功颂德那一套。”</P>

“臣居中遵旨。”</P>

赵吉知道这郑居中,就是朕如今的郑皇后的从兄。</P>

郑皇后从才人到当贵妃这一阶段,正是郑氏受宠之时,也是登进士第之后的郑居中官运亨通之时。</P>

郑居中倒也是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登了进士第,之后他便以贵妃之从兄相标榜,并深得赵吉之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的宠信。</P>

郑居中历任起居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要职,并于大观元年至四年官拜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P>

这个时期,因赵吉的原主宋徽宗的第一任皇帝王皇后病逝,郑贵妃入主正宫成为皇后时,曾在赵官家面前,进谏不应让当官还敛财的她从兄郑居中身居要职,不然她也不敢当这个皇后了。</P>

虽然,当时赵吉的原主宋徽宗,听从了郑皇后的进谏,暂时的贬谪了总以郑贵妃之从兄相标榜的郑居中……</P>

但是,擅长奉迎圣意的郑居中,很快赵吉的原主宋徽宗所重用,接连被封崇国公、宿国公;在今年的宣和二年春,郑居中再次被拜领枢密院事、封燕国公。</P>

赵吉端详着花甲之年的郑居中,通过自己脑海里的残留记忆,思索着郑居中难就是凭着与郑皇后是堂兄妹的关系才深受自己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的宠信的吗?</P>

还真的不全是这样的。</P>

郑居中在任内,为迎合帝意与争夺权力先是串通刘正夫攻击张商英和刘逵,助蔡京复相,继而步张康国之后尘,事事与京作对,一时为士论所望……</P>

而且,赵吉在对处置蔡京、高俅、王黼等贪官奸臣之时,郑居中绝对是坚定地站队在朕这一面的。</P>

也就是说,虽然郑居中在领枢密院当任要职,但是,他很会站队,知道是靠谁才能达到他如今的权力和地位。</P>

在大宋像管军事的枢密院事的主官,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文官担任的。这也是因为,大宋的历代皇帝,都怕武将拥有太大的权力之后,学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太祖,那可不好办了。</P>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例外情况,那就是北宋的名将狄青,曾以武将身份真正地当过枢密院的一把手——枢密使。</P>

狄青字汉臣,出身寒门,年少入伍,因面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P>

宋仁宗时,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皇佑五年,领兵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此后历任枢密副使、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迁升枢密使。</P>

不过,狄青当上了枢密密使之后,他受到文官集团的排挤,于嘉佑元年,被免去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出知陈州。嘉佑二年三月,狄青抑郁而终,年仅四十九岁。</P>

赵吉看着面前的郑居中,照比早已不在人世的狄青来说,出任枢密院的主官,真的是德才都配其位啊!</P>

赵吉心中倒是有一个出任枢密院主官的好人选,那就就就是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以进士出身而成为一代抗金名将的宗泽。</P>

不过,赵吉也很清楚宗泽现在的名气和为官资历,还远远没有达到能顶替此时的郑居中。</P>

赵吉心中已经盘算好了,郑居中先占着领枢密院事的位置,以后等时机成熟后,再把大忠臣宗泽扶上枢密院的高位。</P>

此时,郑居中是领枢密院事、大宦官童贯也是领枢密院事,他俩都是枢密院的主官,并没有设置枢密使。</P>

这是因为,在大宋很多时候,像枢密使这样掌兵权的极为重要的官职,皇帝为了集权,都是舍不得实援下去的。多数情况下,就是授出领枢密院事之样的官职。领之就是暂代。就类似于后世的代理某某军事高官一样。</P>

赵吉对在朝会之上,率先跳出来只会歌功颂德的郑居中极为不满。</P>

此时,郑居中也看到了赵吉对他的神色不善。</P>

老谋深算、善于善于察言观色的郑居中,立即从歌功颂德拍马屁的模式,改为奏报国家大事的模式,启奏道:</P>

“臣居中,还有要事相奏。”</P>

赵吉冷冷地道:“讲!”</P>

郑居中定了定心神,立即对赵官家奏道:</P>

“臣居中据奏报得知:河东大盗王善聚乱民盗匪数万人马,为祸河东地区。</P>

而如今的京西、淮南、河南、河北,也不大平。</P>

绰号没角牛的盗贼杨进,聚贼上万人,还有王再兴、李贵、王大郎这几路盗匪聚贼数千,往来于京西、淮南、河南、河北之间,侵扰抢掠,成为祸患……”</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