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幸好老子跑的快

东暖阁内,崇祯细细读了王家彦的奏疏,提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准”字。

自从重生以来,他就思考着怎么打败李自成,而对于宁武关的那支孤军,他始终保以愧疚,因为自始至终周遇吉都是他的弃子。

作为一个皇帝,或许就应该铁石心肠、顾全大局一些。可他毕竟还保有现代人的观念,让如此忠烈之士为国殉难,他会为此愧疚一辈子。

所以,在经历了残酷的内心纠结之后,他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那就是救援周遇吉。

看完王家彦的方略,他重重地吐出胸口的一团浊气,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崇祯感到有些惆怅,便在王承恩的陪伴下,起身去外面走了走。

倪元璐等人正在朝房中忙碌,崇祯也没有打扰,他现在只想放空心思,散一散步。

“万岁爷,外边天冷,您加一件衣服吧!”王承恩拿着一件龙纹长袄,披在了崇祯的身上。

“走,去城墙上看看。”

崇祯紧了紧衣服,向午门走去。

他不是要去北京城门,只是想到宫城的城墙上走一走,所以王承恩也没说什么。

紫禁城作为皇帝的住行之所,大明的行政中枢,建设的异常坚固,只论防御能力,足以媲美一些城池了。

红色的高墙内外包砌,高约七米,墙身素土夯实,将整个紫禁城包裹其中。

城外还有一道宽约52米,深6米的护城河,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于前。

崇祯立于城头之上,看了一会,耳边突然传来些许喝喊之声,他疑惑地寻声望去,问道:“何人大声喧哗?”

王承恩朝西侧一瞧,躬身回道:“回万岁爷,应该是西苑的勇卫营在操练。”

西苑位于紫禁城之外、皇城之内,本是皇家的御苑,嘉靖皇帝曾在这里修道,现在被崇祯划给了勇卫营操练。

西苑在未来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

漫步过去,这些新征练两个多月的勇卫营士兵,正在艰苦地操练,崇祯身上穿的龙袍太过扎眼,所以只是在稍远的地方观看。

突然,崇祯似乎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身穿勇卫营千户的装扮,也和士兵们一起操练。

王承恩注意道崇祯的眼神,说道:“万岁爷,那是太子。”

“哦?”崇祯眉头一挑,再次细细一瞧,果然是朱慈烺。

他的内心突然冒出了一股欣慰,继承了崇祯的记忆,他对这个儿子还是很有感情的。

“把他叫过来吧,我瞧瞧他最近怎么样了。”崇祯笑道。

王承恩领命,不一会儿便把一身甲胄的朱慈烺领了过来。

“儿臣参见父皇。”朱慈烺的脸上也有惊喜,他可以明显感受到,崇祯对他的关心多了许多。

崇祯看他黑了不少,也壮实了不少,脸上的稚气也消减了些,温和地笑着,问道:“这几日在军营中,感觉怎么样?”

朱慈烺昂首道:“这几日儿臣收获颇多,父皇早该让儿臣到军营来历练才是。”

崇祯看着他颇显英武的身躯和神采奕奕的眼睛,知道他是真情流露,内心十分欣慰。

虽然朱慈烺从小被东林党教育,但现在毕竟还只是一个少年,思想还是可以转变过来的。

而且现在可以看出,他身上还继承了老朱家初几代的进取精神,若加以培养,可能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明君。

“咱们朱家江山是靠太祖和成祖在马上打下来的,不过自正统皇帝土木堡之变后,咱大明就失了开疆扩土的心了。”崇祯感慨道:

“如今虽然国事艰难,但同样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荡涤天下的机会。你学一些武功,读一些兵法,以后肯定能派上用场。”

“儿臣谨遵教诲。”朱慈烺对此深以为然。

他之前虽然日日在东宫读书,但每每听说闯贼军祸乱四方,和满清铁骑纵关掳掠的消息,都恨不能亲自上阵杀敌。

他早就有习武的念头,不过这些念头都被东宫的那些老师扑灭了。

东林党那一帮人可不希望出现一个像朱元璋那样强势的君主,他们只想培养一个温室中的金丝雀,供他们操控罢了。

“对了,我让倪元璐给你新找了一批老师,你觉得怎么样?”崇祯问道,他还是更关心朱慈烺的思想问题。

“他们……”朱慈烺犹豫了一下,说道:“回父皇,儿臣恳请父皇还是把东宫原先的老师召回来吧,倪大人找的讲师,所教的许多东西都与圣人书籍不同,所以儿臣时常与他们辩论,他们辩不过我,却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实在是老顽固。”

“一些儒家大师竟被他们称作腐儒,朝中很多德高望重的官员被他们称为结党之人,儿臣实在难以苟同。”

崇祯嘴角抽了抽,脸上顿时挂了几道黑线。

朱慈烺的辩论能力崇祯曾有幸领教过几次,那场面,真可谓圣人名言满天飞,之乎者也一大堆。任你是神还是鬼,道德绑架不是吹。

不管你说啥,这小子总能从论语中找出几句孔子曰堵你的嘴,对你进行道德绑架,说你是不尊孔子、大逆不道。偏偏你还不能反驳。

笑话,孔圣人你敢反驳吗?

崇祯默默地叹了口气,看来朱慈烺的大脑中那些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仅靠间接的教育可能很难扭转,只能靠直观的方式让他自己感悟了。

“慈烺啊,最近大战当前,朕也很忙。等此战过后你再考虑也不迟,你不是想入军营历练吗,这样好了,以后你去新军营王家彦的手下做事吧,王尚书的能力非常高,你要跟着他好好学。”

朱慈烺一听内心顿时一喜,他向往军旅,自然知道王家彦的大名,内心本就仰慕。

而且王家彦的新军营,他也已经关注好久了。

“儿臣谢过父皇。”

“嗯。”崇祯点了点头,觉得不能一直把太子关在皇城中,应该让他去北京城看一看,去真正的民间走一走,才能真正改变他那理想化的思想。

“不过……王家彦最近不在京师,他会出去一趟,你先准备准备吧,半个月后入新军营。”

说完,崇祯微笑着上前拍了拍他结实的肩膀,眼神中满是作为父亲的期许,随后便转身离开了。

朱慈烺站在原地,呆呆地看着崇祯的背影,甚至忘了行礼。

这可能是他与崇祯,最近几年最亲密的一次接触了,而他也感受到了一丝那久违的父爱。

在他的记忆中,崇祯一直是忙碌操劳的样子。所以为了不给父皇添麻烦,他也一直装作很乖的样子,认真读书,从不惹事,一心朝着模范太子而努力。

而他不知道的是,他所做的努力,不过是潜意识里想吸引崇祯的注意,希望崇祯可以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他罢了。

站了许久,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尤自叹了口气。

“本来要劝谏来着,怎么忘了。”朱慈烺摇了摇头,回到了勇卫营队列之中。

昨天,因为崇祯定的高价粮食让朝中的东林党们痛苦不堪,所以东宫前任讲师找到了朱慈烺,希望他向崇祯求情。

那讲师说的声泪俱下,朱慈烺也觉得父皇将粮市抓在自己手里是在与民争利,不是明君之举。

于是朱慈烺满口答应,然后遍翻古籍,为自己的劝谏找论据,刚刚他就准备和崇祯友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谁知一时竟忘了。

崇祯:幸好老子跑的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