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大明朝的官要是真那么好当,苦的就是老百姓了!(新书求支持)

“哎,这话怎么说的?”

朱标面露不悦道:

“有道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算我们是平民百姓,难道就不能关心天下大事了?”

“还有你干嘛叫我爹老头?真是一点礼数都没有!”

侯平安抱着胳膊道:

“你爹还叫我猴崽子呢,我哪里像猴了?”

朱标上下打量了一眼侯平安,嘴角顿时一勾。

侯平安自是气不打一处来:

“喂喂喂,你什么意思?”

“别以为偷笑我没看到。”

“有本事过来单挑啊!”

朱元璋赶忙上前一步,夹在两人中间:

“好了猴崽子,还有标儿,你们都少说两句……”

“标儿?!”

朱元璋话还没说完,侯平安眼中的瞳孔就缩成了针尖状:

“你难道叫朱标吗?”

“我去,这可是当今太子的名讳!”

朱标云淡风轻道:

“我不是那个标。”

侯平安追问道:

“那是哪个?”

朱标抱着胳膊道:

“发飙的飙不行吗?”

然后侯平安就笑了,能咧到耳根处的那种:

“哈哈……人如其名呢,朱飙!”

朱标的脸色瞬间就黑的锅底一般,好在人家素质好,怒火窜上来能压下去:

“你笑够了没有?”

“还能比不?”

朱元璋也趁机道:

“对啊猴崽子,大局为重。”

“你难道不想娶咱闺……对,你本来也不想,不过不管如何,留一手给他瞧瞧!”

侯平安不耐烦道:

“你走开,事情变成现在这样都是你的错。”

“就别瞎搅和了。”

朱元璋一脸幽怨:

“咱这可是向着你啊猴崽子,亲儿子都不顾了。”

侯平安翻了翻白眼:

“你本来就不顾吧,不然谁能给自家儿子起个名字叫朱飙?”

“噗,哈哈哈……朱飙……哈哈哈……”

看得朱标牙齿紧咬:

“你不要太过分,我忍你很久了。”

“抱歉抱歉,我实在是忍不住。”

侯平安强忍着笑意摆手道:

“成成成,你问吧,想问啥就问啥。”

“看在你活的也挺辛苦的份上,我一定知无不言。”

朱标连连深呼吸,才勉强压下怒意,尽量心平气和道:

“我听闻侯兄在此之前已经连续落弟了七年,不知对科举制有何看法?”

侯平安点头道:

“很好呀。”

“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对作弊和贿赂一事绝不姑息,有才之人能为国效力,何乐而不为呢?”

朱标嘴角一勾,看了一眼身旁的朱元璋,当即道:

“既如此,我朝要是增设科举,岂不是更好?”

“像侯兄这样落弟多次的士子,也能有更多机会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啊!”

言罢,朱标自得一笑,似乎已看到胜利在向自己招手。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侯平安闻听此言,眉头却是一皱:

“话不能这么说吧朱飙兄。”

“诚然,表面上看,增设科举是可以给天下士子更多的机会。”

“可正因为此,不法之事也将会变多,说不定还会给某些人更多的可乘之机。”

“再说了,文人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登堂入室。”

“而科举之难,机会之少,恰恰能激起这些人的动力,如果增设科举,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努力呢?”

一旁的朱元璋听到这,不禁点了点头。

朱标看在眼里,心中却是越发急了:

“侯兄此言差矣。”

“即便增设科举,难度也不会有所降低,拼的还是实力。”

“那些滥竽充数之人,就算给他们再多的机会,也不可能金榜题名。”

“我说的,乃是像侯兄你这样的人。”

“明明有才华,却因为机会之少,无法报效朝廷,难道侯兄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吗?”

如果是之前的侯平安,或许会。

但对于现在的侯平安而言,却是毫无感觉:

“不会啊,考不上就是考不上,回头再努力便是。”

“朱兄所言,乃是将问题全抛给他人,自己抽身而退,身为大丈夫,这可不是可取之道。”

“总而言之一句话,科举制,选的是人才。”

“而人才贵精不贵多,大明朝的官要是真那么好当,苦的就是老百姓了!”

此话一出,一旁的朱元璋瞬间涨红了脸庞,伸出手拍着侯平安的肩膀,兴奋不已道:

“说得好啊猴崽子,简直是精辟!”

侯平安肩膀一抖,甩开朱元璋的大手道:

“我这话跟你又没关系,你那么激动干嘛?”

朱元璋嘴角一勾道:

“咱也是百姓中的一员,怎么就不能激动了?”

说到这,不等侯平安说话,朱元璋就再度伸出手拍着其的肩膀,转头看着朱标道:

“咋样标儿?是不是服了?”

“咱说的话对不对?”

朱标一时不答,但不得不说,侯平安的确不是常人。

仅凭刚才那句话,足以让朱标高看他一眼。

然要说认同,怕是还有点差距。

“侯兄的话的确振聋发聩,只是我朝建国仅八年,正是万象初新之时,大刀阔斧之际。”

朱标负手而立道:

“当此时,天下的人才若是都能为朝廷效力,大明的国力必定蒸蒸日上!”

“如果只按侯兄所言,为了取精而机会寥寥,使得部分有才之人无法致仕,我想,这才是本末倒置吧。”

侯平安听到这,顿感奇怪:

“说了半天,你似乎有其他意思啊朱飙兄。”

“依我看,大明的科举制已经相当完善,最起码比过去的朝代要好。”

“放眼如今的朝堂,也堪称人才济济,根本没必要增设科举。”

“大刀阔斧什么的,想做就去做呀!”

闻听此言,朱标的嘴角当即一撇:

“呵,平安兄说的轻巧。”

“根本不知道国事繁忙,众官之苦。”

“实不相瞒,在下有一位朋友,其父正好在朝为官。”

“听他说,现如今的大明,事务可谓是堆积如山,就连当今陛下,每天也忙到深夜。”

“长此以往,没有更多人才为国效力,大明朝堂焉能不乱?”

言罢,朱标早已是满面唏嘘。

朱元璋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侯平安却是没在意这父子二人的神情,反而歪着脑袋道:

“闹了半天,你关心的问题是这个啊!”

“为什么不早说呢?”

朱标面色一怔,看了一眼朱元璋,跟他一样。

“你有办法?”

朱元璋满面期待道。

“算是有吧。”

侯平安微微颔首。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