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十年后

2008年,距离父亲的失踪已经过去十年了,我的奶茶店开得有模有样,虽然说赚不了大钱却也能保我在这小地方吃饱喝足,周六周末闲来无事还能去河里游泳,网吧上网。

不过,闲暇之后每当想起当年的那件怪事,总觉得当年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归纳一下,有其四……

首先爷爷当年为什么要让我们去堑湖上岸,而父亲的失踪是不是也和他违背爷爷的遗嘱私自下湖有关?

其次,是爷爷死之前正好去牵过一次江鲜,因为3月是凤鱼化龙之月,当时长江浅海中的鱼大多会逆流至鄱阳湖产卵,可那一次他几乎是空篓而归的,唯一的收获就是那条饭店里镇馆的凤鲚。那么爷爷的死是不是也和那一次牵鱼有关?

再者,爷爷的江鲜到底是在哪儿捕获的?因为他每次出门都是半夜,所以很多村子里想要跟踪他的人,到了最后都会无功而返直接跟丢,但是据那些跟踪过他的人说,爷爷似乎去的地方不是湖里,而是山上。

最后就是那条间接害死我父亲的龙种了,正常来说从1960年算起,不可能有一条所谓的凤鲚能活这么长的时间,不,应该说没有一条江湖里的水族能活到这么长的时间,毕竟湖里比不得海中,一些水下的环境因素大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存活年限。

其实这么一看来,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这凤鲚展开的,但如果真说捕了一辈子鱼的人,最后被鱼弄死,这完全是天方夜谭了。

但……闲下来想归想,最终我也琢磨不出父亲到底去了哪里?现在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如果死了尸体又会在哪里,有没有被水上的渔家给拣浮水上来入土为安呢?

6月初的一天,我坐在电风扇下,做完了最后一笔补习学生的生意,看着水吧工作台里面空荡的桶容量,也准备看看刚更新的小说,关店走人了。

可就在这时,一个乞儿趴在板车上,慢慢地溜到了我店门口。

那是个很黑的小伙子,莫过于十五六岁的样子,左脸上有一道泛白的胎记,细眉小眼,眯着看我的时候,眼睛成了一条线,猛地对视,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

很不喜欢这种注视感,哪怕对方还是一个小孩,正想给他几毛钱打发走,他却是开口了:“盛况?”

出乎意料的他喊出了我的名字。

愣了一下,开始在大脑中搜索“远房残疾亲戚”的关键词,甚至想到了这家伙不会是要来投奔我混吃混喝的吧。

不过很快,他打消了我的疑虑,“你父亲让我把这个给你。”

一个黄褐色的信封,没有邮编,没有邮票,也没有寄件人,空空荡荡的就这么递到了我的手中。

“你是?”他能准确地说出我的名字,而且还提到了我那消失了10年的父亲,突如其来的一下,以至于我强烈感觉这是那个分手不久的前女友对我的恶作剧……

“他还活着?”我又问到。

至此我开始认真地低头打量那个孩子,他下半身的身体裹在板车的一层棉被下,也不知道是为了隐藏什么样的残障肢体,只是让我觉得在热腾腾的季节里,这样的打扮有些格格不入。

“他到底去了哪里?”我继续问他,这是我10年来,能想得最多的事情了。

同时开始掂量起手中的这份信封,信封有些沉,里面应该是有个物件,捏了捏大概有一抓长,是个硬玩意儿。除此之外应该是还有张纸的,只有一张。因为信件太薄了。

按了按太阳穴,觉得这应该真的是父亲给我的,毕竟他是个话少言寡的人,即便是写信也憋不出几个字来。

可比起这个,我却是更好奇那个迟迟又不回话的小孩,想想也许是大夏天的热到了,便转身去店里的冰桶给他挖了一勺冰,再添了些剩下的柠檬水。

结果当我转身给他递水时,发现那个小孩已经不见了。

左右看去,空荡荡的街道上,什么人也没有,只有手上的那个信封还带着沉甸甸的感觉落在我手心。

咬了咬牙,站在大街上,往前走了两步,左右找了几圈,终于在转角的一个巷子里找到了那辆破旧的板车,借着昏暗的灯光我可以看见那床被褥还铺在上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