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 再修一个数据中心

最近数据中心用的人越来越多了, 安夏刚开始买下两块地皮盖数据中心的时候,公司内外有不少置疑的声音, 认为大家都用自己电脑里的硬盘, 搞数据中心最多是个备份的功能,除了大企业大单位之外,谁会花那么多钱去备份呢。

谁也没想到, 紫金科技把基础款的硬件价格打得那么低,数据中心的应用范围一下子变得非常广泛, 除了紫金公司自用之外,有许多网站、政府机构,也越来越依赖于数据中心。

忽然之间, 两个数据中心似乎就不够用了。

安夏知道, 已经有竞争对手也在筹划此事,对方炒房地产发家, 手上地皮多的是,财大气粗。

安夏相信他们有的是路子拿地皮, 也相信他们绝对能干出支付三倍工资,把紫金的核心员工挖走的事情。

现在紫金的数据中心,还没有什么特别高深、不可替代的技术。

稍微花点钱,花点时间, 就能搞到手。

等他们的东西都到位, 紫金那就要跟人竞争了。

对, 竞争为市场带来活力。

对于老板来说,能躺着挣钱, 还是躺着快乐更快乐。

现在客户只有紫金一个数据中心可选。

他们的数据一旦进来,就不会轻易走掉。

数据搬迁什么的,都是麻烦, 谁知道搬迁的时候会不会出点什么这这那那的问题,

这就是微信始终没有敌手的原因:迁移成本高。

趁着现在还拥有快乐的垄断地位,安夏决定先下手为强。

此前紫金选址的时候,考虑的是地理环境是否有自然灾害,交通是否方便,通讯线路是否可以,供电局能不能保证数据中心的优先保障,还有企业税和员工的生活成本。

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安夏的面前——电力。

数据中心里一排排的服务器一开,呜呜呜,电费跑得比兔子还快。

跟服务器配套的各种设施,也都是吃电的祖宗。

安夏看过几次数据中心的电费清单,好多好多位数啊……

电老虎名不虚传。

事实上,服务器的运行只占用电量的15%左右,大部分电费都是为服务器散热用掉的。

何况将来还有“节能减排”的指标,那都不是交电费的问题了。

与其到时候为了达到国家标准,满头冒烟地更新设备,不如现在就把能解决的事情先解决了。

安夏决定找个自然环境寒冷的地方,其实她之前已经有意识的挑了凉快的地方,在西南的大山环抱里,电费也便宜。

不过本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态度,新的机房不能再放在西南,得放个远一点、气候迥异的地方。

不然像夏季南方各地的天气情况差不多,一闹洪灾,连绵成片,机房一起断气。

2021年7月14日那一天,“B站崩了”、“A站崩了”、“晋江崩了”、“豆瓣崩了”同时上了热搜,当时传说的就是某个数据中心失火导致大家的数据一损俱损。

尽管此后证实只是B站崩了,其他三家是被无辜牵连的池鱼。

但是这充分说明,要是数据中心真没有异地灾备,万一来场暴雨哗啦啦,大家的快乐都没啦,到时候,就算数据迁移麻烦又折腾,客户肯定也会卷着细软就跑,绝不续约。

安夏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地图,不是贴在墙上的一张,而是通过各地收集的数据加上卫星图像,由计算机建模的全息3D影像。

安夏将办公室里的遮光窗帘拉上,很快,屋里变得十分昏暗,只有从缝隙里漏出的光,将屋里的家具勾出黯淡的轮廓。

“嘀”,地图仪启动。

在半空中,浮现出一个中国地图。

它是由光线构成、严格按比例构成的立体地图。

山川、湖泊、河流……所有地貌真实呈现在安夏的面前。

安夏看着地图,开启人工智能筛选功能:“排除自然灾害平均发生次数排名前二十的城市。”

计算机飞快给出结论,统计了自有气象记载以来,水灾、旱灾、雪灾、泥石流,以及位于地震带上的所有城市。

立体地图上,有几块区域瞬间暗淡下去。

安夏:“去掉年平均气温超过30度的城市。”

南方不少城市消失。

接下来是去掉海拔过高的地方、地价巨贵的地方、施工不便的地方、交通不便的地方、电力供应不足的地方、当地办事效率低下的地方、当地办事机构过于事儿逼的地方……

五彩光线组成的山川河流不断消失,最后剩下了几块地区。

安夏:“调取剩余城市的基础数据。”

系统不仅提供基础数据,还提供排名。

不仅是普通的排名,还有增长率的环比。

有些数据变动巨大,系统会搜索该时间段的新闻,查询变动原因。

基本上,都跟当地的民风和政策变动有关系。

最终剩下的,除了已经布局过的西南,还有一个位于北方的城市:乌兰察布。

安夏去过乌兰察布,但没完全去。

当时她在山西旅游,想起一首歌“哥哥你走西口”,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走了一趟当初人口大迁移的路线,从山西的右玉拐了个弯,经杀虎口,进入乌兰察布,然后没发现有什么好玩的,吃了一顿羊肉就走了。

“小看它了。”安夏扬起眉毛。

她调取乌兰察布的信息,发现这个城市今年将一条路改造成“皮件一条街”,又是免税,又是提供优惠房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

虽然跟IT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说明这里的领导层很有想法,并积极实践。

当地管理者有主动的意愿,很多可丁可卯的事情,就会比较好办。

安夏查了查现在的地价,很好,很强大。

人工智能进一步展示更多的信息,年平均气温十分凉快、到首都很近,才三百公里。

这不就是沪宁之间的距离么,可以可以。

安夏按下电话:“让白雪松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不多时,白雪松便来了,他的腰板挺得特别直,整个人就像一根标枪。

白雪松是新近提拔起来的数据中心负责人 ,今年三十八岁,从十八岁开始干消防,干了整整二十年,从最基层干到大队长,然后离开,今年刚来到紫金数据中心工作。

自上次云间市机房出问题之后,他接替了运维负责人龙运的一部分工作。

龙运只管机器本身,包括机器的温度和内部程序。

白雪松负责数据中心的其他所有,包括建设、销售,以及增值业务的扩展。

“雪松,我打算在乌兰察布建一个数据中心,你有什么想法?”

白雪松站在地图前,仔细调取了所有数据,包括历年草原火险相关数据,他回答:“从现有数据上看,这个地方很适合。”

安夏点点头:“好,你去看看吧,如果可以,就跟他们谈谈,我们在那里建个数据中心。”

“是。”

安夏忽然笑起来:“记住,机房不要搞喷淋。”

“其实,他们那个机房搞喷淋,也许是有别的考虑。”

设计院的消防标准是可选的,自动能喷出来的选项就只有气体七氟丙烷和自来水喷淋。

七氟丙烷有一定的毒性,要是自动喷口往外喷的时候,机房里正好有人,那这个人就有中毒的危险。

喷自来水就不会。

白雪松说:“他们当时设计的时候,可能考虑的是人身安全,而不是服务器的安全。”

原来如此,安夏了然。

自来水泼一头,最多也就是洗个澡,只要没淹成电影《生化危机》里的那个动静,比起七氟丙烷,确实是安全的。

把人命放在第一位是没错啦……可是服务器也很无辜啊。

安夏对白雪松说:“既然如此,你出个方案,看看能不能做到即不伤人,又能保住服务器的安全。”

“是。”

等白雪松出去,安夏忽然觉得自己刚才说的话很熟悉,不就是她自己最讨厌的“即要……又要……还要……也要”句式吗?

安夏站在地图前,看着唯一亮着的乌兰察布,自嘲地笑笑,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总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吗。

晚上,安夏去了一个企业家聚会,各行各业的都有,也有建筑行业的。

她向一位建筑行业的大佬问了一下现在盖房子的行情,价格、人工之类的。

建筑大佬的嗅觉非常敏锐,马上就问安夏是不是又要盖新楼了。

安夏笑笑:“有这个计划,还没有定。”

“是建什么?还是数据中心吗?”

“对。”

“那你找我肯定没错,我们公司给IBM都做过机房,绝不会犯用喷淋头的错误。”

安夏笑着摇摇头:“你们的消息真灵通。”

“嗐,谁不知道啊。”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次机房进水的事,虽然没有给客户造成什么损失,不过已经成笑柄了。

安夏当然不能让人白白给笑话了,她说了关于自动消防对员工关怀的问题,把公司的层次稍稍给拔高了一下。

“当然,经过这件事之后,我们也考虑到应该可以做到生命和财产两手抓,现在流程已经调整,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说罢,安夏优雅地饮了一口葡萄酒,从容一笑,就好像一切尽在掌握,那自动喷淋的主意就是她拍板的一样。

不管出自真心还是假意,一旁众人听了,都盛赞:“安总真是个好人啊。”

“商界有你这么善良的人,真是难能可贵。”

几位建筑行业的老总听说安夏有意要再盖新楼,便凑过来混脸熟,热情地向安夏说盖房子的各种须知。

什么水泥标号、钢筋粗细、砖头质量,还有地基深度之类的,说来说去也没什么意思。

安夏也听不懂,尽管她的脸上还挂着笑容,但只回应“哦”“是吗”“好的”“真有意思”。

这些商场上的人精,哪能看不出来安夏对他们的话没兴趣。

有一位机智地转移了话题:“你挑地方的时候,有没有看风水啊?”

“风水?哦,有考虑过,古人的风水之说,也并非全然迷信,还是有些科学道理的。”

周围建筑行业的人都笑了。

“安总,你是搞科技的,大概是真正的无神论者,跟你说啊,有些事情,就是毫无科学道理可言。”

“是啊,我爱人的单位是钢铁厂,每次开炉的时候,都要往里面倒酒,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倒的都是正宗茅台,结果每次开炉一周之内,准出故障,后来改成五粮液之后,就从没出过问题。”

“对,我们公司上次参与的一个发电厂也是,开工第一天,八台机子同时出故障,找了几个道士做法,念叨几个小时之后就好了,你说这有什么科学道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各种迷幻的八卦。

安夏也不是不信,紫金公司里的程序员们还挂着雍正通宝,只为克制BUG,其他不同的项目组,也有着各自的迷信活动,比如硬件生产线的尾部要吊一根萝卜。

她只是……懒,懒得分辨各种大师。

刚开始的时候,她还试图找个大师试试,结果平时看着挺正常的介绍人跟中了邪一样,对大师表演的拙劣魔术深信不疑。

此后,安夏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现在大家说得这么热闹,她也忍不住好奇:“你们说得都很复杂,有没有比较省事一点的处理方法?”

大佬笑起来:“有啊,请我们公司给你们修楼就行了。我们公司对建筑行业全套知识都特别熟。都是科班出身。”

“风水也是科班出身?”安夏眼角微挑。

大佬点头:“有啊,《建筑风水学》,是真的专业课,要考试,不及格就拿不到学分。”

安夏好奇:“要是考试不及格,可以说考场的风水不好,跟他八字相克,影响发挥吗?”

“哈哈哈,那就要看老师相信不相信了。”

安夏与他们嘻嘻哈哈地打发了过去,顺便了解了一下报价。

白雪松已经出发前往乌兰察布,现在还在路上,暂时不会有消息。

安夏找到刘杰:“你有没有用AI算过命?”

刘杰:“!!!”

小廖激动地嚷嚷:“安总,你真是神了,你怎么知道我们写了一个算命软件?”

“你们这边各种符啊、咒啊、雕像啊,都摆满了,怎么会缺一个算命的?”

安夏淡然一笑,心想:“我怎么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乱说的。”

这是人工智能组给自己写着玩的一个小程序。

综合了西方星象学、中国星象学、生辰八字、紫微术数、大小六爻……

每天上班之前,大家先算算今天的运势,然后开始工作。

安夏试了一下,生成出一篇“今日运势”。

人工智能那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废物,在算命这种需要说些似是而非的话的应用场景下,意外好用。

汉代那句著名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根本就听不懂是什么意思,还不如“大楚兴,陈胜王”来得清晰,但架不住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当涂高”。

那篇“今日运势”里的每一句话,都没什么实际意义,想怎么代入理解都可以。

除了最后一句:“北方起风雷。”

乌兰察布就在北方,可是什么叫北方起风雷?

风,空气流动。

雷,是云层里的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放电。

安夏心中微动:难道,是指风力发电?

然后她自己都觉得好笑,果然,心里有所想,就会被这种东西拿捏。

都不用大师瞎扯,她自己就能自己解签了。

安夏的手机响了,来电人是白雪松,他对安夏说:“我找了当地的负责人,他们说他们电力不足,无法供应数据中心的用电量……”

安夏沉默地听着……原来,北方起风雷,是指被拒绝的意思?

被拒绝就被拒绝呗,大不了换一个地方,怎么就起风雷了?

隔着电话,安夏都听到白雪松那里“呜呜”的风声。

“风很大啊?冷吗?”

“还好,我穿得厚,他们说这边一年四季的风都这么大。”

北方起风雷……安夏脑中始终萦绕着这五个字。

她问道:“那他们有风力发电吗?”

“没有,他们这边的工业之前一直不发达,一共就两个变电站,九个调度员……只有火力发电。”

“有考虑过风力发电吗?”

“有,但是核算之后,怕卖不掉。”

安夏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几下:“你问问,他们要卖出去多少,才能回本?”

“好。”

挂掉电话,安夏看着屏幕上的“北方起风雷”,轻声自语:“北方要是起不了风雷,我可以帮它起。”

不明所以的小廖说:“我明白,我明白,每次抽签算命抽不到好的时候,我就一直抽一直抽,抽到好的为止,哈哈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