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

纺织行业变革的脚步越来越近, 许多大厂陆续开始压锭。

一些不再受到国家庇护的厂子,也选择了九厂领导的路:改制, 趁厂子还值钱的时候, 卖给私人。

原本过剩的需求供应一下子减少了,市场上的棉制布料、毛巾等等又出现了空缺。

一些质量还行的厂子反倒稳住了。

牡丹厂则完全从民用服装、毛巾等日用轻纺脱离,进入特种布料的生产。

棉纺, 安夏还能理解理解。

现在的土工布已经完全脱离安夏的认知范围了, 各种布的特性、防火、拉力什么的。

本来安夏还想多学学新东西。

然后,有一次没听,之后的东西, 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

她索性放弃。

布料本来也不是她喜欢的事情。

恰好此时市里少年宫想举办一个提高中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展示一下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

第一次课,许多孩子报名, 挤都挤不进去。

少年宫找了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讲课。

刚开始, 教授还会展示一些计算机上做出来的东西,机械自动运行等等, 引起小孩子们的兴趣。

之后是长达三十分钟的纯理论, 还有计算机历史发展之类的东西。

五分钟后, 调皮的孩子开始东张西望。

十分钟后,许多孩子开始魂不守舍,窗外的鸟叫都变得动听了许多。

十五分钟后, 还坚持不动的孩子, 都是胳膊上别着两条杠三条杠的, 他们有着过人的意志和定力。

三十分钟之后, 少年宫的老师和报社记者向孩子们提问:“刚才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呀?”

大家支支吾吾,只有一个“三道杠”面对记者,侃侃而谈:“通过刚才老师的课, 我们明白计算机对建设祖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长大了,也要学习计算机。”

嗯……啊……哦……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之后几次活动预告,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少。

比起天文馆、航模、海洋、生物、乐器、绘画班的热热闹闹,计算机班简直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甚至连古文明兴趣班都不如!

这可不行啊。

少年宫当初认为孩子们肯定对新东西感兴趣,这才向上级部门打报告,批下来一笔钱,买了电脑。

要是临了交上去的报告显示这个班都没有孩子愿意来,那可是打脸打大了。

市文化办的人问了几次,最后建议他们每周把自己的孩子,还有孩子的朋友都拉来,充个数。

“反正拍照片的时候看着热闹就行,不管姓什么叫什么。”

好好的事,办到这个份上,也是无奈。

少年宫的人也觉得可能是老教授讲课太高深,孩子听不懂。

“要不,咱们换个别人来讲吧?”

“换谁啊?谁能讲啊?”

“可是丁教授,他讲的真的很无聊,我听了都快睡着了。”

少年宫的负责人板着脸:“计算机,那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本来就不是娱乐的东西。能怎么有趣?你看是大寨种地有趣,还是大庆挖油有趣?这是严肃的事情! 本来就有趣不起来。”

“我觉得,应该还是可以有趣起来的。”一个年轻的职工开口。

“我在我妈单位,玩过一个挺有趣的打字游戏,本来我都不会打字,玩了几天以后,就会打英文了,然后很快就学会了中文。我相信,计算机是可以寓教于乐的。”

负责人:“那总不能三十分钟,都在玩打字游戏吧?这像什么话?”

“我听说,开发那个游戏的公司,就在我们市,我们可以找他们来试讲一节课?”

负责人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

少年宫辗转请来了安夏,想问问她对于青少年计算机兴趣的培养有没有心得。

负责人第一次得知安夏所属的单位后,他震惊了。

这是什么世界,纺织厂不是编布的吗?怎么还会编程序?

安夏的样子也跟他想的那种戴着酒瓶底厚眼镜,穿着白大褂的严肃科研工作者不一样,她对于怎么把计算机的功能说得有趣这一点,颇有心得。

起码聊了一个小时下来,负责人不仅能听懂她在说什么,而且也不觉得无聊。

虽然不知道孩子们怎么想,至少他自己是认同的。

本周日的兴趣班,依旧没有人愿意来参加。

少年宫的全体职工,把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能拉上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都拖了过去。

孩子们早就听说少年宫的计算机课无聊到极点,他们宁可在家门口玩打仗、跳皮筋,也不想去少年宫。

无奈父母有着绝对的权威。

邻居们也碍于熟人,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少年宫“看看计算机到底是什么样的,开开眼界也好”。

周日安夏和她带去的一个程序员,就面对着这群不情不愿的孩子们。

刚开始,安夏也向孩子们展示计算机在工业上的用途。

孩子们对会在空中,像人手一样晃来晃去的机械臂兴趣最大,对其他的全自动设备毫无感觉。

然后,老教授就会进入纯理论和历史发展。

安夏说起了计算机在民用领域可以实现的应用。

“很多地方出现的新闻,你可以马上知道。老师布置的题不会,能通过计算机的网络,让很多人帮你一起想。”

新闻不新闻的孩子们不关心。

听到会有好心的路人愿意帮忙解题、做题,孩子们的眼睛瞬间门发光。

安夏又指着旁边的天文馆:“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并不是一直都在我们能看见的那一个位置的吗?”

“呃……”

“你们都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吧?”

“知道!”

“女娲补天是因为什么?”

有一个孩子规规矩矩地举手:“是因为火神和水神打架,把天柱撞断了。”

安夏点点头:“对,当时的记录是说,天倾西北,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搬了家,根据现在科学家的推断,并不是真的日月星辰搬了家,而是我们住的地球角度发生了变化,原本可以用眼睛看见的星星,再也没有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古人就以为那边的天塌了。”

“你们知不知道一万年前的星星,都在什么位置吗?”

孩子们摇头。

“我也不知道。”

孩子们笑了起来。

“计算星星和地球夹角的位置是一个很麻烦的工程,但是,有了计算机,就可以根据规矩,计算出一万年前和一万年后的星星位置。从这方面来说,你们也可以前知一万年,后知一万年。”

“哇~~”孩子们觉得这事有趣极了。

安夏说了计算机在天文、海洋潮汐方面的用处,又对孩子们说:“还可以让你们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哦。”

然后,她拿出了纯文字版“大富翁”。

里面的交易细节已经删除,只保留了愿意用多少钱交易,在什么时候交易,以及各种突发事件。

还没有学会打字的孩子们,没多长时间门,就已经熟练的进行土地买卖、股票交易,并且因为突发事件破产……

要不是少年宫不能联网,孩子们可能这会儿已经出现托拉斯、康采恩等等联盟了。

下课了,孩子们还恋恋不舍地不肯走,特别是几个股票亏钱,但还没完全亏的孩子,心心念念就是想回本。

一个孩子可怜巴巴地问安夏:“我下次再来,股票还在吗?”

“不知道呀,要是下次是别人用这台计算机,那你的记录就会没有了。”

孩子机灵地掏出一张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显示器的下面,对班上的小伙伴们说:“以后,这里就是我的专属座位了!”

其他人有样学样。

然而,少年宫的老师又告诉他们一个晴天霹雳:计算机兴趣班不是系统性的培训,谁报名谁来,先到先得。

孩子们哭着喊着不肯走,非要续几期。

本来快要办不下去的计算机培训班,一下子又变得抢手起来。

既然要开下去,就得继续安排人去讲课。

安夏看着程序员们:“你们谁去?有补贴拿。”

这些年轻的程序员,在深市培训的时候,“看尽世间门繁华”,很多东西都想拥有。

此时有了赚钱的机会,哪能不去。

还有的人已经机智的利用自己带课的机会,让自己心仪的女神可以带亲戚家的孩子邻居家的孩子来,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干,一方面展示自己面对孩子时的亲和力,一举两得。

少年宫当然不能白用安夏的那些软件,这些都属于商业交易,他们支付了一笔软件使用费。

又是几万块进账,妈妈提醒安夏:“你应该把你的账好好理一下,还有各种权责,也要交接清楚。”

“嗯。”

牡丹厂吃了九厂之后,安夏是最大的持股股东。

人事归陈勇,生产和技术归龚伟,销售归安夏。

不过现在刘桂花成长的很快,已经可以担任销售总监一职。

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订单,安夏基本不再插手具体的经营事项。

明光现代办公用品公司,是全资属于安夏的。

但是经营范围里只有销售软件,没有软件开发。

计算机软件开发在工商局设定的经营范围里,是一个单独的项目,不能挂在明光的下面。

安夏自己最擅长的项目,现在是以一个研究室的形式,挂在牡丹厂的下面。

开发工厂所需要的东西时,走账走的牡丹厂。

开发安夏自己想到的东西时,走账又走的是明光公司的劳务合同。

自从上次九厂受到部里领导的赏识之后,领导们一研究,觉得应该给有实力有想法的厂子配备对应的研究部门。

领导一句话,九厂的全自动研发团队就来了新人。

那些都是有着丰富行业经验,接过许多不同项目的人才,对于这种需要有扎实基层经验的开发任务相比,只在纺织厂待了几个月的学生们顿时相形见绌。

新的开发组来了,旧的开发组肯定就不需要了吧。

学生们这段时间门忙忙碌碌,技术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搁他们以前,谁都没想过,上个大学居然还能挣钱,还能往家里寄。

其中有叫卢家志的人最愁,他家在偏远的山村,别人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是全家请客,村里镇上敲锣打鼓披红花。

他反倒被人嘲笑:“那个谁家的小谁,高中毕业进厂,一个月工资四十多块钱呢,还什么都包,你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不如早点进厂赚钱,将来还能把他们也带进去。”

“你爸妈把你养大不容易,你不能这么自私,就因为自己想读大学,就不管他们。你念大学也不一定会分到好工作。”

要不是父母觉得长子读书这事才是天经地义,符合传统伦理,他还真没法继续读了。

现在,眼看着弟弟今年就要高考,结果弟弟说不考,要早点进厂赚钱,把哥哥供到博士。连妹妹都说明年她也不考了。

卢家志心急如焚,但家里的条件就摆在那里。

是安夏招研发团队,还给钱大方,他才终于能缓了一口气。

往家里寄了五百块钱,还跟家里说了大话,说自己已经靠知识赚了大钱,让弟弟妹妹尽管放心念书。

结果,这个牛刚吹出去,转眼项目组就要解散了。

他的学业还有一段时间门才能完成,这以后可怎么办啊。

安夏注册好了紫金电脑公司,也没找新的办公地点,全体人马继续在原地办公。

很多公司也都是这么操作的,一个公司里不同的项目组属于不同的公司抬头。

除了报销和交五险一金的时候显示的名字不一样,别的完全一样。

虽然只是名字变了,不过还是要跟他们说一声。

以前牡丹厂开会,都由陈勇开个话头,以各种文件、精神、宏观层面做为切入点,慢慢说出重点。

安夏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煽动情绪,或者叫调动情绪,或者是画大饼。

据陈勇说,就算是画大饼,也得是在一个伟光正的大场景下画,这样显得可信度高一点。

这次没有陈勇了,公司是安夏一个人的,负责跟员工们说清楚研究室的隶属关系归到新公司的任务,也由安夏一个人负责。

坐在下面的旧研发室的人们被召集开会,他们心里抱着一个想法:肯定是项目没了,叫我们各回各家。

上面安夏还在从企业发展、国家关注、部委领导关怀聊着,刚刚说到领导对九厂的全自动设备研发高度关注,所以派来了更有经验的技术骨干,下面就已经有女生低着头,肩膀微微抖动。

安夏站在上面,看得真真的:“诶???怎么哭啦?”

坐在女生旁边的卢家志叹了口气:“谁不难受呢。”

“啊?为什么要难受啊?”

“我们一直跟着厂子这么长时间门了,那些项目是我们看着一点一点成功的……”

这是……还想继续做这个项目的意思?

安夏更是茫然:“可是后面的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纺织工业的一线从业经验,你们的经验确实不足以支持后面的开发了。但是,你们的长处还可以在其他项目发挥啊,没必要死抱着这一个项目。”

安夏真的觉得很奇怪,这又不像她之前的公司,一个项目上线了,盈利之后会有奖金,所以对于半道杀出来截道的人,那是恨之入骨。

这个厂里的自动化研发,是一个长期不断推进的过程,可以说,算是个日常了,没钱拿。

他们干嘛这么着急?

谁没事跟项目有感情啊??

学生们从安夏的话里则听出了另一层意思:你们的长处,可以在其他地方发扬,你们走吧,再见。

见众人情绪明显都不对了,安夏决定抛弃陈勇的那套“本着XXXX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提高XXX”的套话,直接说。

“纺织厂的自动化项目现在有人接手,你们改做其他的研发,办公地点不变,补贴和福利也不变,有什么问题吗?”

“啊?”一众人大张着嘴巴,一脸惊讶。

他们面面相觑,卢家志问道:“不是解散?”

“干嘛要解散?”

“……”

所有人的表情顿时轻松起来:“嗐,原来是这样啊。”

“我还以为又要再往家里要钱了呢。”

“早说啊,吓死人了。”

两边一对,安夏才知道,学生们都脑补了些什么。

要是安夏一开始就把最后那句话说了,也就没这么多事了。

安夏决定彻底摒弃老一套务虚会议的调调,以后开会直接说重点,别那么多弯弯绕绕的烦人。

卢家志问:“那我们新项目做什么?”

安夏没有回答,反问道:“你们中间门有不少人已经去少年宫上过课了,感觉怎么样?”

“小孩子对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学习能力也很强。教编程课的时候,我就拿了咱们那个游戏做例子。有个孩子特别认真,他还问了我不少问题,他还想自己编程,把他的游戏金币数量调高,不过代码里的错误太多,运行不起来,还把电脑弄崩了。”

“你们还看出了什么?”

“好多孩子在学校里学东西很累,在电脑上换个形式,他们一下子就学进去了。”

安夏点点头:“嗯,其实成人也是一样的。现在出国热方兴未艾,英语学习的最大难点就是背单词,多少人背来背去,也就停在了abandn,但是对着单词表背,又实在枯燥,我们可以开发一套以记单词为目的学习软件。”

“现在都没几个人家里有电脑,开发这种软件……谁买啊。”

“当然不是卖给个人了,那么多培训班呢。”

现在还没有新东方,但是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各种私人、学校、私人和学校凑在一起攒的英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安夏找到了本市一个挺大的英语培训班,号称请的都是大学英语系的名师,还教怎么申请国外的学校。

老板是一个海外侨胞,他在海外待烦了,改革开放之后又回到大陆,定居下来。

他愿意听安夏介绍她的学习软件构想,是因为他曾送孙子去少年宫,亲眼看见了安夏他们带来的《大富翁》。

在国外,都没有什么电脑游戏,都是最简单的射击,或者是移动类的。

他没想到现在还有这种纯文字选项的玩法。

游戏里有一些部分是与学校教的东西有关的,他亲眼看见自己不爱学习的孙子,为了弄明白那部分内容,认真地问了半天,做作业都没这么认真过。

他觉得能做出这样游戏的安夏,一定也能帮他解决问题。

“您这边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安夏问道。

老板解释道,他经常亲自给学生们讲述国外是怎样的世界,说得学生们心花怒放,恨不得能马上拿到签证,出去看看花花世界。

打气的效果不错,但是怒放归怒放,放完了,回去看到要背的单词,再看看别人看电视逛街谈恋爱。

自己跟个出家人似的,青灯古佛英语书,哼哼唧唧背到半夜。

心理或多或少是有些失衡的。

培训班几次小测验下来,不少人的单词量,那真是……

说着,老板把几份卷子拿过来,放在安夏面前。

卷子上很多地方直接连填都没填,就空着。

以及,写出来的单词里,总有那么几个不是缺字母,就是错一两个。

“唉,这么下去,肯定不行啊。”老板叹了一口气。

本市几个培训班都在互相较劲,那几个培训班每次申校结果,在想出国的团体里就是透明的。

那些准备报英语培训班的人会互相传消息,看那个培训班里有多少人成功获得签证,然后选择这个成功率最高的培训班。

至于那些人成功到底应该完全归因于学校老师教导有方,还是归因于自己努力,也不好说。

报班的那一瞬间门,大多数人的感觉就是:“我已经考上了。”

等拿到书的时候,才知道一切刚刚开始,有些人努力读,有些人就已经完全不思进取了。

“我们也很为难,都是那么大的人了,我们又不能开除他们。安小姐,你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他们主动学习呢?哪怕是解决背单词,都没有问题。要是单词都看不懂,理解和作文,什么分都拿不到。”

都说背单词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放在文章里。

但是当一篇文章读三行,就有四五个不认识的,这对的打击也太大了。

特别是还有一些单词有多个意思,或者只是纯粹的名词,理解歪了对理解的影响不是很大,对于写作文就影响大了。

比如某次的四级考试中,作文的题目是要求给“schl ic”提意见。

明明是学校医院,结果被无数人看成了对“teen”食堂的意见,写的那叫一个迷惑。

还有某次六级考试,题目是要求写sul,也就是灵魂的美,有人翻译成了sup,汤的美味。

一个好好的形而上的灵魂,变成了菜谱大讨论。

“不管用什么软件,背单词都是无聊的。”安夏先降低了对方的预期。

她有同学为了玩纯英文的《红警》,确实为此努力学英文,最后过了六级。

但是大多数人,看着那些武器名称单词,直接把它们转化成了实际的攻击力,并不在乎它们到底叫什么。

安夏开玩笑说:“想最快逼人学会语言,最快的办法大概是把他扔到举目无亲,只能说当地话的地方。”

“我们也知道,不过,能提升一点兴趣也是好的。他们现在都是为了应付出国考试去的,能塞多少是多少吧。”

开发这个软件并不算太难,安夏当初为了背单词,用过不少背单词的软件。

她设计了一个人机对话的纯文字程序。

首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计算机的性别——也就是几张美女帅哥的照片,每个性别有十个不同的角色可选,可甜可盐,温柔的、知性的、霸道的。

他们会首先提出问题,用户在对话框里打出对应的回答,系统会根据这个回答的正确与否,展示该角色的不同角度、不同衣服的照片。

每个角色可以挂不同的题库,如果用户专一,可以把题库都挂在一个人身上,全部对话都跟他完成。

如果用户想法比较多,他可以每个角色都挂一个题库。

由于用的图,都是安夏找专门的画手画的美人,不用担心侵权,而且是绝无道德瑕疵的理想型,

程序员还贴心的为选择多个角色的用户设计了修罗场的触发机制。

用英语讨论“我昨天看见你和她在一起!”“不,我没有,听我解释!”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那可真是太刺激了。

这个程序的关键点就是需要用的资料,由学校提供,其他部分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跳转合适的剧情和对话。

培训学校的老师们也很努力,把本来很正经的对话,比如衬衫的价格是九镑十五便士。

改!

改成:你太粗鲁了,我这件衬衫很贵。

触发剧情的关键词就是:九镑十五。

回答对了之后,就会有一个穿着被撕破了衬衫的角色图片出现。

根据角色性别不同,穿破衬衫摆的姿势和对玩家说的话都不一样。

答对次数多了,好感度提升,还能再解锁新花样。

不少人深度沉迷其中。

为了打一段能触发新剧情的对话出来,用户们不断测试可以用什么句子,什么词来触发关键点。

不知不觉,作文水平和单词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使用软件之后的第一次测试,成绩喜人。

这家培训学校马上就打出广告:“全新的高科技、现代化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学习,助您完成出国的梦想。”

这笔订单,安夏没有收太多钱,一台电脑装机费收了五百块,这个学校里有八十台电脑,四万。

程序员们很高兴,这是他们第一次编写直接卖出钱的不正经程序。

有了第一家学校来,就会有第二家,第三家。

他们的诉求也比较相似:“我们也想做一个差不多的,但要有区别。”

目的都是英语学习,想要有区别那还不容易。

不同的剧情,不同的人设,不同的立绘,触发逻辑再优化优化,回答错误之后,会触发角色生气离家出走的剧情。

除了人之外,安夏还考虑到了有人喜欢宠物,设计了各种可爱的动物做为对话伴侣,回答对了,它们会打滚,转圈,躺在地上翻开肚皮,摇尾巴等等。

刚开始的时候,程序员们大惑不解:“哪有猫和狗会说话的,还说英语。”

“你们对得起黑猫警长、雪孩子家的小兔子,还有孙悟空吗?”

“呃……这些我们知道,但是这些都是给小孩子看的,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大人,他们,会不喜欢的吧。”

“这才是猛男应该看的东西。”安夏摆摆手:“你们尽管做。”

发行出去之后,从各个培训学校获得的反馈来看,选萌宠的不比选帅哥美女的少,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我全都要”。

现在全市那么大手笔给学生配电脑的培训学校就那么五家,而且,后面的四家都不如前面的第一家豪横,基本上就只有四五台的量级。

程序员对为这么少的装机量搞画,认真做内容,非常不满意。

“太不划算了,改这么多,也就卖了两千多块。”

安夏听见他们的抱怨,笑着说:“你现在已经看不上两千块了啊?”

“我就是觉得不划算。”

“不着急,现在286的价格都开始往下降了,等降到差不多,计算机就会更加普及,不仅是单位,每个人的家里都会有不止一台电脑。”

程序员们对安夏的想法不是很信,毕竟解放前就说解放后人人都会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现在电灯是有了,电话没见着,楼上楼下也没见着。

“电话很快就会有的,至于楼上楼下嘛……买得早肯定有呀,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大城市,再高的楼,也装不下那么多人口,还怎么楼上楼下,你们呀,好好工作,早点买房,别的都是假的,房子是真的。”

安夏对自家的老小区不是很满意,它的优点是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然后,也就是这一点了。

其它的问题不少,比如道路太窄,有老年人在家里生病,救护车都开不到楼下。

还有公共设施之类的措施都不行,路灯坏了好长时间门都没有人来修。

本地的房子比深市的便宜,二十多万就能拿下来一套不错的,安夏挑挑捡捡,挑了一个地段不错,配套设施也不错的商品房,离牡丹厂稍有一段距离,但是离明光公司比较近,妈妈每天都要去坐镇,也方便一点。

安夏提出要再买一套房的时候,妈妈说:“不用啦,房子够住啊,你看你还在深市买了一套,什么时候去住啊?白放了浪费。”

“它会升值的。”

“你现在不是刚开了新的公司吗,需要钱,不要把流动资金全都砸进去,房子等等再买。”

安夏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嗯,我没打算现在买,过一段时间门吧。”

英语学习软件出来之后,卖完了本地,还有一些比较近的地方,安夏跟他们推销了一下。

但也没有太大的效果。

现在找单位,除了看媒体广告,就是翻黄页。

厚厚一本黄页,就是个企事业单位的电话号码本。

更新速度极慢,有些小单位,电话打过去可能都已经是空号了。

更别提那些培训班,也没在黄页上登记。

那个时候谁也不会觉得会有谁为了上个英语培训班,翻山越岭跑到外地。

因此他们的广告主要登在本地的媒体上。

安夏都已经想着要不要让牡丹厂的销售们再做一次吟游诗人。

但是找英语培训机构也是一个麻烦事,跟以前直接向采购布料的单位推销哇哦的性质不一样。

就在她琢磨是不是应该为了软件再组织一个销售队伍的时候,她发现报纸上有一篇关于当今社会英语培训的社论。

写这篇社论的记者,原本是想偷偷学英语,考上之后就出国去。

培训完了,英语考试是过了,但是由于他连着两次申请签证都被拒。

于是他就放弃了理想,老老实实继续上班。

最近他也在满世界找选题,需要社会热点,他想起了现在的出国热、英语热。

文章提到现在年轻人学习英语的多种方式,在提到私人培训学校的时候,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始终没有打出全结局图鉴的那个英语学习软件。

“连学习都会沉迷,不愿意走,只因为没有打出完美结局。”

文章反应了现在社会的热点,文笔有趣,还犀利地点评了许多年轻人其实根本不知道出国要干什么,只知道出国好的盲目性,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各地的报纸们纷纷转载。

安夏正在向陈勇请教关于招人、劳动保障之类的问题,忽然有同事捧着她的大哥大跑过来:“安厂长,电话。”

安夏接起电话,对面是沪市一个英语培训学校的校长:“你好,我在报纸上看到你们公司生产一种可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软件,不过我们的电脑不是286,能用吗?”

“只要能显示汉字,就能。”

“那可以的,我们有汉卡。”

除了这一家之外,首都、深市,也都有不少学校找过来。

安夏都不知道现在的培训学校居然这么多,还都挺有钱。

不仅如此,也有个人想要购买软件。

“我做生意赚了点钱,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我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去国外读书,但是他连ABCD都念不准,唉。”

对于土豪爸爸的心愿,安夏理解,并愿意满足,但……现在不能卖。

开玩笑,本来设计的就都是针对成年人的,里面的有些画面,属于暧昧暗示,有属于特别浪的明示,反正绝对不适合小孩子。

她可不想步变形金刚的后尘,因涉黄被举报,说不定还得坐十年牢。

安夏对土豪说那些都是培训学校定制的特供版,版权是归他们的,她也不能直接卖,如果他愿意等,公司可以做一份跟其他学校不一样的版本。

“大概要等多久呀?”

“主要是看钱,开发是需要成本的。”安夏继续打着马虎眼。

内在逻辑基本上都不用变,只需要把图片换成适合全年龄,以及有些句子换得不那么……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安夏习惯留出足够多的余量时间门,不要把自己逼死。

安夏为了让土豪理解他们这个软件的高贵性:“我们开发的价格,卖一百张跟卖一张,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只是为你一个人开发的,那单张价格就会非常贵。”

土豪一琢磨,有道理啊,他打了几个电话,联络了许多抢先下海,而暴富起来的朋友们。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己没什么文化、有了钱之后,希望孩子有文化,且愿意不惜代价的完成这个愿望。

他们家早早的有了电脑,就盼着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我们几个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差不多有一百来号人了。你看,这个单价,能不能定得别太贵,能不能不超过三千块?”

安夏本来还在想是维持五百,还是狠狠心卖一千,没想到,土豪的格局就是大。

“看你这么有诚意,那就三千吧。”

程序调试好,准备发货的时候,安夏说:“把咱们那个大富翁也给装进去吧。不然,我这钱拿得不踏实。他给得实在太多了。”

那边,土豪们收到软盘,装软件的时候发现,还有一个叫《你能赚多少》的程序。

“这个很有意思啊,模拟交易。”

“突发事件也太真实了吧,我的楼盘就是因为在地下挖出古墓,而不得不停工的。”

“要是以后的股票交易也真的是这样就好了,多方便啊,我现在天天跑证券营业厅,跟一群人挤得满头大汗。”

土豪们的孩子都比较小,还没有到会被带着去谈生意的时候。

他们被赋予的唯一要求就是:“先好好学习。”

现在有了这个游戏,有些土豪发现自己的孩子居然挺有经商天赋,机智地跳过了几个投资陷阱,比自己都玩得好。

土豪们一致好评:“太良心了,正好一边教孩子英语,一边教孩子赚钱,将来能出国做大生意,这三千块,真是给得值。”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