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4 章

自从安夏在山村扭到脚之后, 她就一直惦记着智能系统与医疗仪器方面的联系。

当时她一心想拍个核磁共振,研究一下有没有扭伤韧带,但是, 那个小县城的医院里,连拍X光片的地方都没有, 想拍片得去隔壁三十几公里外的大一点的县城。

说是大一点,也就是到X光片而已。

X光只能看骨头断了没有,想看细节, 比如有没有掉骨头渣子, 韧带是否撕裂断开, 统统不知道。

安夏这个自来熟,再加上她身份, 还有与隔壁公安局的关系,没多久就跟人医院上上下下混开了, 帮副院长在网上下单购物的时候, 她顺便问了一句:“你们医院为什么不买高贵一点的设备, 是因为经费问题吗?”

副院长的回答颇为无奈:“我们有核磁共振设备。”

安夏:“那为什么不用。”

副院长:“不会用。”

安夏:“!!!”

不是, 这机器是你们偷来的吗?怎么可能不会用。

副院长解释了一下, 不是那种连开关和拍片都不会的不会用,而是拍出了片子之后,因为缺乏经验,所以对他们的医生来说,能做到拍X光片和拍核磁共振片一个样:

只知道是否骨折,别的一概不知。

曾有小患者花了大价钱拍了核磁,结果医生看了一眼片子说没事,养了三个月,还是脚跟沾不了地, 患者才带着片子去了省城,省城医生扫了一眼:“韧带断裂,三个月前没制动,现在保守治疗也没戏了,手术吧,不然习惯性扭伤,会影响一辈子。”

这患者的家属哪能忍得了,回县城之后,立马拉家带口来兴师问罪,当场差点把骨科医生的脑袋给开了瓢。

在看片技术没有提高之前,医院决定将这台高贵的设备雪藏,免得医生的脑袋不够用。

“你们就没有什么远程合作单位吗?”

副院长露出困惑的表情,又无奈地笑笑:“哪个大医院愿意跟我们合作啊。”

安夏更加困惑,怎么会没有呢?

安夏只知道有基层医院和大医院合作,但她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合作,起源于2006年的第五次医改。

前面二十多年间的四次医改,经验教训一堆,踩过的大坑无数,才有了痛定思痛的第五次。

而现在,1994年,恰好是医改的第一阶段。

各种花哨的大坑,远远没有踩够。

安夏有个想法,就算坑没踩够,倒也不必每个医院都把坑踩一遍。

咱们有条件的地方就别踩了呗。

这个小县城整体不算穷,居民们对自己的身体也算看重,比起大凉山的黑彝族“得了大病就平静地回家等死”的情况要好太多。

安夏帮他们与地级市的第一人民医院联系了一下,不说有事没事可以派人去学习、轮替,至少可以来个远程会诊,帮忙看个片什么的。

顺便推广一下紫金公司的网络平台。

大医院有点懵:“我们又不是没病人,为什么要跟他们合作。”

凭空多出一堆病人要收,就算现在有自费部分了,那医院赚得也有限。

安夏的说法是:“先远程把各种初级诊断做完,要是人得转过来,可以省得再做一次,前面协助的时候,还能再收点钱,又不占医生的工作时间。”

“在小医院里全检查完了,但是治不了的情况也挺多,你们要是有空余的手术台,那就给他们那边送过来的做了嘛,多好。”

“现在不少地方开始建社区医院,卫生所,以前要来你们这边的小毛病都直接给拦下来了,要是确诊不了的病人,还得往上送。那到底往你们院送,还是往二院三院四院送,那就不好说了……”

安夏说的情况,现在并不存在,公立医院现在忙到飞起,缺病人这种事情,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可能。

但是他们确实认为,如果患者来只是为了最终的治疗,那岂不美哉?

手术和药物,都是医院的盈收项目。

第一人民医院认真的研究了安夏的意见,觉得此事甚好,能多创收。

于是,第一对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医联体”就在安夏的撮合之下,达成了。

安夏其实有自己的目的,她认为远程医疗系统是大势所趋,很好很强大。

唯一的问题就是:她不想先开发,再卖出去。

紫金公司上上下下就几个懂医学的,那么几个独苗宝贝,都已经被送到盘古实验室去发光发热了。

所以,还是得找真·医生。

医生不懂计算机没关系,只要他们能描述出他们的应用场景,身经百战的程序员们就能想办法给他们折腾出来。

程序员在努力之后,发现还是有点问题。

数据不能从系统里直接导出去,只能靠一方自己想办法截图或翻拍,或多或少就会有偏差,特别是放射科和病理科切下来的各种东西,光线、拍摄手法,都会影响判断。

医生们说:“最好能系统直出。”

紫金科技研究“多院联合会诊系统”的消息,传达到了特别想赚钱的飞利浦公司。

他们现在除了卖小家电,另一个重要业务就是医疗与健康。

这段时间医改的方向就是医疗行业市场化,公立医院私人化,一切向钱看。

中国不少医院开始大规模采购医疗设备,就是从现在开始。

趁着他们的老冤家西门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机智的荷兰人就已经先向紫金发来邀请函:

“你们有什么需求吗?你们想达成什么样的功能吗?你们有具体的规划吗……”

如果能蹭上这股东风,他们的卖点就多了一个。

正好,安夏这边愁公司里的人只懂计算机不懂医学,有时候跟医生的沟通,有点吃力,可以派出去跟飞利浦聊聊。

飞利浦愉快地表示:愿意支付旅行费用,希望紫金公司派代表过来共商大计。

很好,很强大,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安夏带着人工智能组、系统开发组的几位顶尖工程师奔向荷兰。

“你们记着,你们第一个任务是去沟通,第二个任务是去学习,飞利浦有不少好东西,将来我们可能用得上。”

在出发之前,公司里去不了的同事们都开他们的玩笑:

“别出去就忘了本,就被花花世界迷住了眼睛不回来。”

“亲亲何工,你千万要记得你还欠我几个活没做完,不要跟着荷兰小姑娘跑了。”

“听说荷兰红灯区是合法的,你们要去的话,回国之前先去医院体检一下呀。”

“别算错时差,我们开会的时候会叫你的。”

到达荷兰之后,众人进入飞利浦公司,进门之前,他们全部都准备好了,迎接国外高新企业的冲击。

结果他们对飞利浦的态度没有那么端正了:

“跟咱们公司看起来差不多的样子。”

“都没有直接把信件送到座位上的自动传信盒吗?”

“不想出去吃饭,也没有送餐机器人把饭送到工位上?”

“什么,不能在电脑上提前订餐?”

“找会议室,还要一间一间的找,没有会议室管理系统可以告知哪间没人,哪间快开完了?”

……

甚至连飞利浦公司没有免费小吃和免费咖啡,都被同事们批评了好半天。

晚上,公司同事们相约出去走走,安夏知道,人类对未知世界特别好奇。

特别是在1949年之后,在中国大陆就不存在合法的红灯区,这可太有意思了。

别说男人,安夏当初第一次到荷兰的时候,也兴冲冲地去转了一圈。

那时的橱窗女郎已经会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喊:法票~法票~~餐饮住宿都能开。

安夏没有拦他们,只是提醒:红灯区伴随着□□和毒品,看看橱窗女郎没什么,进了店会发生什么就不好说了。

如果第二天在河里发现了他们,她会如实告知他们的家人,最后一次见到他们是他们相约去了红灯区。

同事们都知道安夏对嫖的态度,都嘻笑着表态:“我们就看看!没见过,看个热闹。”

事实上,他们也舍不得在荷兰干这种事。

打听了一下报价,一个个顿时清心寡欲,太贵了。

别的单位都担心公派出国人员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卷着细软跑路,一去不回头。

紫金的员工出去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一种看不上的感觉。

他们的工资跟飞利浦员工差不多。

可是中国比荷兰的消费低太多了。

这么一对比,在紫金过得那才叫神仙日子。

第二天,紫金科技的人们在会议室里讨论系统需要怎么导出,怎么导入,怎么分析等等……

安夏听了一会儿,觉得他们讨论的方向没有什么大问题,嘱咐他们做好会议纪录之后,便出去了。

天气很好,安夏在市中心随便走走,她去了全世界最早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还站在花店的郁金香花球前缅怀全世界第一场经济危机——郁金香泡沫。

她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自己,互联网的发展比她所知的要快很多。

那么,原本在2000年才会到来的互联网泡沫,会不会提前破碎?什么时候破碎?

还有1997年的金融危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她不知道,她只能谨小慎微地走好每一步。

实业、民生,她将紫金与所有实实在在的事情绑定在一起,而不像现在许多公司一样,只追求着那虚幻的估值。

就是为了在命运注定的一刻到来之前,掌控好紫金这艘巨轮,不要让它在世界级的灾难之中灰飞烟灭。

安夏看着蔚蓝如水晶般的天空,一时感怀,轻轻叹了一口气。

忽然,她听见一个声音:“中午叹气,一定是没吃饱。”

她转过头,只见陆雪笑嘻嘻地看着她,手里举着一块法棍,在她面前晃来晃去,另一只手里提着一袋面包。

“我请你吃,不要钱。”

安夏忍不住笑出声:“哟,真有缘啊。”

“可不嘛……咱们这一年,在我宿舍,加上在你家,再加上去你公司和去我单位,在国内四个地方见面的次数,都没在国外见的次数多啊。”

“这不是巧了嘛这不是~”安夏挽着陆雪,“既然跟姐混,还吃什么面包,走,姐带你去吃生鲱鱼。”

陆雪:“……我做错了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