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10、早岁那知世事艰

“是。”

马尚策马去招呼跟着来的家人收拾猎物了,谢鲸马头一掉,走近向崔原解释道:“今晚快马赶一段路,在昌平歇下,明早跑一会儿就能回京,正好歇一天。否则明天就太赶了。”

贾珠和崔原二人身上无职无司,并不着急回京。于是送了谢、马二人下山后,贾珠又招呼跟来的家人收拾猎物、弓箭等,翻身下马,和崔原慢慢往山上走。

时值黄昏,红日垂西。绛红、银红、朱红、海棠红等一痕一条,间杂着发红的灰色,像是朱砂混着水墨晕在天幕上。明而不耀的霞光穿过斑斓的秋叶,投下微弱闪烁的光点,像是随着山风婆娑。

一时间无人说话,只听得健仆远远地交谈呼号声音,时有时无。厚厚的落叶被踩的咔吱作响,在山风鸟虫的应和中盘旋回荡。

崔原仰头看了半日,忽而出声:“五言八韵诗一首。”

“什么?”

“乡试题目,第二场经文之外,加试五言八韵唐律一首。”

“但今上登基后,已经被取消了。”

本朝不似唐朝科举有试帖诗,后来因有朝臣谏言“八股文盛而诗衰”,于是朝堂要求各地在乡试中加一道试帖诗的题目1。今上登基后,以“诗歌无用于国”将此项又取消。

崔原看着他说道:“我求学书院时,月考皆有试帖诗。他人专注举业,只顾四书五经文和策问,我信。唯独不信你没学。”

贾珠一转身,倒着往山上走,直盯着崔原笑道:“题目?”

“日暮山间微凉,只是未入冬,算不得寒。”崔原微一沉吟说道,“赋得已凉天气未寒时得凉字2。”

试帖诗诗题须是典故,或是源自经典,或是古人旧作词句。贾珠立刻听出此题出自于唐代韩偓的《已凉》,往后倒退了三步,头句破题已经出来。

偏偏崔原此时出声笑道:“曹子建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我数数今儿你能用几步。”

“不过是八股作诗,何用七步,又不是曹子建的七步诗,能流传千古。”

贾珠言毕,应声将拟好的五言八韵说出来。崔原一时间还有些怔愣,低头想了一想笑道:“不好,不好,像是辞藻堆砌,强行凑韵。”

说罢,却复喃喃念了一遍诗中次句“人心寒未戒,天气暑初藏”。

贾珠笑道:“此题本就不贴切。咱们现在在山里,你出的这题目原是女子闺怨,我一时哪里想得到妙句。”

“科场上都是‘故作为难’,难道殿试上出了策问,天子重臣还真采纳状元的‘妙策’不成?”崔原怨气深重地说道,“早知我不来了,我被这山风吹得受不了,真是受罪。”

贾珠打量了一下他往上走的姿态,了然这是典型文弱士子不惯长时间骑马远行所致,不由促狭笑道:“谁知道你这么迫不及待,从京师能追到铁网山。”

他俨然是清楚崔原为何而来的。

上一回崔原从贾珠那里得来的题目已经付梓,却没料到以为自己能赚名声、还顺便能卖个好给朝中重臣的事儿,居然还能出纰漏。

崔原早从陈也俊那里大概猜到贾珠会从哪儿问来,觉得最有可能是次辅甄桐。甄桐出了名的脾气好,料想也不可能难为世交子弟,何况在堂堂内阁阁臣眼里应该也不过是子侄辈的一个小把戏。后来从贾珠这里得来一个税赋国用的题目,似乎也验证了他的想法,正是整一年来朝中所论时弊。

不料他韩海苏潮般的文章方才借西林社之力于江南士林开始传抄、热议,京师朝中便有一个根本不熟悉的户部给事中,冒出来指着他那篇文章说,江南士子上担忧国家财用不足,下牵挂百姓民生,这是制度不好所致!请内阁六部更变完善赋税徭役制度!

然后京城人都知道,内阁为此严肃地召开了一场会议,连告老不成就此告病不断的首辅都来了。接着内阁和六部都联名上奏是该改革,圣天子从谏如流,准了!

而且说江南士子如此忠贞体国,那么明年新赋税徭役制度就先从江南开始试点,乃是让江南士子体会到朝堂注重士林舆论的意思。

天理良心,他崔时元本意只是想说江南人民水深火热,是希望国家能不能再减免赋税的意思啊?国用足不足他哪知道,他又不是户部尚书,反正肯定不足的嘛……他只是希望借此引出他藏富于民则国亦富的观点的啊!

怎么好好的一篇普通举人的时文,就成了明年继续赋税,还是试点“摊丁入亩”之制的檄文了?

——他收到的乡人与同社友的书信都有一厚沓了!

当然,这便是崔原没有一个好家世的劣势了。实际上贾珠听见孟端给他的题目就知道,这分明是一个对他不要和士林文社牵扯过深的警告,而且他也早从贾政那里听说过摊丁入亩之事,乃是天子决意要借由今年江南江北各省灾情,从前朝推行时阻力最大的地方直接开始。

天子决意不可违,其心腹吴准今年京察后方才入阁,而首辅常霖年高不视事,次辅甄桐再是号称“枢相”,此事也须他总抓的。于是孟端听贾珠只是负责牵线,直接替他决定给这位世交长辈帮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忙”。

这也是崔原争吵却不好与贾珠说出口,偏偏二人心知肚明的一个原因——说好提携后辈好脾气的内阁次辅呢?一出手压根不顾后辈,鬼才相信户部给事中的话是凑巧的!

铁网山连绵广阔,是在京勋贵常来打围之处,有时天子因热河过远,也会来此围猎。曩昔贾珠还无法上马时,便有荣国公带他来此,在山林间纵马长啸,或与旧友醉谈。

此时整个山林都堕入将夜未夜时的蓝黑中,树木是一簇一簇森然的黑影,就在崔原跟着贾珠走得已经快要麻木,刚想说什么的时候,忽然看见树梢上露出的八宝攒尖塔顶挑着皓月,接着便看见密林半遮半露的佛刹殿宇的踪影。

原先消失的贾家健仆此时提着灯迎面过来,开口笑道:“珠大爷,都叫人清清净净地收拾好了,酒饭也叫备着了,住持也按爷说的嘱咐了,叫那些小沙弥们不必来了。”

贾珠一点头,随着人看也不看中轴殿阁佛塔,直往左翼专为来往显贵所居房舍中去。崔原想说什么又忘了,只跟着见到一小小院落,中间立着一焚檀香大鼎,进到房舍中果然见一切俱备。窗户被人半支起来,清辉自外泻入,能看见一半影影绰绰的山林,一半瑰丽的殿宇。

崔原径自在窗前一坐,给自己斟了一杯酒,看着屋内的灯被点亮,如同白昼。叹了口气,过了一会儿才神色复杂地对贾珠说:“要不是我也曾往寺庙道观里投宿过,我还以为……这便是我寒窗苦读的缘故了。”

“其实还好,主要是铁网山从前常来的,香火钱都不知给了多少,这些房舍多是为来此打围的人家踏看着修建的。论起来倒还是清虚观和家里亲近一点3,毕竟张爷爷当日便是亡祖替身。”

贾珠笑了一笑,又沉默一会儿方才继续说道:“行商游学往来之众,大多不经过这里。其实若你平日来此投宿,住持那里也能给你寻出一处僻静所在,他家火头僧做的饭菜还不错。”

“从前常来……现在不也常来?之前我还听陈兄说过。”

“我指的是武勋人家,以前这里经常能遇见熟人。”

“所以你说还要国库还要多支出一笔来补边境军备?因为承平日久,军备逐年废弛对不对?”崔原忽然警觉起来,想起白天争吵过的话,“你看出来的,还是有什么说法吗?”

贾珠无语:“便是没废弛也得有支出吧?重甲弓弩这些放久了,便是不用也都要坏,火药也得常备着新的,都得花钱。时元,自太祖以来多少年了,和前朝不一样。显泰年间于河南推行士绅一体纳粮的时候,怎么没见人造反的?再别挂念你那文章了。”

崔原可能是山风吹多了,又被马颠了一天,此时反倒冷静下来。他夹了一粒花生米,举着说道:“如今神佛供给盘中的花生便是这么多,我和你都要吃,剩余的必定要减少。盘中剩余如小民,当地富户官吏勾连,小民不反,永远只能任人宰割。要么另派人监督,使盘中不得减少,要么谨守道德。如今变更制度如火头僧煎炒烹炸,策或许为良策,应用地方时,官吏便能歪曲、模糊,反叫他们借此生事,比变法前更坏一倍。”

“而且,玉渊,你知道小民更无力的是什么吗?当地富户大族永远能先小民一步。即便当地父母官有道德,治下属吏也与人为善,但诏令钧旨一旦下达,难道不是官吏先知道吗?为何不能借此先得利呢?”

他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为什么江南难变革,便是这种聪明人太多!士绅太多!试想,一家穷苦人,侥幸躲过了几十年天灾人祸,家里几亩薄田好不容易换成了十几亩良田,也雇得起东边那个从爷爷辈起就好吃懒做的乡邻当佃户了。忽然一下子万岁爷叫按照田亩交赋税,不按丁口了,这心能平?”

“凭啥劳累祖孙三代世道就变了,感觉还不如那乡邻了呢?凭啥觉着和县里富户一样田连阡陌了,却不如人家依旧轻松呢?此时那富户大善人再一解释,恶只能归于天子!”

贾珠听完无奈一笑:“我和你讲法,讲策,你和我谈人心。你说不如旧法,这说辞和北宋元祐党人何其相似。我问你,什么法是万事不移之良法?道德人心!可是何时能有如斯人心呢?上古三皇五帝吗?如今何在?”

“‘藏富于民,即余富于官,此时务也。’4这是你文章中的句子吧?问题是民是哪个民?前朝号称藏富于民,一年税收不过四百万两白银5,然而仍然有百姓不堪重负,于是太祖清廓天下!蠲免钱粮的事儿朝廷早做过了,然而结果呢?太上皇有圣谕云‘蠲免钱粮,原为加恩小民,然田亩多归缙绅豪富之家,小民所有几何?从前屡颁蠲诏,无田穷民未必均沾惠泽,约计小民有恒业者,十之三四耳,余皆赁地出租6。’”

“等等,”崔原忽然皱眉打断,“什么时候的圣谕?”

“显泰十二年,当时太上皇下江南,金陵王家接驾时所颁圣谕。”

崔原茫然地想了一想,做了个请的手势。

“你说摊丁入亩此项源自宋朝,而未能持续是因为有地主向佃农转嫁地丁负担,而地方为完税竟至于公然倡导。7问题是按丁不按亩便无此状况吗?更何况,如今摊丁入亩本来便是因为天下有贫丁而无贫地,而国用不足、税赋逐年在降8,所以才有此策。”

贾珠最后说道:“富户就像你说的,仍旧能借此横行,赤贫小农可以稍缓,朝中财资可以稍缓,最后不过是你所说的略有余裕的富农被宰一刀而已,也不至于就此到无立锥之地的地步。既不如地方大族强横,又不如赤贫孤注一掷,难道能造反吗?依旧四海升平。”

崔原沉默许久,方才问道:“这是你这几日所得?”

“不全是,”贾珠坦诚笑道,“你老师同门俱在江南,而我家就在京师……我家这几年内囊也尽上来了,说实话刚开始我还一度觉得我家那些产业不知要花多少积蓄才能保住。”

崔原不言,仰头喝酒,深吸了一口气,忽然将那铜制酒爵狠狠掷在地上,最后却又无奈捡起。

为您提供大神 兰山鹤 的《[红楼]为官十五年》最快更新

10. 10、早岁那知世事艰 免费阅读.[www.]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