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三月:逃离金融危机 1

3月1日不可预测的市场我的理论是:我们不能设定规则来控制市场,也就是预测市场的变化和走势。从根本上讲,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这不像烧水,你知道在100摄氏度的时候水会变成水蒸气,但这不是市场运作的方式。我们遇到的金融危机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应该重新考虑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我说过,如果你认识到了现实和人们的想法之间的关系,你就前进了,你就可以作更好的准备。因此,我比大多数人准备得都要好,因为我明白市场是不可预测的。事实上,市场可以清除泡沫。那些泡沫来自于市场本身,清除这些泡沫也是市场的本质所在。一旦意识到这些,首先,人们可以作更好的准备;其次,政策调整者有必要阻止泡沫膨胀、扩大。现在的问题是人们拒绝承担未能阻止资产泡沫化的责任。

——摘自2009年6月10日索罗斯在北京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专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假如说人们对未来的市场预测得越准确,就会对市场的未来走势干涉得越厉害,其结果则是对未来干预得越厉害,那么预测也就越不准确。早在1987年9月,在众多投资者疯狂地投资日本股市的时候,索罗斯却预测日本股市会出现大崩盘。于是他把几十亿美元从东京转移到华尔街,将这些钱用于买入标准普尔期指合约。

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朝着索罗斯预期的那样发生,崩溃反而最先从华尔街开始,纽约道琼斯平均指数暴跌50832点,日本股市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挺住了。遭遇两线溃败的索罗斯一天之内损失了2亿多美元。后悔不已的他开始怀疑市场预测的作用,从此他在投资中也只是把投资工具的预测作为一个因素加以考虑,而不是过分地迷信它。

“市场是不可预测的”,这句话似乎是每个价值投资者的共识。索罗斯认为,目前的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处于一个扭曲的状态,这会导致未来的金融市场以一种无法预测的方式,向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向发展。投资市场变化万端,没有规律可循,股票市场中永远只有变数,而没有定数。行动指南

不要妄想自己比市场更聪明。如果有人夸耀能够预测股票市场走势,那么他一定是一个骗子;如果有人相信市场是能够被预测的,那么他最终会沦为市场的奴隶。3月2日市场需要监管者干预市场监管者会引致道德风险,但是如果监管者不干预,市场会崩溃,因此我们必须要进行干预。

市场也可以自我修正,但是现实证明它们无力自我修正。要是没有监管者的干预,金融市场很早以前就崩溃了,而且这种局面还会继续。这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监管,需要监管发挥作用,我明白您(指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对这个“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一些扞卫。

但事实上,自从我们有了金融市场就有了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危机,人们才会去审视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改革或者是改善监管机制。这就是为什么要设立中国人民银行,设立市场监管机构,而这同时就导致了道德风险。

——摘自2009年6月14日索罗斯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的谈话

背景分析

所谓的“道德风险”,在经济行为中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可以说,当市场规则失灵,投资者失去理性时,道德风险问题就会表现得相当明显。此时如果坚守道德简直就是自寻死路,相反越不道德的金融机构可能越有成功的希望。索罗斯认为,在“道德风险”发生时,政府必须及时出手干预。现代史上,几乎没有哪次金融危机离得开政府的干预。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所酿成的世界金融动荡也是如此。

2008年,索罗斯带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挺过了金融危机。但索罗斯警告称,尽管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期已经过去,但投资者似乎并未从中吸取教训。“人们想假装危机从未发生过,他们希望像以往一样重新恢复业务。”索罗斯称,“市场进行自我修正的观点是错误的,政府需要做的是认识到他们无法防止泡沫的出现,转而对市场进行控制,阻止泡沫变大。”

索罗斯认为,执行正确的监管并非易事,正是监管机构和政府在过去近25年中试图阻止泡沫破裂的努力促使了“超级泡沫”的形成。索罗斯指出,监管机构典型的做法是控制货币供应,让自由市场来解决其他的问题。行动指南

市场需要监管者,不能因为害怕产生矛盾而回避问题。做事情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变通,因噎废食是愚蠢的。3月3日有效市场是虚假前提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本人对金融危机的理解。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金融危机,可是你始终觉得这些金融危机跟自己有一些距离,甚至没有关系。但是对其他的国家来说,金融危机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因为那意味着全球金融市场崩溃了,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吗?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次的金融危机是最严重的,上次最严重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我本人亲身经历过大萧条时期,为什么仍会感到这次的金融危机这么严重?因为它不是由什么极端的势力造成的,它的崩溃其实是由金融体系本身造成的,是从内部产生,然后扩大到外部世界,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当中,而且完全是人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

因为人们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市场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所有的不平衡造成的混乱跟其极端来源有关,这是盛行的观点。但是现在发生的情况跟人们的这种对金融市场的一般性的看法,完全不一样;而且甚至推翻了有效市场的假设,有效市场的假设完全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虚假的前提。

——摘自2009年6月11日索罗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发言

背景分析

在金融危机面前,当索罗斯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洗耳恭听。2009年6月11日,索罗斯第二次走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演讲台,发表了题为“理解金融危机”的演说,解读了2008年危机的来龙去脉、与历次危机的异同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索罗斯眼里,是错误的流行观念导致的结果。索罗斯认为过于依赖自由市场的陈旧模式累积出了大量的泡沫,将如今的世界经济拖入困境。他认为人类不加限制地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最终能达到均衡点。但实际情况是,不管是供给面还是需求面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理想中的均衡常常并不存在。今天,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就是这种错误认识的生动写照。行动指南

当所有的参加者都习惯某一规则的时候,游戏的规则也将发生变化,而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用各种方式认清市场。3月4日金融危机不是投资者引发的中国走出危机获得复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已经展现出了一种比较强的活力。

这场金融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全世界,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值得注意的是,它不是由一种所谓的极端主义思潮所引起的。引起金融危机的是来自于金融体系本身的一些弊病或者漏洞,这些导致了整个世界经济的衰退,这是前所未有的。

一个处于主流位置的观点是:世界金融和世界经济的秩序正在获得一个自我的调整,而且促成这些金融秩序的调整必须来自一些外部的力量,才能使内部的因素获得重组。我们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也再一次证明,一个有效的市场管理和运作体系对于未来的市场复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个金融市场不断走向情绪化的时代。

——摘自2009年6月7日索罗斯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演讲发言

背景分析

一贯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索罗斯认为,让市场进行自我调整、尽可能放松管制的观点在金融产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美国和英国都从中受益。尤其是,英美两国中有1/3的企业利润来源于金融性投资,统计显示,英国和美国金融市场的价值甚至已经超过了两国的总产值。

巨大的金融投资利润,诱惑了政府,并令其对金融系统过度放纵缺乏监管,逐渐将这个金融泡沫越吹越大,并最终走向破灭。这就是索罗斯所说的“我们正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起因。但从另一方面讲,任何一次规模巨大的金融危机,都集中暴露了世界金融体系的缺陷,类似索罗斯这样的反思为改进金融秩序提供了机会。行动指南

正确的反思是必要的行动。只有通过反思,充分认清市场,才有可能让自身的价值不局限于赚取利润。3月5日在前进中自我教育我们对所处世界的理解天生就不完整,参与者的看法、期望和事情的实际状态之间总是有差距,有时候差距很小,可以不理会,但是有时候差距太大,甚至会变成决定事件过程的重要因素。历史就是由参与者的错误、偏见和误解造成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