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 挟袁谭以令北国

袁绍的死,看起来好像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甚至都没有像许攸以为的那样吕布或者曹操趁机来赚便宜,一切看上去,好像跟从前没什么区别。</P>

事实上,这绝对是一颗深水炸弹,在暗流之下的人,都因为袁绍的死而打上了自己的算盘。</P>

远了不说,如司马懿之所以觉得司马家不能一昧躲避,就是看出了袁绍的死会造成动荡,让中原胜利的天平倾斜向曹操,所以决定跑一趟怀县;</P>

譬如陈登,也是觉得大势来看,还是曹操更占优,随着袁绍的阵亡,北国会陷入较大时间的分裂,而要论掠夺,吕布比不过曹操,所以积压在内心的怨恨也开始爆发。</P>

两人的心思其实是各大世家想法的折射。</P>

世家们尚且如此,遑论曹吕两家最大的受益者了。</P>

如果不是因为郭嘉的大方略已经定下来,而荆州方面蔡家又频频献媚,他是真的有想法要冲一冲冀州的,尤其是眼下秋收,不说攻城,掠地都能带走二三十万石粮草呢。</P>

可他始终没有动作。</P>

当然,这里头除了郭嘉的大方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徐州方面竟然也能忍得住,没有任何的举动。</P>

曹操不得不顾忌一个问题,这万一率大军北上,袁尚要是不按常理出牌,真的拉着大军出来对峙,那前线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泥沼,给足吕布后发制人的优势。</P>

思忖几番下来曹操还是选择以静制动,只不过内心里感慨,吕布现在的心思是越来越稳了。</P>

但吕布自己其实哪里有这么好的耐性呢,要知道中原大战他的斩获跟曹操比,那是云泥之别。</P>

所以,袁绍饮恨的消息一传到徐州的时候,吕布就开始摩拳擦掌要大动干戈,因为这个时候青州肯定是一片惶恐,军心不稳,正是大杀四方、抢占地盘的绝佳时机。</P>

甚至于张绣等人都来过几次请战了,只不过都让林墨给驳了。</P>

为此,吕布心里是很压抑的,如果是先前的性格,说不定他就一意孤行了。</P>

这里头,只能说魏续的死还是很有价值的,一想到那一场大败后林墨说过的话,不管什么时候,这军中翁婿二人的意见都应该一致,否则只会自取其祸。</P>

所以,吕布学聪明了,再是不爽,也要耐着性子跟林墨磨一磨。</P>

“允文,你是担心我带兵北上的时候,曹操会趁机发难吗?这个问题我跟公台、文和,噢对了,还有元直都商量过了,可以考虑先掠地,不攻城。</P>

就是我带两万军北上,这个时候袁谭肯定不敢出城与我一战,便让将士们趁机把青州的麦田收割一番,好歹能赚他十几二十万石的粮草啊。</P>

我觉得问题不大,如你实在不放心,可将城内兵马先调往萧关,震慑曹操,若是真的有危险,我一来一回用不了两天,赤兔马的速度你知道的。”</P>

彭城,考工处林墨背对着吕布,对他的好言充耳不闻。</P>

他走到一旁的磨盘处,捧起一手粉末,皱着眉头说道:“应该差不多了吧,高温煅烧过后,理论上就该是成品水泥了。”</P>

随后拿到了吕布的面前,笑盈盈的说道:“岳丈大人,这可是好东西,有了它们,淮南应该不会隔三差五的决堤水毁了。”</P>

这段时间,林墨醉心于搞各类发明,其中一项就是水泥。</P>

这个时代制造水泥的难度不算太大,同时技术壁垒也是够坚固的,还是值得花些时间去折腾。</P>

首先自然是原材料方面生石灰、黏土、铁矿石和煤炭。</P>

黏土是陶器的主要材料,这玩意早就有了,至于铁矿和煤炭,获取也不会太难,无非是生石灰有些麻烦。</P>

这个时代生石灰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林墨知道怎么获取,不过是找到石灰石,然后高温煅烧之后就成了生石灰了。</P>

以现在九郡的人力、财力,找这些都不算太难。</P>

不过几次折腾下来,林墨发现自己造出来的水泥,粘度和硬度都距离后世的差的有点远。</P>

最后才想起是忘记在成品中混入石膏研磨成粉了。</P>

眼前算是最终成品,虽未经过真正的试验使用,但林墨觉得大差不差了。</P>

虽然水泥这玩意有技术壁垒,但想用来赚钱其实不太现实。</P>

首先,寻常百姓都是泥砖垒的茅草房,人家可买不起伱的水泥。</P>

世家呢,其实也用不上,因为他们不缺农奴,房屋方面有什么质量问题,修补修补就是了。</P>

哪怕是各路诸侯,对于水泥其实都谈不上趋之若鹜,因为这玩意撑破天就是给城墙起到加固的作用,可即便是中原地区,除非重要的关隘或者战略重镇会在夯土城墙外表加青砖,其他的根本无力加固。</P>

所以,这玩意说到底还是自己用。</P>

不过眼前林墨还是很需要水泥的,因为他发现这两年来,投入到庐江、九江甚至是广陵等地区的河道决堤、水毁的修复,花了太多的人力财力。</P>

如果能通过水泥来加固河堤,那么一段时间后,这些方面的投入就可以得到极大的降低。</P>

而且,从长远来看,水泥是迟早都要造出来的。</P>

在林墨看来也是一件神器级别的发明了。</P>

但是这在吕布看来,与眼前侵吞北国相比,这玩意压根不重要,他直接敷衍的抓起一把水泥,点头道:“好好好,又是一件祸国殃民.不是,利国利民的发明,所以,北国那头可以出兵了吗?”</P>

“岳丈大人,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P>

林墨拍了拍手中水泥,尘土飞扬,随口解释道:“如果现在就率兵北上,我们先前又何必把北国战俘还给袁谭呢?岂不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P>

吕布并不以为然,摇头道:“起初你这么做,还让我写请和信给袁谭,我以为是为了双方罢兵后有足够的时间休整,这样即便北国重整旗鼓后,压力也只会给到曹操那头,我们可以隔岸观火。</P>

可此一时彼一时,当时袁绍没死,北国未乱,现在”</P>

“没有什么此一时彼一时,一切都是在我设想的路上推进,所以,请岳丈大人再多些耐性。”</P>

林墨这么说,吕布就有些懵了。</P>

什么叫一切都在你设想的路上推进,他战术后仰的看着林墨,“难不成你早就知道袁绍会病死?”</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