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军营观操祭出现代军训大杀器

李世民带着李桓来到了军营操场,见兵卒在军官们的带领下演练军阵。

李世民对李桓说道:“今日正好出操,天择一起看看,也提提意见。现在粮饷充足,我已提高了训练量,军阵也是三日一操。争取能早点练出个样子吧。”

古时军队有三日一操,五日一操的说法。

这并不是说军队就每三日或五日才进行一次操练,其余的日子就休息了。

而是说,每三日或五日就要进行一次以队为基础单位的军阵的合练。

(队是唐朝最基本的作战单位。每5人为1伍,设立1名伍长。2伍为1伙,设立1位伙长。5伙为1队,设立1名队长。再加上旗手等人,一个队总计人数在55人左右。)

古时是冷兵器作战,集团冲锋,集团防守,讲的就是一个合击。

军阵演练,就是将军阵内的所有兵卒的行为动作全部同步化,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军阵的熟练度,兵卒的配合度是一支军队有没有作战能力,是不是精锐的直观体现。

所以,古代作战,经常会听到主帅要求谁谁谁带领一支军队从侧翼冲散敌阵。正面那是硬碰硬,不叫冲散。而谁的军阵先被打散,谁就输定了。

其余的日子就是兵卒体能的锻炼和个人武艺的演练。

而普通兵卒个人武艺练的不是什么有套路的招法,比如刀兵练的只是最简单的劈砍、横扫、格挡等寥寥几招适合军阵配合的招法。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古代普通人想凭战功升军官没问题,但升上去后,大多数的往往没多久就会战死。

因为古时军官要带头冲阵,遇到对面的军官要他先顶上去,他只会军队教的这几招,他不死谁死?所以,凭军功上位的,又能活的好好的,基本都是有家传武艺在身的。

另外讲一下,军阵的操练及兵卒体能的锻炼强度是根据伙食而定的。吃的饱才有力气,饿着肚子会练死人的。所以,同样的军队,同样的操练方法,有的是精锐,有的只是杂牌。

李桓看了一会,对李世民道:“军阵演练,现在由这些有经验的军官训练就足够了。”

“不过……”李桓略微思考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出来:“这些新募的兵卒彼此之间并无默契,且心态还是普通人的心态,没有成为军人的觉悟。军阵演练事倍功半啊。”

“天择可有解决的办法?”李世民当然知道这情况。

如果有个一年半载的,李世民有信心训练出一支精锐来,但现在只有个把月的时间,他实在是没法,只能练到哪算哪了。

“办法有,但效果如何却不能确定。世民敢试试否?”李桓似笑非笑的看着李世民。

其实李桓只是想捉弄一下李世民,想看看李世民一幅纠结的样子。

哪想李世民毫不犹豫:“既然有办法那就做,我相信天择。”

李天泽闻言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郁闷,只能道:“那你先把所有的校尉和队正都叫过来吧。”

李世民立刻吩咐下去,将所有校尉和队正都叫了过来。

李世民对着这些校尉和队正说道:“诸位,我身边的这位李天择李先生,是鬼谷门传人。昨日突厥骑兵来袭,大家都亲身经历了。李先生于四日前就推断出突厥骑兵将突袭我晋阳城,并定下计策,于昨天兵不血刃的吓退了突厥。”

众校尉与队正顿时哗然,心情激荡,看向李桓的目光中都带上了丝丝的崇拜之色。

古时的军人其实相当崇拜有智谋的谋士的,因为一位好的谋士能带他们不断打胜仗,且能最大限度的让他们活命。

而李桓是名传天下的鬼谷门的弟子,昨日又用事实展现出他的真实能力的确很强。

这些军人凭着直觉,觉得跟着这位先生,肯定能不断的打胜仗,发大财,最重要的是保命的几率大增。所以心情激荡是可以理解的。

李世民见状点头,看来大家对天择很是认可,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今日我与李先生巡视军营,见新兵操练进度缓慢。李先生有一办法可加快新兵的操练进度。现在起,所有官兵的操练皆听从李先生的安排。”

“诺。”在场的所有校尉与队正皆行军礼。

李桓也不客气:“诸位,我观新兵之操练进展缓慢,主要是心态的问题。新兵们现在还没从百姓的心态转变过来,还没有成为军人的觉悟,导致执行力低下,军令之下常有敷衍懈怠之事。”

众人皆露出赞同之色,这正是他们头痛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也只有打骂,虽然有点效果,但效果不佳。总不能杀了吧,真杀了,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激起哗变。

李桓接着道:“我有一队列训练之法,可让新兵迅速转变心态。训练的好,更是能培养出一支精锐军队的气势。”

众人一听大喜,皆抱拳:“请李先生赐下队列训练之法。”

李桓点点头:“今日我将这队列训练之法传授给诸位,诸位以伙为单位训练新兵。训练之中,如一人敷衍懈怠,则整伙受罚。所罚不是打骂,而是操场跑圈,做俯卧撑等,即可严肃军纪,又可训练体能。”

说罢,便开始教授队列训练之法。

李桓虽没有参过军,但初中、高中、大学三次军训,每次一周,那记忆可是极为清晰的,再加上国庆大阅兵的训练视频也看了好几遍,教古人队列训练还不是小菜一碟啊。

训练持续到中午,校尉和队正们已经有模有样了。

李桓停止训练,对众人道:“诸位现在已基本掌握了训练之法,午饭之后可开始训练新兵。我就在此看着诸位训练,如有不明之处,可来询问。”

“诺。”众人应道。

随后,李桓、李世民与一众校尉和队正们围坐在一起用午餐。

李世民边吃饭,边问:“天择,刚刚我观你的训练之法,觉得对新兵的快速转变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我觉得好像效果不止于此啊。天择,你详细解说一下吧。”

众校尉和队正们闻言也坐直身体。

适才亲身体验了训练之法,他们心中极其肯定此训练之法必定有效,且隐约之间还觉得,效果不止如此,但又说不出来。

所以想听听这训练之法创造者的解说。

李桓见众人都是一幅满是求知欲的表情,笑道:“那我就和你们说说我这套训练之法的目的和意义。”

“其一:队列训练,能够塑造军人及军队特有的气质,树立威武的军人形象。首先,我认为队列训练必定是普通老百姓向合格军人转变的一个途径,若此次训练效果斐然,那队列训练就是转变的必由途经。严格的队列训练,可以使人做到“站如松,坐如钟”,保持一个良好的军人姿态。其次,队列训练能够塑造良好的军人气质。队列训练的大强度,队列动作的高标准,队列生活的严要求,能够培养军人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形成威武、坚定、英勇顽强的军人气质。”

“其二:队列训练,能够提高军人的服从意识,增强军队纪律观念。军队是一支武装力量,必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严格的纪律性。而队列训练正是提高这些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经过严格的队列训练,才能培养军人坚决执行命令、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

“其三、队列训练,能够培养军人的正规意识,促进军队正规化。没有正规化,军队就不能保证高度的集中统一。”

李世民一拍大腿惊喜不已:“天择,厉害啊,照你的训练之法推广到全军,那岂不是都能成为精锐之军?”

李桓回答:“能不能成为精锐不知道,但纪律性和执行力肯定远超其他军队。”

众人听完都深感赞同。

吃完午饭稍事休息,众校尉和队正便去集合军队开始训练了。

看着士兵们的训练,李桓轻声的对李世民说道:“其实,除了队列,军队中的所有一切都应有一个统一标准。比如何时起床,何时睡觉,何时吃饭,吃饭用时多少,床如何摆放,床被如何折叠、如何摆放,盔甲兵器如何摆放等等所有的一切,所有的细节都应有个统一标准。”

李世民听闻不由得诧异道:“天择,这是不是太过了?”

李桓撇撇嘴:“太过了?什么是军队正规化?这样才是军队正规化。军队正规化的意义就是将军队的一切高度的集中统一。

现在,几乎所有将领基本只有带着自己常年领导的那支军队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力。如果让他换一只军队,因为兵卒的训练、作战习惯、生活习惯与原先的军队并不相同,所以根本就发挥不出这支军队的战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行军队正规化后,任意一位将领都能发挥出任意一支军队的完整战力。

还有,现在的军队如果被打散,收拢后需要长时间的整编才有战斗力。而军队正规化后,不管你如何打散,收拢后,最多3天就能形成战斗力。如果将领有能力,当天就能形成战斗力。

军队正规化的好处还有很多,只不过目前还不是时候啊。”

李世民先是震惊,后是大喜,最后不解问道:“为何还不是时候?”

李桓白了李世民一眼:“你现在辛辛苦苦的训练好军队,到时候别人轻轻松松的就能摘桃子,你能忍?要实行军队正规化,怎么也得是你完全掌握住了所有军队的军权才行啊。”

李世民挑了挑眉,拍了拍李桓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