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河东薛氏

长安二月,乍暖还寒,六部署衙院中的垂柳,似乎离着将要吐芽,还远着好些,倒是那些晨雾中已经隐隐露出了些荧黄色花苞的迎春,才似能昭示出些许春意。

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将军,正恭敬地跪在兵部署衙的正院之中,连连高呼。

“薛岸治家不严,还请令公降罪!”

“薛岸治家不严,还请令公降罪!”

他的呼声,一声高过一声,传进了兵部正厅之内。

此时,在他面前的正厅里,一位样貌端仪的老者,眉头紧蹙,正在逐个地翻看着面前的一摞弹劾奏折。

“蠢货一个!”老者暗暗骂道。

“令公,您说,这个薛岸,是不是脑子少了根衔儿?哪还有自己弹劾自己的道理?”立在老者身旁的兵部侍郎说道。

老者揉了揉额角,眼神仍旧停留在奏折上面、官员们的署名之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薛岸的女婿贪赃枉法,与他薛岸本人,有什么关系?他这个莽夫,是非要把自己搭进去,才觉得自己对得起圣人给他的俸禄?”

兵部侍郎望了望院中一大早就过来跪地高呼的薛岸,也觉得摸不着头脑,“本来也就是这个呆瓜自讨苦吃的事儿,并不会被圣人或者朝中大臣们关注到。哪知这一次,竟然弄了这么大的动静,涉及多名河东薛氏的当朝要员!”

“这就叫无风不起浪。”深谙官场之事的老者冷哼了一声,“他以为,自证了清白,却不知,将他们薛家拖入了极深的泥潭!”

原来,在十余天之前,薛岸向圣人上书,参了自己一本,揭发他的女婿贪赃之事。

本来,这应是一件值得百官称颂的大义之举,怎知薛岸这么一起头,朝堂之中,弹劾河东薛氏的奏折便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将圣人和太子的案头都堆满了。

圣人和太子本来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搁置不理,谁知后来的几日,文武官员们仿佛都跟约好了似的,纷纷上奏,要求严查河东薛氏在朝中为官的几人不法之事。

圣人无奈,见河东薛氏有两人在兵部担任要职,便着兵部尚书彻查。

而此时,正厅中的这位老者,正是兵部尚书、汾阳郡王郭子仪。郭子仪因受圣人倚仗,满朝文武都敬称他一句“郭令公”。

郭令公年事已高,以向圣人乞请告老,圣人却屡屡挽留,他才不得不继续在朝中任职,威望之高,无人能敌。踏入朝为官几十年,自然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朝中显然有人想要针对河东薛氏。

或者说,那人想要针对的,是当下河东薛氏中,最为位高权重的那个人。

“司天监薛辰愈,管教徒弟不严,纵容徒弟屡行异术、当街闹事。”郭子仪念着其中的一份折子,只觉好笑,“这都是罪状,可那徒弟真惹出了什么说出名的事来了没有?除了打伤李希烈、为圣人出了一口恶气以外?”

郭子仪一边翻着奏折,一边将几个折子扔到了一边,对兵部侍郎说道,“司天监是文官,归吏部管,我不管,我倒要瞧瞧,吏部敢不敢定薛辰愈的罪!”

他说罢,又盯着剩余的一大沓奏折,眼神之中,满是不屑,“右卫上将军薛平,枉法之处有三!”

“其罪一,在昭义平叛之时,不尊皇令,贪功冒进。屁!”郭子仪咬牙切齿地骂道。

郭令公自安史之乱时起,便率兵四处征讨,自是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其罪二,怀壁前朝帝王剑,图谋不轨。还是屁!”

据他所知,薛平曾两次呈送龙留剑给圣人,是圣人不取才对。

“其罪三,贪恋美色,枉纵薛辰愈那个女徒……真是没什么好写的了,弄这些乌烟瘴气的来凑数!”

郭子仪骂着,气不打一处来,“中书省这帮人,可是想把薛平往死里搞?”

“令公是如何知道,是中书省在与薛将军作对?”

“朝中有此能般能耐的,还能有谁?”郭子仪冷笑道,“你去将薛平叫来,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是有怎样的本事,竟连王相都得罪了!”

——

薛平这几日被百官弹劾,虽然大家都说弹劾的理由十分可笑,他清者自清,倒也并不怎么在意。但终究为了避嫌,他并没有到北衙报到上值,而是仍留在南衙,等待圣人给他个示下,再做计较。

这些天,他每日读书习武,倒也过得坦然。

他听闻郭令公传他,便放下手里的书,由兵部的官吏引着,迈进了兵部正厅。

郭子仪打量薛平,见他这一身气度,知道必不是庸碌之辈,对自己方才的猜测更加笃定。他站起身来,扶了扶正在躬身行礼的薛平,“不必多礼,请坐!”

郭子仪询问起昭义平叛之事时,薛平便将他与田承嗣的天雄军对阵之际,接到的各种摸不着头脑的诏令向令公一一细说了。

如郭子仪所猜,朝中有人暗通田承嗣,在圣人面前乱说乱画,向薛平下了数道荒唐指令。

这一事论完,郭子仪又询问了龙留剑之事。

“当时,圣人说,他不愿以武治天下、拒奉刀剑,才又将剑赐还给了下官。”薛平说道。

“是圣人自己说的,还是与丞相商议过?”郭子仪眯起了眼睛,望向了薛平。

薛平记得清楚,圣人显然是与丞相商议过的。

“回令公,下官不知。”薛平起身,恭敬说道。

郭子仪听他这么说,嘿嘿冷笑。

河东薛氏,自打薛嵩故去后,便无能人,倒是面前这个少子,这么瞧着,似乎还上点道儿。

至于最后一件,贪恋美色之事,郭子仪显然给薛平留了情面,并未提起。

“还有一事,老身很是不明。你所说这些,都不足以让那人唆使百官来弹劾你,你最近,究竟因为何事得罪了他?”

郭子仪虽知这一切,都是王相在背后操控,但他始终未与薛平提起王相,也是想瞧瞧薛平到底能猜到多少。

薛平早就能将此次弹劾之事,猜出个大概。他自从知道韦鹤通过银饼与吐蕃善结息暗通之事,又知道韦鹤这人几乎上不得台面,显然,韦鹤身后应该另有其人。

既然韦大人是中书省笔吏,那么执管中书省之人、又能唆使得动百官一同弹劾他的人,必然嫌疑最大。

“回令公,下官愚钝,实在不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