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隐而不发

当方叔大捷的消息传到蓝田邑后,兴奋不已的姬静握着小手,眼光中充满了杀意。吓得在一旁伺候的北宫赶忙低头,生怕这位主子也拿自己开刀。

这些日子里,姬静可真是好好见识了一下蓝田邑大夫以及他手下那几位,在这场戎乱中干的屁事。

其实在姬静到达蓝田的第3天,就有人偷偷的给自己递来了消息,(作为天子直辖的封地,天子肯定是安排着一些耳目的):

从半个多月前,戏国就几乎每两天送来一封求援信,但是全部都被扣下了!不仅大部分蓝田的国人贵族压根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档的事儿。

没办法,前头说了,这年头糟糕的交通,除非打仗,否则大多数人哪怕是中下层贵族,一辈子的活动范围,可能也就出不了村。

哪怕西周重视道路修整,馆驿遍布各个城邑,使消息可以迅速到达,但是能够获得消息的,终究也仅限于各方掌权者,至于下层大多数人,不好意思,那就真跟睁眼瞎一样了,基本就是上头说啥就听啥,倒不是他们智商不够用,而是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别说在这种边缘地区,哪怕是在京城里,因为几个人的煽火,就闹出不少啼笑皆非的事件还少吗?tiqi.org 草莓小说网

比如唐德宗时,你能想象一个没啥出身的和尚李软奴,竟然能够在长安城里,拉拢了一批驻守皇宫的军官,如殿前射生军将领韩钦绪、李政谏、南珍霞,以及神策军将领魏修、李傪(cān)等人,针对至高无上的大唐天子唐德宗发动了一场叛乱。

射生军与神策军可不是普通的土豹子军,那都是负责守卫宫廷的禁军!

无独有偶,在后来的唐敬宗时,更是爆发了一场堪称让人啼笑皆非的起义。

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张韶,只因受到算命先生苏玄明的鼓惑,突发奇想,激情造反,带领百十来个无业游民轻而易举地占领了皇宫,吓得当时的唐敬宗赶忙出攻去军营里避难!

在这些令人不知所措,比现实都要魔幻的造反事件中,反映出来的除了民间某些人的智商以及统治者设立内查的本质以外,更多的还是信息堵塞带来的后果。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很没有智商的一句话,怎么就能搞出那么大的火焰,究其原因说白了就是古代帝王孜孜不倦的搞愚民,结果就是老百姓确实好忽悠,容易被统治者忽悠,但同样也容易被造反的人忽悠。

真的,古代老百姓真的只要有人掺和两句啥事都敢做,因为大部分一辈子就相当于睁眼瞎的老百姓,接受不到太多的社会信息,根本不明白国家是什么?甚至都不知道皇帝是谁?自然也就不知道后果是什么?(普及教育的好处之一就在于此,你想要犯法?可以,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够承受犯法后的代价。

接受了教育未必能让你的道德有所提高,但至少能让你多些敬畏之心,比如当你想要反社会的时候,可以看看中国的钢铁洪流,然后就能够清醒不少了。

知道的多的人,其实做起坏事来,反而多不少的忌惮。

拉回来,其实如果仅仅是此,蓝田邑大夫倒也还勉强争辩:自己手上兵马数量不足,万一战败,蓝田有失,对不起天子。

毕竟,你总不能让我为了救别人把自己也搭上去吧?周人还没有那么道德婊子。

可是这位蓝田邑大夫不仅在自己的辖区内封锁了消息,而且还令人控制了连接戏国的周道馆驿,将戏国派到西方求援使者也一并扣了下来!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畏敌不前!而是赤裸裸的纵敌了!

要是诛心点,一个,勾结外敌,坑害诸侯的罪名那真是没得跑。

当这些隐藏的黑料,被方叔命人送到自己面前后,当场姬静就想要拿刀砍了这个王八蛋!可惜一直没等到机会,准确的说,原本姬静以为太傅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动刀杀人脏手这种事不应该有贴心的大臣替自己操办吗?)自己只需要做个旁观者就行。

早在太傅忽然要反客为主,请蓝田邑大夫出城郊游的时候,姬静心里就觉得估摸着自己的这位大傳要动手了。

姬静本以为,这无非就是一次鸿门宴而已。

先是调虎离山,然后关门打狗!

在城里动手风险太高,万一要是蓝田大夫拼死抵抗,说不得就是一场火并。

只要出了城,靠着自己那上百虎贲卫找个机会拿下蓝田邑大夫,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至于说之后?

想来以方叔的能力应该也能轻松控制住局面,毕竟在没有了领头人后,城中的兵马虽然不少,但是又有几个人敢公然对抗天子虎贲卫?

拜托,这可是西周,而且还是在关中,周天子的权威,至少在明面上还是没有人敢挑战的,哪怕是关中那些诸侯们也只能是阳奉阴违。

否则,君不见吃了独食的密公,是怎么被周共王捶死了吗?

甚至姬静都以为太傅之所以会让姬白亲自操刀做鱼脍,这个话说人家基白现在虽然只是一个卫队长,但好歹也是虢公之子,干这种庖厨之事,实在是有点丢分了,有深意一定大有深意,什么深意呢?那当然就是要学学专诸了!

接下来,姬静就开始了自行脑补。

在宴会上搞出一些爆炸新闻,其实也算是中国餐桌文化历史的重要传统了。

最广为人知的就莫过于项羽那场失败到家的鸿门宴了,不仅没能解决,刘邦还主动交代了给自己报信的曹无伤,这个智商着实堪忧。

而在项羽之前其实也有不少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效果却极佳的宴会事故。

历史上,先辈们为了解决一些不太好解决的问题,本着结果导向,发力中国吃货痛点,在餐桌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少历史名场面。

比如做的一手好炙鱼的专诸,身为一名优秀的厨师,在伍子胥的精心栽培下顺利转行,当了优秀的刺客,在吴王在公子光宴请的宴席上,取剑鱼肠中,一击斩君首。

一剑改变了吴国的历史,公子光强行逆转成为吴国的王,而伍子胥顺利成为吴国相国,专诸也将自己的家族由市井下人彻底升华为了公卿之家。无可争议的成为了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而那把短短的鱼肠剑也至此闻名天下。

当然,更狠的还是赵襄子,也就是七月新番里面《春秋我为王》中的男主角赵无恤,这位成就了著名刺客豫让的君王,手上并没有一位留名青史的刺客,但是却有一堆杀人的好厨子。

赵襄子宴请代国君臣喝酒,(说一下当时的代国国君是赵襄子的姐夫),然后在宴会上,一帮厨子,在上菜的时候,抄起手上特制的铜勺,就把代国君臣打地脑浆迸裂,一举绝杀代国统治核心,而后轻易灭掉代国。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鲁桓公,就在喝完酒,后被自己的大舅子干掉。

看看先秦史,只能说,中国的酒桌文化着实是源远流长,惊悚万分,小小一顿酒席,不知道搭上了多少君王社稷的生死存亡。

为此姬静,刚参加宴会时,是抱着一种见证重大历史时刻的使命感去的。至于安全什么的,他倒也不担心,100名虎贲卫在场,谁还能伤得了他?再说,以太傅的老道想来,应该是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吧?至少应该不会让自己出事。

浐水之宴,在一片临水桑林下,早早的摆好了草席食案,太子居于上位,太傅与蓝田大夫分居左右遥遥相望。

十数位蓝田邑大夫特意奉上的舞女,伴随着乐师的琴瑟和鸣,翩翩起舞。

数10名渔夫乘着小船,在水面上不停的用渔网打捞水中的鲜鱼,而后经过厨人的清洗后,送到了姬白的手上,由这位亲自操刀切出一片片洁白如雪的鱼脍。

宴会上太傅和蓝田邑大夫二人高谈阔论,举杯相邀,姬静虽说是主人,但毕竟也没人指望一个5岁的孩子能在那打酒场,所以有意无意的便被主动忽略了。

对此,姬静也没有任何的不满,乖乖的品尝着各种美食,只是两只小眼睛不停的转来转去,一时不时瞄向正在那里做鱼生的姬白,又时不时地转头望望正在那和太傅谈笑风生的蓝田大夫。

期待着一场好戏的到来。

“来了,终于来了”

在姬白捧着一盘鱼脍,送至蓝田邑大夫的食案时,姬静的都觉得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到嗓子眼了,目不转睛的望着姬白。

“姬白看似文静,但实则颇有勇力,难道是打算直接夯死他?“看着双手捧着,那明显没办法藏匕首的鱼脍,姬静心中暗暗想着,睁大了双眼,生怕会漏下接下来的名场面。

但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姬白恭敬的将鱼脍放在了蓝田邑大夫的食案上后,便转身离开。

接着太傅便与蓝田大夫继续谈笑风生。

一时间宾客双方,其乐融融,而乐师此次也开始奏响了《小雅.鱼丽》: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鱼儿钻进竹篓里结伴游啊,有肥美的黄颊也有小吹沙。热情的主人有的是美酒啊,不但酒醇味美而且席面大!

鱼儿钻进竹篓里结伴而游,肥美的鲂鱼黑鱼各有一头。热情的主人家待客有美酒,不但宴席丰盛而且酒醇厚!

鱼儿呼朋引伴往竹笼里钻,鲇鱼游得快来鲤鱼跳得欢。热情好客的主人有美酒啊,不但酒醇美而且珍馐齐全!

食物丰盛实在妙,质量又是非常好。

食物甘美任品味,各种各类很齐备。

食物应有尽有之,供应也都很及时。

别说挺应景的。

最终一场宴席下来,什么也没有发生。

大家在浐水之畔,吃了一顿鱼脍宴,而后又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当然姬静例外,身为穿越者,他天生的对于这种捅友军捅刀子的行为深恶痛绝,再者,哪怕是西周没有后世的国家概念,可是对于这种吃里扒外的人也应该那个满门抄斩吧?

后世晋国名将先轸之子,不就是因为战败后又勾结翟加,结果导致先氏一门尽灭的吗?

为什么太傅不动手呢?要知道明天一旦回到蓝日再想动手,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哪怕方叔控制了蓝田,可是城中那么多的国人,人多眼杂,谁知道有多少是蓝田大夫的死党。

直到姬白带着一个消息,:方叔已经接管了蓝田邑,并且己整军前往戏水,想要来报信半道被捉。

同时,姬白意味深长的对姬静轻轻说了一句:

〝太子,大局为重”。

姬白这句话,真让姬静脸上火辣辣的疼。

是啊,现在就算一刀砍了蓝田邑大夫又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赶紧出兵救人才对!

至于那位邑宰下场如何?,姬白没有多说,只是说太傅里自会处置,而后便请姬静好生休息了。

“到底还是小孩子”,离开了姬静的帐篷后,姬白望着帐篷里似乎还在灯火下走来走去的小人影,轻笑不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