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十字路口!

1982年9月22日。

下午1点20分。

在这个具有历史意思的时间,

在这个美丽的金秋,

燕京首都机场的英皇空军专机上走下一位气质高贵的夫人,

这位特殊的客人便是人称“铁娘子”的萨切尔夫人。

此刻,

礼宾列阵,红毯铺就,

在机场迎接的人,有华国外交部副部长、西欧司司长,以及港督尤德爵士等。

而在这历史性的一刻,

摄影师忠实地将这一幕记录下来。

因为这是瑛国历史上首位访华的首相。

而萨切尔夫人来访华国的消息也彻底传遍世界,

包括港岛,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

之所以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

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华国与瑛国之间的主要问题,

港岛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巨大价值的地方,

瑛国是否会遵守条约,如期归还华国,

如果瑛国不归还华国,那么华国会如何应对?

这在当时,

是一个充满了巨大悬念的话题,

也是极其敏感和热门的话题。

第二点原因是华国与瑛国都迎来了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位杰出政治家。

如果两国领导人不对等,

那么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似乎悬念就会小很多。

但是,历史很有意思。

偏偏在当时,

两国的领导人都是百年一遇的杰出政治家,

港岛下午,

所有的媒体都迅速报道了这条新闻,反应最快的无疑是TVB与亚洲电视。

这一新闻在港岛引起了轩然大波,

港岛的前途突然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而港岛原本已经企稳的股市再度做出反应,开始再度暴跌。

为什么说前途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那是因为在1982年,

首先在这个年代,

可没人会知道港岛如果回归后,究竟会如何?

未来港岛究竟会实行什么样的制度,

港岛资本家和外资究竟如何安排?

这也是为什么港岛的股市反应如此的激烈。

港岛资本家对华国是否坚决进行开放也持有怀疑态度,

在1982年,

没有人会告诉你,华国的开放会持续下去,并且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国。

所有人都担忧换了领导人后,华国会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

这也是为什么外资对华投资很少的原因,

站在这样历史的十字路口,

再加上港岛在1982年可以取得金融中心的地位,

瑛国人功不可没。

各路资本会担忧是很正常的,

这种担忧反应在房地产以及股市上,暴跌也就在所难免。

瑛国人也在这中间推波助澜,

大肆在报纸与媒体上抨击。

这无疑再度加剧了外资与部分港岛资本的恐惧,也就导致了下午的悲剧。

下午五点收市后,

林一言坐在港交所外的长椅上,这里到处都是失意的人,

他根本不敢回家,

也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

仅仅佳宁一支股票,他就损失了八十万港币。

而如果不是平仓迅速,

不但林一言将会失去多年的积蓄,而且还会背上一大笔负债。

幸运的是,

他那一百多万股票资产,最终还剩下了三十万。

今天下午他刚买了一份晚报,

这才知道了这则爆炸性的消息。

他睁大双眼看着各大晚报下午的报道,呼吸急促,

“萨切尔夫人访华,为瑛国历史上首次访华!”——《南方晚报》!

南方晚报实际上写的很含蓄,

林一言又买了另外一份报刊,

倒是另外一个《晚间评论》写的就很直接了。

“港岛该何去何从?”——《晚间评论》!

这下,

林一言再度惊出一身冷汗,他突然觉得自己很幸运,

因为他已经平仓了,

他可以想到,如果他没有平仓,那么明天将会面临怎么的地狱。

至少他还剩下了三十万港币,

这个数目已经不少了,

而他身边不少股民就很直接了,

“完了,全完了,我下午根本不知道。明天能卖出去吗?”

“明天肯定又要低开了。”

“……”

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今天对港岛而言注定是一场不眠之夜。

除了股市外,港岛的楼市也同样面临崩盘,

萨切尔访华造成了很多重大的影响,

深刻影响了港岛的方方面面,

1982年9月23日,

萨切尔夫人正式与华国方面展开会谈。

24日上午,

总设计师在大会堂会见了萨切尔夫人,

在经过三个小时的谈判后,

一脸凝重、心事重重、精神恍惚的萨切尔夫人走出大会堂,随即在走下台阶的过程中意外摔倒。

这个场面,被无数的媒体记录了下来。

这一场景此后被传遍世界,成为极具象征意义的一张照片。

很多人都认为,

萨切尔夫人在大会堂摔倒这个戏剧性的画面,

成为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彻底没落的最好注脚。

这似乎也在预示着港岛问题的最终走向。

......................

求鲜花、月票、评价!!!!!

求鲜花、月票、评价!!!!!

求鲜花、月票、评价!!!!!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