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幼儿园的烦恼

带着这一世的第一笔财富回到家里,一再要求爸爸妈妈寄信的时候不要用他的猴子邮票,他要留着做纪念,反正是一通忽悠加卖萌,得到了父母的再三承诺不用他的猴子邮票后,乘法的后遗症终于也到来了。

“老陈啊,你不知道,今天在邮局,杨杨都会用乘法算账了哦!”午饭时间,母亲对父亲说到。

“哟,臭小子,加减会了吗?你就直接用乘法了?”父亲用着疑惑的目光看向小陈杨。

“嗯,那个,会了一点点,那天不是去楼上干妈家玩嘛!大姐正在教三姐乘法表,顺便教了我加法和减法,我就跟着学了一点。”额头的冷汗都下来了。

“豁,不错啊!那爸爸先问你一个简单的,2+3得多少啊?”

“5”小陈杨一口就回答出来,心里却是默念道,哎哟!能不能来点三年级以上的啊!什么鸡兔同笼啊!哦,那个还远了点至少五年级吧!

“那爸爸给你来个两位数的,嗯,8+9是多少啊!”

“17”继续着幼稚的回答,手也不停着,趁机又在盘子里夹了一块肉。

“老婆啊!这臭小子这么快就学会这些了,有点聪明哦,我们是不是先找点书给他看看啊!”

“看书就能会你当他真的是神童啊,没人教怎么能行,这样,每天下班,你教半小时数学,我教半小时识字吧!楼上小三不是读三年级了嘛,把她一年级的书借来用用。”

“哎,后遗症还是来了。”小陈杨为自己默哀了三秒钟,还是继续我的干饭人生吧。

“哦对了,杨杨三岁半了,可以去幼儿园了,天天带到上班那里也麻烦,让他去幼儿园吧。”这个时代的工厂对女员工带孩子上班还是非常宽容的,而且女工基本都是在操作间里工作,只要不带去现场就不会有什么危险,比如陈杨的母亲就是操作加料斗车的,也就是烧石灰石的地方,一座高炉,需要用斗车把焦炭啊,石灰石啊从顶部的入料口倒进去,经过煅烧后,成液态然后倒入巨大的坩埚中冷却,等冷却后再将其粉碎就得到了电石,电石的主要作用就是生产乙炔气体,这是工业生产必须的原料,杨杨的母亲就是在操作间控制斗车上下运行的,所以一直以来陈杨天天都是跟着妈妈一起上下班的,父亲所在的车间就相对比较危险,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也是当年父亲早逝的原因之一,那个年代的生产设备安全性不高,也没有什么防护工具,而父亲是退役军人,敢冲敢拼的性格早已经融入到基因中,每次遇到毒气泄漏都是第一个冲在前线排除故障,同时也吸入了大量的有毒气体,所以父亲上班的地就不能带他。

“嗯,明天上班我去后勤问问。”

这个化工厂是隶属于国家轻工局直属单位,所以工厂的配套福利设施也相当齐全,卫生院、幼儿园、食堂、澡堂子都配备齐全,厂子弟都能免费进入,在一山之隔的另一个纺织工厂甚至还有小学和技能培训学校供厂里子弟就读。

时间转眼过去了,这天母亲带着杨杨就来到了厂属幼儿园,来接杨杨的就是楼上的熟人,杨杨的干妈,马嬢嬢,家里都是回民,因为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就特别喜欢小子,正好楼下的小陈杨出生了,模样乖巧逗人喜爱,本来两家人就楼上楼下关系很近,最后一合计就认了干爹干妈。

“干妈好。”小陈杨还是一副乖巧模样,亲热的叫着人。

“杨杨来了,来,干妈带你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小杨啊你放心,杨杨这么乖,没事的!”笑嘻嘻的拉过小杨杨后又对杨杨妈妈说了一声就带着小杨杨进了幼儿园。

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面孔,过往的一幕幕又浮现在脑海,这一群孩子伴随的自己度过了30多年的人生,一起读小学,初中,高中,分分合合,小学在一个班,初中又分开,高中又到了一起,有的没考上高中就去了中专,中师,最后还有一起进厂的,一起度过了10多年的倒班生活。

“小朋友们都过来,阿姨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陈杨,小名杨杨,有些小朋友认识,有些不认识,以后就是一个班的了,不要欺负他哦,你们都算是哥哥姐姐了,好了,杨杨跟大家认识一下吧!”

看着这群熟悉的面孔,陈杨也没什么害羞胆怯的,直接就开口了。“大家好,我叫陈杨,大家可以叫我杨杨,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话说完了,有的欢呼雀跃,有的却投来了不喜欢的眼神,谁叫这一世的陈杨已经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了,前两天出厂门时拉的仇恨还没这么快消散呢!

确实,杨杨在里面是最小的,这个班的孩子都是80年出生的,早在春节后就进班了,杨杨虽然说是属猴的,但是他是80年农历腊月的,按照国历其实已经是81年1月的了,所以在同龄孩子里就是最小的了,当然后面还有没有插班生就不知道,至少他知道读小学的时候就转来过一个82年的女孩子。

这时几个女孩子就过来拉着杨杨准备和他一起玩过家家了,实在是小陈杨的模样长的是太可爱了,粉红的面孔肉肉的,虽然个子比其他男孩子高一点点,但对于早期发育较快的女孩子们还是相差不多的,可是小陈杨就尴尬了,小桌子上摆了一堆厂里工人闲暇时做的积木,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被一群小孩子们摆成城堡模样。然后就是比比谁的高谁的漂亮,这让小陈杨看的那是个无语啊,傻傻的站在一边看着她们摆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作为一个心智40岁的中年大叔,创造力和想象力真的在积木上面是乏善可陈的,就算你能摆出个太空堡垒,可小孩子能知道什么是太空堡垒吗?想着回家还要应付父母学习1年纪的课本,小陈杨又是一阵头痛啊!童年时光是真的难熬啊!

不过回想起前世那些幼儿园的孩子,这淳朴善良的时代是真的可爱啊!曾经就看过这么一个孩子入园的奇葩集锦,各种哭闹,抱着父母的腿不撒手,把自己妈妈的裙子都拽掉了的,哭到呕吐晕厥的,被保安大叔抬着进学校的,那才是鬼哭狼嚎各种奇葩搞笑,那像现在的孩子,只要一个不愿意,少了不了屁股上一顿巴掌,含着眼泪自己就走进幼儿园了,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多的娇生惯养,而且父母秉持的传统教育就是黄荆条子出好人,棍棒下面出孝子,曾经不是有那么一首歌叫《我有一个好爸爸》,其中有一句就是“那个孩子不挨打,那个爸爸不打娃。”真实的反应了这个时期的父亲管理模式。

当然,这个时期的厂办幼儿园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性,也就是几个相对和善的职工家属临时照看一下孩子,保证孩子在大人上班期间有人照看,最多就是玩热了擦擦汗啊,冷了加点衣服,教大家唱几首歌曲,还有那种乡间俚语的歌曲,还有表达男女爱情的歌,搞得稍微有些文化的父母哭笑不得,几岁的孩子就教这种赤裸裸表达爱情的歌,(十八摸可以参考一下,哈哈)听着孩子在家里唱也是晕了稀里糊涂的。但是对小陈杨最有兴趣当然也是唯一有兴趣的事情就是看连环画了,也叫小人书,这个时期少量的连环画已经出现了,每年六一儿童节,厂领导都会赠送一部分连环画给幼儿园,什么《草原英雄小姐妹》、《小英雄戴碧蓉》、《儿童团长》等等具有时代意义和一些《水浒传》等古代经典故事片段的连环画,身边的小朋友们从来都不去碰这些书,拿着也看不懂啊,除了幼儿园阿姨每天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其他时候就陈列在书架上。

“杨杨,你能看懂这些小人书?”当干妈发现杨杨一个人端坐在小板凳上翻着那些小人书的时候就惊奇的问到。

“干妈,我认不到这些字,但我觉得书上的小人好有意思哦!”撒谎的孩子要长长鼻子哦,没办法,总不能说我认识吧!身边的这些“老朋友们”都还是孩子,除了能翻翻小人书,难道叫我和她们摆积木过家家,或者和男生你追我,我追你打打闹闹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还有一件让小陈杨开心的事情就是终于又能吃到食堂包的大饺子,老面白菜包子了,虽然里面没有多少肉,但分量和口感那是真的好,一口下去就是一种享受。拳头大的菜包子一次能干掉4个,5分钱一大碗的油渣面连汤带水都能吃得个干干净净,哪像后世那些奸商,都是用泡打粉做出来的包子皮,蓬松没有口感不说,里面包的什么肉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个时代的工厂是每个人削尖了脑袋都想进去的地方,工作轻松,工资稳定,福利待遇高,夏天有汽水、冰糕供应,家里有小孩子的还有配额的牛奶供应,当然是要给钱的,不过也相当便宜,周边农户的鸡蛋,种的瓜果蔬菜论麻袋买,特别是西瓜出产的季节,每天一大早,农户就围满了家属区的门口,鸡公车推着的西瓜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厂里的工人在试吃之后就是论袋买,然后让农户送家里去,除了粮油,肉食等计划内物资需要专门的票据,也就是大家熟知粮票、肉票、布票这些,一个工厂拉动周边几十公里范围的经济是不在话下的,很多大型企业所在地都形成了城市,养活了一大帮为工厂服务的周边群众。

随着时间的流失,终于熬到读书的时候了,小陈杨又到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这一世他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