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小喇嘛

“方丈大师,一痕和尚是不是出身少林?”

朱云在不去理会其他和尚,直接了当地问起了方丈。

“不瞒施主,一痕出身少林,后被逐出山门,与少林再无瓜葛。”

朱云在举着手中的达摩拳谱说:“这是一痕和尚让我转交少林之物,当年在西北道上他见有人携带此书,他知是少林之物便夺了回来,只因他怕引起误会便一直替少林保管此物,前几日一痕和尚让我把这本拳谱带来交给少林。”

朱云在说着递给方丈,不待方丈伸手朱云在身侧一个和尚伸手抓向拳谱,朱云在见对方伸手来抢,顺势送了出去,口中还道:“你要就送给你。”和尚原想自己抢夺对方定是不给,因此把朱云在可以护住拳谱的几个后着一一想到,只是没想到对方竟然送了过来,一愣之际知觉手掌一阵酥麻,拳谱又落入朱云在之手,和尚还想上前夺取,方丈喝了一声,和尚才退回。

“道长别介意,拳谱交给我就好。”

朱云在恭恭敬敬地双手递给方丈。

“多谢道长,”方丈伸手接过随手递给身后的小和尚。

“方丈,晚辈一事不明还请前辈指点。”

办完正事朱云在想到了山门外的喇嘛。方丈慧心清澈,猜到了朱云在所问之事。

“施主是不是想问门外那个红衣喇嘛?”朱云在点头,“那是来自西藏拉萨的明山小活佛,出自小昭寺。当年小昭寺有一明慧喇嘛来少林修习佛法,明慧与老衲对佛法的理解产生分歧,谁都说服不了谁,明慧一气之下离开少林寺,明言十年之后再来与我辩法。明慧离开半月寺中发现丢失了三本武学秘籍和一本传自天竺的楞严经,那段时日只有明慧一个外人进过藏经阁,寺中之人都怀疑是明慧拿了,老衲亲率罗汉堂八名弟子前去追击,终于在川藏交界处截住了明慧,明慧为证清白,把身上的衣物一一让我们检查,都没发现那三本秘籍以及楞严经。”

“方丈恐被欺骗了。”

方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听完点头。

“施主好机心,当时老衲虽有怀疑,可也无可奈何,当时慧忍,”方丈指了指刚才与朱云在争夺拳谱之人,“慧忍趁明慧不防用韦陀掌起手式攻向明慧。”

朱云在转头看向慧忍,“大师见机得快,刚刚多有得罪。”慧忍合十还礼。

“施主已经猜到了?”

“天下武学,起手式大多都是礼让,若是没有学过此种武功定然是见招拆招,而修习过此种武功之人平时同门都会用相同的武功拆招,我猜慧忍大师以韦陀掌的起手式攻击明慧,明慧定是以韦陀掌相应招式破解。”方丈点头。

“是啊!明慧以韦陀掌第三式破解,这正是同门切磋的固定招式。”

“明慧虽说是机心百出,可终归是个心思单纯之人,他所做所想皆有计划,慧忍大师一个出其不意便破了明慧布好的局。”

“施主此话怎讲?”

明慧的所做非心机百变不能为,为何小道士却说明慧心思单纯,方丈时不可解。

“方丈,若明慧不是心思单纯之辈,慧忍大师攻来不闪不避,他在少林寺多日,自是知道少林弟子不肯轻易杀生,那时慧忍大师只能罢手,而几位只能放其回拉萨,或者明慧只以本门功夫拆解,少林也是拿他没有办法。”

“确如施主所言,受教了。明慧虽然露了韦陀掌的功夫,他只推说这套掌法在小昭寺也有,他从小便习练。慧忍师弟再与他交手便不再出手,只是站立不动。”

“明慧失了先机,见机倒快,这样你们就拿他没办法了。”

“老衲见对方不承认,又没有真凭实据,便欲放明慧离开。慧忍师弟突然上前,抓起地上明慧随身携带的一本经书,慧忍用的是大慈大悲千叶手中的一招,少林弟子都知道拆解此招用达摩拳中的一招一苇渡江既可。”

朱云在暗赞慧忍确实是一个狠辣角色,处处都能出其不意抢占先机,既是明慧随身携带之物定是珍视万分,见珍贵之物

(本章未完,请翻页)

被抢定要夺回。

“方丈,贵寺丢失的三本秘籍是大慈大悲千叶手、达摩拳谱和韦陀掌法?”

“施主真是聪慧过人。”

“方丈过奖了,这次明山前来定是讨要明慧那本经书。”

“施主怎知?”

方丈见朱云在猜到明山此来目的,也不由称奇。

“刚刚我还以为少林忒小气了,我来送书,慧忍大师还出手抢夺,原来皆因此事。当年慧忍大师以经书为饵诱使明慧使出一苇渡江,以做实明慧偷盗经书之事,明慧定是转头就走。”

在场几个和尚均是咦了一声。

“我原本也不知,刚刚方丈说慧忍大师诱使明慧使用达摩拳法,十多年前一痕和尚抢到的达摩拳法应该就是明慧盗出的那本,他定是把三本秘籍一本经书交由不同的人带回拉萨,按此理少林夺下的那本经书里面应该藏有这三本秘籍的副本,明慧给你们玩了一招灯下黑,当初若是抢下经书之人是方丈也许就不会有今日之事了。”

“施主何以见得。”

“方丈大师宅心仁厚,明慧若是舍弃经书欲走,方丈定会把经书还了,明慧此举正是为此。”

“老衲受教了。”

“方丈大师是得道高僧,度量只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相比的。大师,明山此次前来要如何作为?”

“明山禅师要求少林交还那本经书,不然就堵门百日,百日之后便入寺抢夺。”

“方丈大师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处?”

“这件事本来少林占理,确实在经书之中发现了三本武学秘籍的抄录,只是明慧把汉文译成了梵文,而少林在中土创立千年之久,很多武学都是在中土所创个,也就只有汉文,这便成了无头官司。”

纵是朱云在天资聪颖也绝想不到明慧有此法。

“当今既通梵文又懂武功的高僧很少,还有一部分是少林弟子,现在即使找人求证都不得。因此便僵持在这里。”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