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010章】

第十章

芦岭镇有个菜市场,就在镇中央,这个菜市场不大,短短的一小条街,买菜的人将菜放在篮子里摆好,有看中的便上前询问价格,用钱买可以,以物换物也能行。

放眼望去,整个菜市场里,卖肉菜的只有一摊,摊子上面摆了半挂猪肉,几根骨头和一筷儿并不多的牛肉以及一些猪下水。

林海燕一到菜市场,便先到卖肉的摊子上买了两斤猪肉,看着牛肉好,又割了一刀。骆琦和罗月季跟着她走,见状也纷纷掏钱买了一点。罗月季拿着陈爱国的津贴,买起肉来是一点负担都没有。骆琦小家中的冰箱里肉不少,但她也还是割了半斤,她割的是上好的五花肉,肥瘦相间,这样的肉无论是炒也好,还是炖也好,味道都不错。

买了菜,林海燕又上菜摊去买了些青菜土豆,一买就买够好几天的,骆琦和罗月季也买了不少。买完了菜,林海燕带着她们将菜放到菜市场最南面的一家杂货铺里,请里面的老板帮忙看着,便带着骆琦和罗月季在镇上逛了起来。

芦岭镇不大,主街道的宽不过两米,两边是低矮的房屋,最靠近街道的几家人家都做起了生意来。只是这个年代大家普遍都穷,生意都差,芦岭镇又比不得大城市,今天又不是集日,因此便人也特别少。

从街头逛到街尾,花了不过十几分钟。

回去的时候骆琦等人是坐了途径营地门口的班车回去的,等她们下了车,正好遇到一群从野外拉练回来的士兵。见到她们带着孩子提着东西,几个士兵从队伍中小跑出来,很自然地将骆琦她们手上地东西提着入队,又跑着进了营地。

骆琦和罗月季看得目瞪口呆。林海燕看她们俩的样子,噗嗤一下笑出声来:“咱们团里战士不少,一个团的编制下来也有千把来个,但是咱们随军的军嫂不多,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超过二十家。团里的人早就把咱们认全了。这些士兵每次看见咱们提的东西多都会帮忙提,平时有个啥事儿干不了,吆喝一声,他们就都来帮忙了。”

骆琦闻言,对这个军人的好感又上升了几分。

三人慢悠悠地带着孩子晃悠回到家属院,在家属的左边放着她们买回来的东西,林海燕家和罗月季的住所离大门口都近,走了没几步她们就到家了。分给陆敬军的房子离得有点远,手里的东西又有些重,骆琦牵着陆念秦往那边走。

陆念秦跟骆琦相处了一天,话也变得多了起来,嘴巴里面叽叽喳喳地,骆琦压根就听不懂他说的啥,只能嗯嗯啊啊地应了个全乎。

两人鸡同鸭讲,分外和谐。

陆敬军就是这个时候回来的,他看着走在前头的骆琦和陆念秦,脚步顿了顿,之后便大步上前,走到骆琦的身边,他伸手起拿骆琦手里的东西,骆琦侧头一看,见到是他,便松开了手。

没走几步便到了院子,骆琦和陆敬军前后脚进门。

骆琦带着陆敬军到了东边的炕屋,陆敬军放下买回来的东西,也推开门走了进去。

他从兜里掏出一份红色的粮本和一叠花花绿绿的票和一些大团结来,递到骆琦的面前:“这是我下午去团后勤部新开的粮本,以后每个月都可以凭着粮本去领粮食。我的户口在部队,你是我家属,所以咱俩一共可以领八十斤粮食,念秦还小,每个月可以领二十斤。这些肉票布票都是我下午跟战友拿的。”

“我以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念秦还小也吃不了多少饭,上次咱们结婚,我用了好几张工业票和一些布票,手里没有多少存货了,不过以前我借了不少票给战友,他们都给我拿来了。,”

骆琦一怔,看着陆敬军手里的粮本说不出话来。直到这一刻,骆琦才忽然想起来原来在这个时代,购买东西是要票的。原主生活在农村,她们连镇上都很少去,一年到头也买不了几样东西。米面是家里自己种的,青菜是家里自留地里种的,肉也是队里分的。要用票购买的东西实在是不多,因此在原主的印象里关于票证的印象也不多。

骆琦喃喃地说道:“今天我们上街买菜买肉都没有用票。”

陆敬军道:“芦岭镇这边是个小地方,票证在这边通行的时间并不长,之前也只是粮油棉花要票,不过现在很多东西都要票了,肉票、糖票啥的。”

陆敬军作为军官,在这方面消息也是很灵通的。骆琦则茫然了。

她曾在上辈子听人说过,在票证时代,凭票购物,有票什么都好说,没有票什么都买不到,就算是手里有钱,那也跟废纸差不多。

她没经历过这个时代,她也无法想象什么都要凭票购买的情形是怎么样,但她本能的有些惧怕。

陆敬下午跑了整个团里才要到的这些票,他寻思这自己媳妇儿刚刚来到部队肯定是啥都没有的,于是他就专门找了城市来的士兵,花钱从他们手里换来了一大堆的票,啥票都有。

“我问过我们后勤部了,往后每个月部队会按照生活所需给我们这些战士发放票据。”

骆琦默默地把陆敬军给她的东西拿了过来仔仔细细地装好。她也没有什么不打算做夫妻所以不花陆敬军钱的清高之举。

请个保姆还要给工资呢,她帮陆敬军带孩子,花他钱咋了?

陆敬军说完粮票的事儿,又和骆琦说起了她工作的事情:“团里的托儿所已经建好了,照看孩子的人团里也定好了,就从家属里面选出两个来。工资一个月是10块,补贴二十斤粮食。托儿所就在咱团里,晓琪同志,你要不要就在干这份工作?”

团里的孩子不多,五岁以下的满打满算也不超过十个,离家也近,陆敬军觉得骆琦如果选择托儿所的老师,可能会轻松一些。

骆琦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我不喜欢带小孩,所以我要去纺织厂上班。”

陆敬军在和骆琦相处的这几天也摸清了骆琦的脾气,知道她主意大,因此他劝说骆琦的时候压根也没抱什么希望。听了骆琦的话,陆敬军有种果然如此之感,然后便道:“那也行,团里已经和纺织厂的领导接触过了,你们这群家属在厂子建成以后就可以去上班。想去的人就去后勤部去报名,你的名字我已经跟后勤部说过了。我一会儿再去说一声就行。”

骆琦没想到陆敬军会那么快就帮她搞定这件事,她抿抿嘴:“谢谢。”

陆敬军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不用客气。”

之后两人便陷入了沉默当中,陆念秦在镇上逛了一圈,跟另外两个小朋友跑跑跳跳的野了一下午,回来也困了。他从小就被保姆培养了自己睡觉的习惯,等骆琦发现屋里的气氛过于沉闷时转身去看他,他已经躺在炕上睡着了。

陆敬军也没在院里待着多久,便又去连队里了。他们在十月份有一个部队联合演习,最近他们正在加班加点的训练,演习过后便是新兵入伍,老兵退伍,都忙得很。

这一次陆敬军带的一营三连在后山训练,陆敬军直接就去了,他到的时候丁安平争正翘着二郎腿躺在半山腰上,嘴里叼着一根草杆,见到陆敬军来了,他从地上一跃而起:“丈母娘个大舅子都送走了?”

“嗯,送走了。”陆敬军往地上一坐:“今天下午训练得咋样?”

丁平安道:“还那样呗,小兔崽子们在联系移动打靶和潜伏。”

陆敬军往山坡下看,山坡下的靶场里有一对士兵正在训练,还有病一对在对面的山坡上潜伏。

作为指挥官,陆敬军并不用时时刻刻盯着他们,知道他们在认真训练没有浑水摸鱼,陆敬军也就放开手了。

丁平安又躺了回去,被秋日的太阳晒得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鼾声便震天响。陆敬军昨晚也没有睡好,也跟着眯了一会儿,一觉睡醒已经是红霞漫天。

陆敬军抹了把脸,把丁平安踹醒,两人还在下到下面的平地里,和已经整装完毕地战士们一起跑步回去,途中不知道是谁先唱起了打靶归来,很快整个连里的战士都跟着唱了起来。腔不成腔调不成调,唱歌全靠吼,只要声音够大声,什么腔调都是浮云。

陆敬军和丁平安也跟着吼了起来,一首歌吼完大家吼起了另外一首,等吼到营地,陆敬军觉得整个人都轻快了。

他回了家属院,骆琦此时已经做好了饭菜了。她做了一个回锅肉土豆片,一个蒜蓉青菜,再来一份西红柿鸡蛋汤,两菜一汤量都很大,饭是大米饭,她和陆念秦吃了一碗就饱了,剩下的全都被陆敬军包圆了。

也就是在这一刻,陆敬军才有一种自己终于成家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只是一种错觉,晚上陆敬军去连队转了一圈后回到家,在打开东屋门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门居然从里面反锁了。

陆敬军在门外沉默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往西屋去,西屋的炕上果然放着陆敬军在宿舍时专用的铺盖。

陆敬军叹了一口气,去了外屋的厨房,厨房的大铁锅里有半锅热水,陆敬军洗了澡,去西屋铺了床铺躺下。

看着漆黑地屋顶,不知道怎么的,陆敬军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惨。别人家的家属随军了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自家家属随军了还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