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人法两空

叶鸿信看着安逸说道:“你修炼日短,虽是练的道家功法,但因为你本人情况特殊另有奇遇,过程却十分类似佛门顿悟……”

安逸听得连连点头,叶玉书也做出了完全相同的判断,感叹果然是一脉相承的医术。

“这佛门九识几乎可以和道家的六大境界一一对应。佛门前六识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分别对应道家的练体、练气、筑基。第七识末那识对应的则是金丹了,第八识对应元婴,第九识对应化神。”

“天下修行道法何止千万,但是人间法只到化神为止,在往上就会迎来天劫了。不过现在说那些太过遥远,咱们先说说目前的境界。”

“你情况特殊,很多法门不练自会,突破甚快。但是练体、练气、筑基的境界和感悟绝不是可以靠着神室河车丹就可以随便略过的。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引发天劫不假,但是每一个境界也都有自己的劫数。你前期轻易跨过去了,后面总会在某个阶段补上。”

“每个阶段的劫数你不要简单看做是需要克服的困难,而是要把这些劫数当成通往下一个境界的考验和引导。”

“比如说佛门第六识,意识就依末那识为根。而末那识则依阿赖耶识为根,即执着于第八识,思量自我。”

“何为自我?在轮回!”

“我是谁?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轮回生死的有情认为我在轮回?”

“修行修到这一步,不论是佛法还是道法,都要看清自我。你前面几个境界一鼓而下,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故而你即将结丹之时,五魔涌动,念头纷乱,成了你第一个难以跨越的大劫。”

安逸听得十分佩服,说道:“叶大夫分析的完全没错,我正是遇到了这种情况。”

叶鸿信笑道:“其实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安逸听得一头雾水,皱眉问道:“晚辈没听明白,还请您细细解说。”

“你是不是修炼时脑海中念头繁多,光怪陆离?是否欣喜、愤怒、怀疑、沮丧、悲伤等各种情绪纷至沓来?”

安逸点头答道:“没错,我当时各种奇怪的念头一起涌来不可抑制……”

“嗯,你要知道,若是依着其中一种念头修炼下去,也是可以摒弃其它情绪的。不过这样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入魔了。你要是顺着欣喜情欲的情绪修炼,我打个比方啊,不一定准……在佛门可能就是欢喜禅之类的路子,在道家自然会追寻合籍双修的法门。这些说来也算是某种正途吧,不过其后的道路凶险无比,不可言说,为大部分人所不取。”

“若是依着愤怒怀疑的情绪呢,佛门也有怒目金刚,道家也有护法天王。不能说这样不能得道,而是如果你心性不定,极易走上邪路。”

“我们人之修道,还是要走堂堂正正的大路。人作为天地间之灵长,若老是妄想走捷径,岂不是浪费了这天造地赐的灵根?”

安逸听完恍然大悟,随即问道:“道理我是明白了,可是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叶鸿信咳嗽一声看了看傍边一直凝神静听的申正宜,转头说道:“刚才我说了,要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

“我儿叶玉书非是不能帮你,而是他始终存着一丝侥幸,于是强行压制住了你的心魔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的法门。岂不闻世间安有两全之法?”

安逸心中忽然涌起了一种不安的感觉,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是什么方法?”

叶鸿信答道:“其实我一开始就说了,此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便是以金针刺穴,引导你体内纷乱的真炁排出。如此一来你真炁既泄,便无五魔之扰了。”

安逸大惊:“那我不是修为尽丧,前功尽弃了吗?”

申正宜皱眉问道:“师兄此法……是否有些,有些过于激进了?”

叶鸿信不答反问道:“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申正宜愣了一下答道:“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

叶鸿信笑道:“是啊,他服用过神室河车丹,真炁充盈纷乱,实则是虚不受补,不以金针泄之,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再说他修为一去,才好感悟人法两空的境界。”

“这……”申正宜无言以对,再看看安逸似乎十分惋惜。

安逸思量半晌问道:“叶大夫,您说以金针泄掉我所修真炁,让我重新变成一个普通人,如此便可解决问题?”

“不错。不然你身怀法力,怎么才能悟得空之奥妙?”

安逸短暂思考之后便展颜一笑:“那就麻烦叶大夫了!”

申正宜惊道:“安逸,你真的要放弃这一身修为?要知道以你现在筑基圆满的境界,即便是顺应你某种情绪修炼下去,未尝不可取得更大的进步啊?”

安逸笑着摇头:“申大夫,您的好意我明白,但是叶大夫刚才说的清楚。若是妄想走捷径,怎么在修行的大道上一往无前?”

叶鸿信和申正宜对视一眼,轻轻点头。

安逸又笑道:“二位前辈别忘了,两个月前我还是什么都不会的菜鸟呢!”他挤挤眼睛,“即便法力真炁不再,但是修行中的感悟境界还有嘛。从头再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申正宜失笑道:“我都忘了这茬了!你才修了两个多月,确实也没什么舍不得的。以你特殊的奇遇和服过的丹药打底,用不了多久便可以从正途重复来过。”

叶鸿信却摇了摇头正色说道:“小安啊,你可不要想的太轻松了。修为一去可不是纯粹让你再练一遍,不然到了这个境界再出问题怎么办?”

安逸有些疑惑:“那是为了什么?”

“你记住,泄掉你的真炁,化去你的修为,一方面是化解五阴魔用事;二是为了更好的感悟空!要真正的做到人法两空,仔细体悟这个境界。人有了道法修为再失去,和从来不会可是完全两种感受。很多你原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没了法力就会难如登天。这种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明白了就自然会明白,不然再练也是这个结果,将来难以寸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