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91 庸官贪官

【除了减轻百姓的赋税外, 李世民还重点整顿官吏。

李世民认为严苛的法律并不能让百姓安乐,民间治安为何不好,农民为何起义, 若百姓安居乐业, 吃穿不愁,他们怎么会做偷奸犯科之事。

说白了, 还是繁重的赋税已经那些不干实事, 贪赃枉法的官员导致。

什么叫做官逼民反,官不逼民为何要反?】

一句话,正中李世民心窝。

他心中的太平盛世不是官家的太平盛世,而是百姓的太平盛世!

说到这,乐瑶给李世民配上了如雷贯耳的掌声特效, 要不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真处处为百姓着想。

这样的皇帝真的是太难得了,乐瑶其实挺不理解的,二凤都这样了, 怎么还有黑呢,难道功绩还能是假的么。

见神迹鼓掌, 众臣也跟着鼓掌。

【插播一个小话题,主播想到之前网上的掀起一阵话题, 问大家若能穿越要穿越到哪个朝代。

大家的选择五花八门,有人想穿越到秦朝去一睹秦始皇嬴政的风采。

有人想穿到乱世三国, 成就一番伟业。

有人则想穿越到宋朝, 发家致富。

有人想到大清, 来一场至死不渝的爱情。

更有甚者,要穿越到南北晋,什么魏晋风流。】

杨坚听着神迹评判, 没有听到隋朝。

“没有隋…”杨坚叹气,竟然有秦?还有南北晋?就很离谱。

杨坚想不明白,作为大统一王朝的隋,为何存在感会如此之低,秦朝也是二世而亡,为何就再隋之上?

其实隋朝还好,起码史上挂名,就是亡的太快。

【不知大家选了什么,反正我选了唐。

说白了,大家本来就是平头百姓,若能穿越,大概率也是平头百姓。】

乐瑶是站在普通人角度认真选的答案。

【秦始皇嬴政固然千古一帝,开天辟地,值得尊重,但是秦法之严苛,百姓劳役修长城,大家穿过去大概率搬砖。】

秦。

嬴政听到神迹对秦朝的评价,像是被什么重重击打了一锤。

乐瑶这话算不上批评秦朝,实事求是而已。

秦朝一直以来都是强硬手腕,没有如此强硬的政策,秦朝也没法统一六国。

但是统一之后,还是不变强硬的秦法,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嬴政认真的听着,作为第一个大统一名族,没有任何借鉴,完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殿下众臣看向嬴政,他们以为嬴政会不悦,却没想到他们君主脸上没半点不悦,反而很认真的记下神迹之言。

【穿越到大宋似乎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说宋的军事,但是宋的经济的确发达,特别是商贸业。

但是方才也说过,宋的赋税是唐的七倍,看似繁华的大宋,也只是中上层人们安居乐业。

底层的百姓被压榨的很苦,之前咱们也说过大宋的大地主制度,若是穿越过去,多半也是被压榨的到死的农民工。】

赵匡美听到,“咱们的冗官冗兵,最后压榨的都是百姓,取之于民,没有用之于民,虚假繁荣,虚假繁荣呀!”

“匡美。”赵匡胤叫赵匡美。

“皇兄?”赵匡美一转头,赵匡胤终于干了件他一直想干的事,堵住了赵匡美的嘴。

“你好生听着神迹所述,明日给朕提出一份折子,如何改变大宋民生。”赵匡胤道。

赵匡美???

赵匡胤不能让赵匡美光嘴炮,嘴炮完了 ,得干实事。

眼见自家弟弟的脸拉跨下去,赵匡胤心里高兴了。

塑料兄弟情!

【跑题了,又跑题了,咱们继续说唐太宗李世民如何整顿官场。

首先是冗官问题,没错,和大宋一样,大唐也存在冗官问题。】

赵匡胤一看神迹提到冗官问题,眼神马上一亮,“匡美,记下来,好好记下来,看看人家怎么解决的。”

赵匡美手里捧着纸笔,感觉从嘴炮瞬间变成了小可怜。

要不说你哥永远是你哥呢。

“三叔,你就当自己是监察官,行驶督促之责,日后的手稿可出一本书,千古流传。”赵德芳道。

论画大饼,赵德芳可是专业的。

果真,赵匡美一听,收起了脸上苦哈哈的表情。

“哥,我记下来,你可得改。”赵匡美道,“我说的不好听,哥你不许打我。”

“你还知你说的不好听,要打,方才就已经把你打死。”赵匡胤佯装生气 。

虽然赵匡美的嘴炮扎心,但不得不承认,说的都是事实。

【咱们先说说唐朝为何会冗官呢?明明唐朝建立也没有多久,不像大宋冗官是一步一积累的。

这就要从唐高祖李渊说起。

当年李渊晋阳起兵,自然需要众人支持,如何激发起他们的热情,当然是封官嘉赏。

后定都长安后,李渊为了收买人心,继续封官嘉赏,反正只要跟着李渊,就能当官,也不管你有没有什么能力。

开国之初,这政策不算昏庸,毕竟打天下的时候,总得给人好处才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李渊】:神迹他夸我了,哈哈哈哈!!

李渊的心声发到弹幕上,他也不觉尴尬,反正他都太上皇帝了。

【但是开国之后,李渊这个政策的弊端和矛盾就显示出来了。】

李渊扶着额头,他想回宫,他不想听了,他都当太上皇了,为什么还得听这些,心情瞬间不美好。

【放一组数据,隋朝的时候人口有八百多万户,但由于隋炀帝的折腾,到了大唐这剩下不过二百万户。

在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唐朝的官员却比隋朝多。

一个夸张的说法,大唐十个人里,就有九个人当官。

而李渊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应对冗官呢?李渊把官分虚实,都是功臣,谁的官是虚谁的官是实呢,此策没有解决唐朝的冗官,反而带来更大的矛盾。】

李渊叹气,他就是想一碗水端平,可总是端不平,大臣大臣这样,儿子儿子也如此。

他真的是太难了。

【其二,李渊的性格大家也都知道,对亲近之人无原则的好,比如裴寂。

这点在封官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有的没啥功劳却封大官,有的功劳甚大却给了个虚职。

其三,因为李渊出身关陇世家,因此在上层官位关陇世家占了大头,手下平民出身的却官至地位。

更过分的是不重用就算了,李渊他还打压,例如为开辟大唐江山立下功劳的刘文静,早早就被杀了…】

“这点和咱们大宋倒是很像。”赵匡美越记越觉得似曾相识。

“皇兄,要不是唐太宗接手,大唐怕不就是第二个大宋。”赵匡美越对比越相似,他拿着他的笔记给赵匡胤看。

李渊李建成迁都,大宋也迁都。

李渊冗官,大宋也冗官。

“李渊运气怎么就那么好,生个了好儿子!”赵匡美感叹,“不像咱大宋,出了事就知道自杀,另一个也不知反反,让那畜生夺位!”

赵德昭和赵德芳面面相觑,他家三叔这个嘴,真是无差别的攻击。

【看看,李渊给李世民留下了多大一个烂摊子,若不是二凤接手,大唐怕不就成了第二个大宋。

咱们再看看李世民如何应对冗官。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官不在多而在于精,若不为百姓干实事,即便不贪赃枉法,而是无所作为空吃朝堂俸禄,这样的庸官于百姓也是祸害。

于是唐太宗下令让谋臣房玄龄制定全新的官职,原本光在长安任职的官员就有2000多,经过精简变成了600多,可谓是大型的裁员。】

唐朝众臣听李世民竟然如此大刀阔斧,忠臣心里自然高兴,觉得遇到了明君。

自古忠奸臣不两立,忠臣最看不惯的就是不干事的奸臣。

而朝堂上的庸臣奸臣们一听立马白了脸,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如今这般算不算卸磨杀驴,李世民不怕他们造反么?

奸臣们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发在屏幕上。

【奸臣庸臣】:皇帝卸磨杀驴,不怕吾等造反么?

奸臣庸臣没想到自己的心声会让神迹知道,且神迹还放着李世民的面给放了出来。

【或许李渊会怕,唐太宗李世民还真不怕奸臣庸臣造反。

大唐的江山谁打下来的,李世民和他手下的将军,奸臣庸臣造反,打的过李世民手下的精兵强将?

就算有幸逃脱,如今大唐统一中原,奸臣庸臣们又能去投靠谁?投靠周边的四夷么?】

还有造反要得民心吧,百姓可能会造反一个为他们好的皇帝?反而跟着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听此,四夷各部族的酋长们赶紧摇头,他们推举大唐皇帝李世民为天可汗,就想仰仗唐朝可以过上好日子,可不想回收唐朝的垃圾们。

【四夷各部族的酋长】:我们不要垃圾贪官!

新这下,朝堂上贪官和庸官的脸就更白了,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他们不是不想反,而且没能力造反。

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被裁员,起码还留有体面,李世民也不会苛待他们。】

“咱们大宋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底气,唉。”赵匡美叹气,只见他在自己的笔记上写道,“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不是百姓的天下!”

“日后会是百姓的天下。”赵匡胤道。

“皇兄,你等等,这话我重点记下来,你画个押,日后当做祖训!”

赵匡胤……

论煞风景,他这个弟弟是有一手的。

【不仅仅是中央裁员,地方上也大量的裁员,这次整顿之后,不但坚决了朝堂财政问题,朝堂上也清明了,百姓自然也安居乐业。】

【说完李世民整顿官场,明天咱们再说说李世民为民生做了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