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带子还愿下

走近道观大门,史祯言看见上方匾额写着“启真宫”三个字,略一点头,带着史之啸进入庭院。庭院左右两边分别安放着两个大香炉,里面密集插着众多香客供奉的各种香烛。史祯言和史之啸也将香烛插于其中,然后前行几步,抬眼见大殿上面一块竖方匾额写着“老君殿”三个字,下面三块横方匾额从右到左分别写着“紫来祥绕”、“仙引碧前”、“心诚福至”四个字。

史祯言和史之啸进入大殿,见正中神龛里有一尊太上老君神像,前方长长的供案上放着三个果盘,内装不同的时鲜水果;正对神像的供案小香炉里有数十柱燃香升着缕缕青烟;一名中年道士坐在右边靠近门口的几案后面,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一个个香客在神像前叩拜。史祯言和史之啸上前一起叩拜。

完毕,史祯言走到靠近门口的几案旁,朝道士一拱手,问:“请问道长贵姓?”道士也站起身,一拱手,说:“贫道姓李。”史祯言问:“李道长,此处名启真宫,是否有特殊含意?”李道长淡淡一笑,说:“请施主先坐下,贫道再来解答。”史祯言在一个凳子上坐下。李道长坐下后,说:“真人在天,何以寻仙?心诚魂启,由此向前。”史祯言说:“李道长之意是说,真人身居天和山最高峰擎天峰的碧云宫内,仿佛是天上的神仙,其他地方都无法寻找;倘若确有诚心想见真人,灵魂自会受到启发,明白从这里一直朝前走,就能得偿所愿。”李道长点了点头,说:“正是此意。施主悟性非凡,定乃有才之人。”史祯言问:“鄙人有一些难解之事,不知能否请教李道长?”李道长说:“启真宫时时为苍生弘道扬德、消灾祈福,施主有难解之事,但说无妨,贫道全力相助。”

史祯言说:“鄙人乃史祯言。鄙人一家人非清为人氏,而是远从河北逃难而来,途中艰辛,一言难尽。鄙人原有四个小孩,长子、次女均死于非命,三子、四子侥幸存活至今。”拉着站立旁边的史之啸,又说:“此乃三子史之啸,今年十二岁,身材矮小,体格羸弱,畏惧寒冷,疾病缠绕,跟同龄孩童相比差之甚远。鄙人心疼不已,却又无法可施,久闻道教重人贵生、性命双修,重要经典之一《太平经》认为,‘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早有《吕氏春秋》也指出,‘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重生,必将引发养生,道教养生之术亘古闻名、天下无双,鄙人今日前来不为他求,只恳请李道长能传授少许养生祛病之术,以使三子强壮身体、顺利成长。”

听完,李道长将史祯言打量一遍后,略一思索,说:“施主所求,人之常情,天下父母无不希望儿女顺利成长,古今使然。贫道修行多年,理应向施主传授少许养生祛病之术。不过,贫道也需实言相告:施主心里所思,并非是来启真宫找贫道,而是想去位于天和山最高峰的碧云宫拜见虚谷真人,因三子身体不佳、难以登攀险峻曲折山路才被迫放弃,只得来到山脚的第一座道观启真宫罢了。”史祯言大惊,说:“李道长洞察鄙人心思如此准确,真乃神人也!”李道长说:“过奖,过奖。施主欲为三子寻求少许养生祛病之术倒也不难,依照贫道所言,相信一段时日过后,三子身体定会得到明显改善。”史祯言说:“请李道长明示,鄙人谨遵照办。”

李道长说:“施主三子年方十二岁,正处生长发育阶段,本应衣食丰盈、无忧无虑,然则天不凑巧,偏逢乱世,为避战乱,随家人长年漂荡,造成饮食缺乏而无节、睡眠欠稳而不定;饮食缺乏致气血不足,睡眠欠稳致神思难平,必然就生长缓慢、身材矮小、体格羸弱、畏惧寒冷;长年漂荡,难免又会担惊受怕。《黄帝内经·素问》指出,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任何情志失调都可伤心,心一旦受伤就将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七情中的三情‘悲、恐、惊’又极易伤肾,肾乃先天之本,也是壮体之基;肾若受伤,身体定虚,疾病必入。因此,气血不足,神思难平,心肾皆伤,正是施主三子患病之根本原因。”

史祯言说:“李道长句句在理。鄙人一家人来清为安居两月有余,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平时,鄙人也偶有鸡鸭鱼肉给三子进补,可三子身体依然未见改善,这该如何是好啊?”

李道长说:“孩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所需只是其中之一。饮食养生博大精深,并非进补鸡鸭鱼肉那么简单,施主若有兴趣,改日贫道可作详细讲解,此刻仅是总括几句:饮食对人之生存非常重要,饮食若无,人将死亡;饮食不足,人定生病;欲想无疾生活,饮食需要定时定量,以时辰进食勿以饱饿进食,喜食不过量,厌食亦所有。今日针对施主三子具体情况,贫道建言:身材矮小、体格羸弱、畏惧寒冷,表明肾气亏损,必然产生阳气衰弱、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等症状,属肾阳虚,当选性热之物进补,如狗肉、羊肉、鸡肉、猪肚、韭菜、肉桂等,忌食鸭肉、茭白、芹菜、冬瓜等;还要时时控制不良情绪,尽量多喜少悲,淡泊身外之事,以养精护肾。此外,心神安宁、动静适度亦不可或缺。夜晚月出而睡,一睡就着,无梦无魇;白昼日升而醒,一醒就明,无昏无胀;表明心神安宁、忧虑全消,此等睡眠方能帮助发育。还有,男子加冠之前,属于稚嫩身体,应有好动贪玩的本性。贫道观察,施主三子站立旁边许久,手脚几乎静止未动,据此分析,平常也可能有好静厌动之现象,对生长大为不利。生命需动,动则助长、防病、壮体;有动必有静,静则养精、聚气、凝神,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方是养生之道。以上之言,施主若能依照而行,贫道相信施主三子定能顺利成长。”

史祯言频频点头,说:“李道长所言甚为有理,鄙人自当全力照办。鄙人另有一事相求,李道长能否相告?”李道长说:“愿闻其详。”史祯言说:“刚才李道长已经知晓,鄙人希望能去天和山最高峰的碧云宫拜见虚谷真人,只是有人传言,说虚谷真人年寿已高,闭门谢客已有两年,就连当今县令也无缘相见,不知是否属实?”李道长说:“传言句句属实。当然,这些传言只针对普通信众和一般道士,并非固定不变,也有一个例外之人。”史祯言忙问:“谁是例外之人?李道长可否说明?”李道长说:“武当山的道观有一名女冠,俗名郎梅,是虚谷真人一个师弟的关门弟子,一直深得虚谷真人关照。当师弟羽化后,虚谷真人便将郎梅视为自己弟子,呵护有加,并且许下诺言,只要郎梅愿意,随时可来天和山碧云宫,自己定会相见,绝不推辞。除了郎梅外,虚谷真人不再接见任何人,包括在天和山的诸多弟子。”史祯言失望地说:“这般说来,鄙人也无机会拜见虚谷真人了?”李道长说:“虚谷真人以往福泽百姓,只为永葆太平,如今修身养性,但求尽享天年。方才施主也提起‘重生,必将引发养生’;养生定然延寿,虚谷真人正为此目的而闭门谢客,以免俗事相扰。”史祯言说:“见不到虚谷真人,岂不成了鄙人终生的遗憾。”

李道长略一思索,说:“郎梅道长每次来天和山拜见虚谷真人时,总会到启真宫小坐,贫道也曾为此事进行请教。郎梅道长告诉贫道:尘世之人倘若诚心拜见虚谷真人,也非绝无可能,只要具备一些条件,或许还有一丝机会。”史祯言忙问:“是何条件?请讲!”李道长说:“郎梅道长说,养生之余,虚谷真人只对一件事仍兴趣浓厚,尘世之人一旦在此事上能有所作为,同样可来拜见;施主若是有意,不妨一试。”史祯言忙问:“虚谷真人对何事仍兴趣浓厚啊?”李道长说:“道教的开山之作《道德经》涵宇宙万物、揽天地人生,问世以来,影响深远,阅者似河,注者如云,玄宗皇帝在位时还两次为其作注。虚谷真人也视《道德经》为世人智慧之源,从年少时便孜孜不倦钻研至今,著有多卷书轴予以详细论述。施主如若对《道德经》有自身独特见解,便能和虚谷真人交流一番,否则今生今世都难见到。”史祯言茅塞顿开,站起身,一拱手,说:“李道长之言,使得鄙人拨云见日;鄙人感激不尽。”

回到居住之处,推开院门进去,史祯言看见魏媛锦拿着锄头给蔬菜松土施肥,史之承则坐在凳子上,手拿一卷书轴聚精会神地读着;走上前,对史之承说:“承儿,读了多久了?”史之承抬起头,还未回答,魏媛锦却说:“我从里屋出来之前,承儿就在读书,现在过了一个多时辰,连动也未动一下。”史祯言赞道:“承儿真用功啊!”又对魏媛锦说:“我今日去了一趟天和山,收获颇丰。山脚有座启真宫,里面的李道长医术精通,针对啸儿的身体在食、寝、动三方面传授了一些养生之道。如今,饮食已充足,睡眠也安宁,唯有动的方面需要予以改进。你刚才说,承儿读了一个多时辰的书都未动一下,啸儿又何尝不是这样,喜静不喜动,长此下去,即便再健壮的身体也会变得弱不禁风。我们一定要让他俩动起来。”对史之啸和史之承说:“你俩去外面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记住,不要离家太远。”魏媛锦也说:“是啊,总坐着肯定不行,该活动就要活动。”史之承有些不舍地放下书轴,站起身,说:“阿耶、阿娘,那我们就出去了。”和史之啸一起走出院门。

看着二人单薄的背影,史祯言说:“多年浪迹天涯,让两个孩子的身心严重受损,生长缓慢,性格内向。今后,我们要使他俩和周围孩童多在一起玩一玩、闹一闹,恢复应有的活泼之气;还要督促他俩活动身体、强壮筋骨,这样才能抵御疾病侵扰,顺利成长。”魏媛锦点了点头,说:“是啊,孩子经常活动身体,才能更好地成长啊!”

走进堂屋,史祯言坐下后,沉思起来:“啸儿和承儿的身体之忧暂时解决了。只是不知虚谷真人是怎样一位高道,我要想见上一面,还得先精通《道德经》。以前在冀州生活时,我已读过几遍《道德经》,只是未能深入理解,如今时隔多年,再没接触,都生疏了。前段时日,听说的那个才子许无箕至今都没有遇见,我到其府上拜访三次,均被奴仆告知外出未归,现在又出现了一个也难见面的虚谷真人。清为真是藏龙卧虎,不可小觑!”停了片刻,又自语自言地说:“要想见虚谷真人,我应先去买卷《道德经》才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