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茅山养生下

易连瑜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所言甚是。静坐之法简单易学,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告诉父母,让父母每日好好静坐半个时辰,放下所有杂念,勿再事事操心劳神。”柳雅萱说:“还有一个简单方法,或许对你的父母也有帮助。”易连瑜忙问:“是何方法?”柳雅萱笑着说:“按摩。”易连瑜问:“按摩?如何按摩?”柳雅萱说:“按摩能够畅通经络、调节气血、梳理毛窍、松弛肌肉、灵活关节,大都安排在早晨醒后和晚上睡前。按摩部位较多,根据你的父母特点,可以专门按摩双足。古人曰,‘人老足先衰,树老根先枯。’足上遍布穴位,与人体的五脏六腑联系紧密。按摩足部主要是按摩涌泉穴,即用手掌摩擦足心,使出汗如泉涌,日日坚持,可以安神健脑、舒肝明目、促进睡眠、祛除风湿等。”易连瑜大喜,说:“每日静坐再加按摩,父母若能持之以恒,必将精神旺盛、睡眠充足、疾病少有。”柳雅萱点了点头,说:“正是如此。”易连瑜再次赞道:“柳才女不但歌舞迷人、诗画出众,而且养生有道、护体得法,如此罕见之才,定能寿享期颐。”柳雅萱笑着说:“易大才子太抬举我了。我别无所求,只希望能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就行了,至于能否寿享期颐,也便顺其自然了。”

快到茅山时,天色渐暗,二人下船,寻了一家邸店住下。第二日,天气晴朗,二人来到茅山山脚,向前走去。易连瑜问:“柳才女以前来过茅山没有?”柳雅萱摇了摇头,说:“没有,我连扬州都出的少,平时空闲多是去元真观。”易连瑜说:“哦,对了,我想起来了,元真观住持云鹤子高道还亲自给柳才女煎煮茶叶呢。”柳雅萱笑了,说:“易大才子真是好记性。”易连瑜说:“昨日柳才女讲解了养生之法,我受益匪浅;今日就由我来给柳才女讲解茅山的风景名胜,也算是回报柳才女吧。”柳雅萱说:“易大才子真是太客气了。”易连瑜说:“我一直对茅山情有独钟,来了多少次,连自己都记不清了。”

接着,易连瑜抬手指向前方,说:“茅山清秀柔和,林木葱郁,共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峰峦叠嶂,洞中有洞,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柳雅萱说:“茅山是道教名山,闻名遐迩,世人皆知。”易连瑜说:“茅山因西汉茅氏三兄弟修道济世而闻名。当年,茅氏三兄弟看破红尘,写下了‘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多方辗转来到此地,看见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三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来,人们修建了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此山为三茅山。自从东晋创立以来,茅山上清派在历朝历代均发展迅猛,现在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道教房屋有一百余座、三千余间,有道士数千人呢。”柳雅萱说:“大唐始建之初,极为推崇道教,使其不断繁荣兴盛;扬州元真观也是一样。”易连瑜说:“柳才女常居扬州,若得空闲,应去各地名山走走,以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风光中,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啊!”柳雅萱说:“言之有理。久不出门,我确实见识太少了。”

二人顺着崎岖山路往上走去。柳雅萱观赏着两边美景,赞叹不已。易连瑜说:“如果呆在山上时日长了,必然就能明白,当年茅氏三兄弟为何游遍千山万水,唯独喜欢茅山。”柳雅萱说:“肯定是茅山风光秀美、四时温和、民风淳朴等缘由。”易连瑜赞道:“柳才女不愧是大才女,一点就通。春游茅山,岩壑滴翠,花草吐芳,薄雾如纱,夕阳似画。此时正是春季,你看,是否都有这些特色啊?”柳雅萱点了点头,说:“正是如此。”易连瑜又说:“夏游茅山,层绿遍染,苍郁葱茏;秋游茅山,天高云淡,冷暖适宜;冬游茅山,银装素裹,清静空灵。”柳雅萱感慨地说:“茅山真正是美不胜收啊!”易连瑜说:“除了风光秀美外,茅山还盛产药材,尤以茅苍术和当今圣人赐名的太保黄精为最佳。”

随后,二人开始游览茅山的宫观殿宇,参观了先秦时期修建的炼丹院,之后是福寿堂,里面供有消灾延寿长生斗位,又来到著名的三清殿虔诚跪拜。道教认为,天有九重,九霄之上称为大罗天,是最高祖师三清道祖居住的地方,故三清殿又称大罗宝殿;“罗”含有包罗万象之意。中间元始天尊,手中的圆珠代表道生万物时的最初混沌状态;上首灵宝天尊,手中的如意代表道气有所萌动;下首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手中的麈尾代表阴阳始判、天地定位,从此有了宇宙万物。在三茅祖师殿里,中间是最先修道并得道的大茅君茅盈,两边分别是二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二人上前,对着三位茅山祖师稽颡膜拜。

每到一处,易连瑜都详细介绍了相关的道教历史和各自特色;柳雅萱频频颔首,连连称赞。用了约一个半时辰,二人一鼓作气游览了大部分的宫观殿宇。最后,易连瑜走得脚酸腿麻,讲得口干舌燥,发现柳雅萱似乎并无多少倦意,惊奇地问:“难道柳才女一点都不感到累吗?”柳雅萱笑着说:“也有一点累,不过还能坚持。”易连瑜赞道:“柳才女,你的身体真是好啊,有什么秘诀吗?”柳雅萱说:“要说秘诀的话,或许是因为我经常做些养生活动吧。”易连瑜使劲清了清嗓子,说:“柳才女,说句实话,若不是你从未来过茅山,我今日绝不会这般辛苦。”柳雅萱歉意地说:“实在对不住,我也不知道茅山宫观殿宇有这么多。如果在扬州元真观累了,我一定会请你在客堂好好休息,顺便品尝一下香茗。”易连瑜笑着说:“柳才女是否嘲笑我在茅山连茶水也饮不上?”柳雅萱忙说:“不敢,不敢。我的意思是说,你讲得太多了,应该饮点茶,润一润嗓子。”易连瑜说:“我每次来茅山都会捐献一些财物,今日情况特殊,尚未进行;所以让这里道士请我饮点茶,还是能办到的。”

二人来到茅山主峰大茅峰顶的九霄万福宫。易连瑜常来茅山,多数道士早已熟悉。明白来意后,一名道士请二人进入茶堂坐下,然后当面煎茶。二人坐着观看。易连瑜轻声地说:“煎茶时,要注意茶叶的质地、茶具的精细及其摆设,尤其讲究沸水的适度,称为‘汤候’。”柳雅萱点头认可。只见煎水初沸时,水上出现鱼目状的水泡,道士往里加了少许盐。到再沸时,缘边出现涌泉如连珠状。此时,道士先盛出一瓢汤水待用,又用竹筴搅动釜中的水,使沸水温度均匀,再取一小勺茶沫,投入水中搅动,使沸水浮出“汤花”,然后再把温度已降低的水投入釜中,以减轻水的沸度,并让汤花更多浮出。这样,茶水便已煎好了。接着,道士将茶水向茶碗中分茶。易连瑜说:“分茶妙处在于分汤花。”分茶完毕,道士将两碗茶分别放在二人面前。柳雅萱忙一拱手,说:“多谢道长盛情。”道士笑着说:“二位慢饮。”说完,转身离开。

易连瑜端起茶碗,吹了吹表面的茶沫,猛饮一口,又笑着说:“真香啊!柳才女,不知茅山道士煎煮的茶叶跟扬州元真观云鹤子高道亲自煎煮的茶叶相比,哪一个更合你的口味?”柳雅萱差点笑岔了气,说:“我的易大才子,你仍念念不忘云鹤子高道亲自给我煎煮茶叶的事啊。干脆等回到扬州后,我就直接带你去元真观,让云鹤子高道也亲自给你煎煮茶叶。”易连瑜说:“我开个玩笑而已,柳才女却当真了。其实,每次去怡春楼时,能饮上你亲自煎煮的茶叶,我已心满意足了,不敢再有其他奢望。”柳雅萱饮了一口茶,放下茶碗,注视着易连瑜,意味深长地说:“易大才子经常周游四方,我就是想日日煎煮茶叶给你饮,怕也是不可能啊。”易连瑜明白其中含意,叹了口气,说:“唉,可惜我天生自由散漫、放荡不羁,一旦强迫自己安下心来,恐怕只能维持三、五个月,所以注定茕茕度过此生了。”柳雅萱早知结果,并未介意,说:“我提个建议,易大才子看看是否觉得合适?”易连瑜问:“是何建议?请说!”柳雅萱说:“易大才子专程来到茅山,无非是想向道士请教养生之道;我的建议就是:除了向道士请教外,还应亲身体验道士生活,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养生精髓;不知易大才子以为如何?”易连瑜恍然大悟,说:“言之有理。看来柳才女一言惊醒梦中人啊!”柳雅萱笑着说:“不敢,不敢;我在扬州元真观便是这样,现在仅仅实话相告而已。”

二人找到九霄万福宫观主,表明愿意在此住上几日,和众多道士共同吃斋、导引、静思、吐纳等,亲身体验道士生活,所有费用均由自己承担。观主答应下来,让一名道士安排二人分别住进两间普通客堂。

稍作歇息后,二人来到斋堂。斋堂宽敞整洁、清静雅致,已有数十个香客入座进食。二人分别盛了适量的豆腐、冬瓜、竹荪、芥菜、莲藕和米饭等,找了一张僻静食案旁坐下。早已腹中空空,也就顾不上斯文,二人举箸大快朵颐。不多时,各个碗盘全都见底。易连瑜意犹未尽地说:“素食真香啊!”柳雅萱说:“食物再好,也不能过量,七分饱足矣。当然,食物不可浪费,斋饭更是如此。”

过了午时,二人走进庭院,在一名道士的指导下,认真练习导引。练习前,道士介绍说:“导引是一种呼吸和动作相结合的功法,模仿一些常见的兽类或禽类,导气以和,引体以柔,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导引种类繁多,贫道就教二位施主交股和尺蠼吧。”易连瑜不解地问:“何谓交股和尺蠼?”柳雅萱说:“你看道长做一遍就清楚了。”道士说:“先练交股。”用一腿站立,将另一腿的小腿盘在这个大腿上,反复交换。道士说:“这样做三十遍即可。”柳雅萱经常做此动作,轻松完成。易连瑜初次学做,几遍下来,双腿略微发酸,便说:“这个还算简单,如果复杂一点,我可能就站立不稳了。”柳雅萱说:“以后多多练习就好了。”做完三十遍,道士又说:“再练尺蠼,也就是模仿尺蠼爬行。”轮流用一腿站立,另一腿先屈膝,勾脚后再向前蹬出。道士说:“这样也做三十遍。”柳雅萱看着易连瑜迷惑的样子,说:“尺蠼就是一种小虫类,做吧。”开始照做,未过多久便结束了。易连瑜还未做到十遍,身体有些摇晃,好奇地问:“你以前做过吗?”柳雅萱点了点头,说:“常做。”做完,易连瑜感慨地说:“看来养生不能只是听听,关键还要勤于练习啊。”又对道士说:“道长,能否再教一种?”道士想了想,说:“行,再教袭前吧,也做三十遍。”双腿一前一后蹬踏。易连瑜说:“这个更简单。”柳雅萱说:“袭前简单,做多了也累。”做完,脸颊泛出红晕,轻微喘息。易连瑜问:“你真的累了?”柳雅萱说:“做了就有体会。”好不容易做完三十遍,易连瑜双腿变得酸肿酥麻,只好用双手又捶又揉。柳雅萱故意嘲笑着说:“易大才子这下终于领教到养生的乐趣了。”易连瑜连连点头,说:“领教了,终于领教了。”道士说:“施主感觉有点累,主要是因为刚才游览了很多宫观殿宇,而且以前从来未曾练习;倘若平日稍稍练习一下就不累了。”

来到一间静室。道士在一个蒲团上盘腿而坐,二人在其他两个蒲团上照坐。道士说:“现在教二位施主练习存思,需要半个时辰。”易连瑜说:“存思好,一点不动,肯定不累。”柳雅萱笑着说:“存思与导引相反,可也有诸多要求。”道士闭着眼睛,说:“存思是一种养气功夫,一般静坐或静卧修炼。具体方法是在练气时,闭合双眼或微闭双目,内观、冥想自己的内脏、形体,或内观某一景物,或默诵某段经典要语,以达到排除杂念而进入人体之气和自然之气相互融合的静默状态。”二人也闭上眼睛,只用双耳聆听。道士继续说:“存思就是将行气和意念相结合,以意念所指、气之所达,最终达到气贯全身目的。存思不仅要动意念,而且同时还要服气、咽津。另外,守一也是一种存思行气法。守一是根本的养生方法。人知守一,守己一身,念念不忘,则精神自来、百病自除。守一就是守虚静,守得住虚静,才能守住神、气、精,而使形体不老。致虚极,守静笃。”道士说完,柳雅萱很快进入存思状态。易连瑜闭上眼睛不多时,感觉一阵困意上涌,忙睁开眼,晃了晃头,企图赶走困意,谁料困意越来越浓,一会儿便睡着了。

半个时辰过去了,道士和柳雅萱均睁开双眼,发现易连瑜睡得正香,相互对视而笑。柳雅萱说:“易大才子,该醒醒了!”易连瑜睁开惺忪的双眼,一看,颇为不好意思,忙说:“哎呦,抱歉,我实在撑不住,睡着了。”道士说:“没有关系。这样吧,你们先回安排好的房间休息,明日贫道再教你们‘六字诀’吐纳术。”易连瑜如释重负地说:“非常感谢道长。此刻,我实在太疲倦了,没有一点精神。”

第二日清晨,易连瑜和柳雅萱约好道士再次来到庭院。此时,旭日东升,阳光灿烂,柳雅萱笑着说:“易大才子昨晚可否睡好啊?”易连瑜说:“我一上床就睡着了,直到天亮才醒来。”道士说:“今日贫道教二位施主‘六字诀’吐纳术。”易连瑜问:“何谓‘六字诀’吐纳术?”道士说:“‘六字诀’吐纳术就是通过鼻吸口呼,呼气时结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音,用以影响肝、心、脾、肺、肾、三焦,以祛除各个脏腑病邪的一种锻炼之法。此法是按回时之节序,内配五脏,外呼六音,借以震动脏腑、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阴阳;其渊源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陶弘景编撰的《养生延命录》,里面详细记载了每一个呼气字诀所对应的脏腑及其调治法等。”易连瑜顿时兴奋起来,说:“我最崇敬陶弘景了,那是有名的‘山中宰相’,在茅山创立了至今誉满大唐的茅山宗。”道士略一点头,说:“施主所言甚是。”柳雅萱说:“《养生延命录》就是陶弘景根据道家先人经验及相关记载编撰而成。”

道士说:“二位施主,因为‘六字诀’吐纳术动作比较多,所以贫道边做边说,你们在旁边跟着学便是了。”二人点头同意。于是,道士开始示范:“嘘字诀,双手叠于小腹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相反,内外劳宫相对,以鱼际穴压于肚脐边,劳宫穴对下丹田,双目力睁,内视肝区。开始呼气并读‘嘘’字,呼吸尽,缓慢放松,再吸气。如此六次为一遍。嘘字诀可治肝脏热邪、头晕目眩、目赤多泪等症。”柳雅萱早会“六字诀”吐纳术,故而动作熟练;易连瑜也学得似模似样。

看见二人动作标准,道士继续往下进行:“呵字诀,随吸气,双臂从两侧以阳掌缓慢抬起,松肩而又缓慢下垂,肘腕关节松而弯曲,双手高不过肩,手心朝下,然后翻掌使手心朝上,双手向胸前划弧,十指相对,勿要接触;开始呼气并读‘呵’字,同时双手伴着呼吸徐徐经胸前下按至腹前,再吸气。如此六次为一遍。呵字诀可治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口舌生疮等症。”

整个上午,在道士的指导下,二人反复练习“六字诀”吐纳术。结束后,二人均感神清气爽、骨舒肉松。易连瑜一拱手,说:“多谢道长不吝赐教,鄙人感激不尽。”道士说:“勿要客气,施主以往多次施恩茅山,贫道传授些微小技,无法相提并论。”柳雅萱也一拱手,说:“这两日,道长不厌其烦讲解养生之法,阿奴深感荣幸,在此真诚谢过。”易连瑜问:“午时后,道长若有空闲,能否再次面授其他养生之法?”道士想了想,说:“现在已近午时,等到二位施主进食完毕,休息半个时辰便可。”二人齐说:“多谢道长!”

几日下来,易连瑜掌握了一些道教养生之法,亲身体会了道教养生的深邃和渊博,虽然尚有诸多精华无暇涉及,但是心里依然特别满足,真正感到不虚此行。柳雅萱对茅山也产生了崇仰之情,表示以后如若有空一定常来敬香。临走前,二人向茅山的三清殿和三茅祖师殿分别捐赠了一些钱财。

回到扬州。分手之际,易连瑜说:“我将把在茅山学到的所有养生之法用来照顾父母,以让父母好好安享晚年,可能会在家里呆上数月。”并对柳雅萱丰富的养生知识倾佩不已。柳雅萱说:“道教养生之法博采众长、浩瀚无边,而元真观道士却几乎人人精通,我还需不断向他们请教。”易连瑜恍然大悟,说:“原来是这样。我以前为何一点都不知道啊?”柳雅萱说:“现在知道也不晚。易大才子以后若要再想学习道教养生之法,不用舍近求远,直接去元真观向道士请教即可。”易连瑜点了点头,说:“对,对,我一定听从柳才女之言。那以后我们就在元真观多多相见了。”柳雅萱笑着说:“有缘定会相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