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权相归天下

听了这些表面是关心自己、实际则是诅咒自己的话,李林甫气得青筋暴涨,呼吸急促,一口气没接上来,导致喉咙发痒,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站在旁边照顾的李岫弯腰将李林甫扶起,在背后放置一个大靠枕。李林甫背倚靠枕,又咳了几声后,才慢慢得到一些缓和。杨国忠心里暗自得意,想着:“一个垂死挣扎之人,还想要跟我杨国忠争斗吗?哼,你李林甫以前不断地压制和排挤我时,可曾想到竟有今日这种状况啊?谁要压制和排挤我,我杨国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如果大权在握,必将百倍报复。此人活着时;我要报复;此人死了后,我也要报复。”

李林甫知道自己可能熬不过这个雪花飘飞的冬天了,无奈地说:“杨兆尹,本相始终认为你是大唐罕见之才,数月前向圣人举荐你兼领剑南节度使,目的无非是让你熟悉地方军政事宜,以待条件成熟后,就能轻松回长安担任更高职务了。现在你提前回长安探视本相,说明本相已是枯木朽株,活不到几日了。”说到伤感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杨国忠心里嘲笑着想:“这个狡猾的老狐狸,死到临头,还想做个顺水人情,以为这样就能让我对你产生好感。呸!我杨国忠是绝不会放过你的。”嘴上却说:“李相国切勿悲观,或许只是目前天气寒冷、身体恢复较慢而已。等到明年开春、天气渐暖,李相国就可变得神采焕发了。”李林甫非常明白,其实杨国忠巴不得自己早点死去,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坐上右相的位置;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请他在自己过世后,坐上右相的位置,也能显得自己慷慨大度,便说:“如今,圣人年迈体衰、精力减弱,需要一个得力的右相来协助。本相已是垂死之人,无法再为圣人分忧,而杨兆尹年少有为,是大唐将来担任右相的最佳人选。本相去后,还望杨兆尹能负重致远,担任右相,好好治理大唐,再续繁华盛世。”

杨国忠心想:“古人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林甫主动让我在他去后担任右相,可能真是肺腑之言。”便说:“李相国勿用多想,安心卧床养病,以求身体尽早恢复正常,才是当前应做之事。至于以后谁能担任右相,杨某相信,圣人一定会做出公正安排的。”李林甫见杨国忠反应平淡,心里在失落的同时,隐隐生出一种不祥的预兆。

杨国忠提前回长安探视病重的李林甫,引起了御史大夫靳平晖的担忧,因为自己的职务是李林甫从杨国忠手里公开抢过来的;另外,大理寺卿孟汝慎上次从杨府出来后告诉自己,杨国忠直接拒绝了他的投靠,说除非李林甫离开了相位,才可以考虑此事。现在,李林甫已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若是死了,杨国忠可能就会接受孟汝慎;到了那时,自己很难再有机会除掉他,帮好友黄尧良报仇了;必须赶在杨国忠接受他前,想尽一切办法将他除掉。而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毫无疑问会担任右相。李林甫到底还能活多久,自己并不清楚。如何才能尽快除掉孟汝慎呢?靳平晖认真思索起来,过了一阵,终于想出一个借刀杀人之计,决定再次前往相府,探视病重的李林甫。

天宝十一载(75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一个白雪皑皑的日子里,居于大唐相位十九年的李林甫终于没能熬过寒冷的冬天,一命呜呼。李林甫病逝后,由诸子发丧于平康坊的宰相府邸。唐玄宗追赠李林甫为太尉、扬州大都督,并赐班剑武士、西园秘器,对外发布讣告;不久,又任命杨国忠为右相,并兼吏部、兵部尚书,其余职务照旧。在杨国忠的举荐下,京兆府尹鲜于仲通担任了京兆尹。

成为百官之首的右相,杨国忠仍有一些顾虑,心里太清楚了,这是李林甫生前担任的最高职务,文武百官早已习惯了李林甫的权威,对他们今后能否像服从李林甫那样服从自己,没有太大把握;因此提高自己在朝中的权威,大力贬低李林甫的形象,就变得刻不容缓了,同时也可报李林甫生前不断排斥自己的刻骨之仇。看见刚进入长安的安禄山后,杨国忠想出了一个贬低李林甫形象的办法。

杨国忠知道,李林甫在世时,安禄山对他十分畏惧,就连在他面前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抓住什么把柄;即便在寒气逼人的冬天,安禄山发现他沉下脸后,也会吓得浑身直冒冷汗。鉴于这种特点,杨国忠决定找到安禄山,一起商量怎样报复死去的李林甫。明白了杨国忠的来意后,安禄山点头同意。经过反复商量,二人决定诬陷李林甫生前曾和一个叛乱将领阿布思结为父子,多次共同图谋造反。为了落实计划,安禄山还专门派阿布思部落的降将进入长安作证。之后,二人将李林甫图谋造反之事奏报唐玄宗。唐玄宗大为震惊,下令三司共同审讯此案。

于是,杨国忠神气活现地带着刑部尚书钟文起、御史大夫靳平晖、大理寺卿孟汝慎及大量左金吾卫士卒前往李林甫的相府,进行全面搜查。目睹此景,府里所有人员惊慌失措,噤若寒蝉,任凭摆布。此时,李林甫的一个女婿、谏议大夫杨齐宣担心自己受到牵连,赶紧出来附和杨国忠,诬陷李林甫生前确实曾多次和阿布思共谋造反。杨国忠甚为满意,说只要你肯出面作证,受到的牵连定然便会少一些。杨齐宣连连点头致谢,接着又先心虚地看了一眼站在杨国忠旁边的孟汝慎,然后从衣袖里拿出一封书信,谨慎地交给杨国忠,说李林甫过世后,自己和内人有一日去寝房收拾李林甫的物品,无意间在紧靠床榻的一个柜子里发现了这封书信,不知是谁写的,低头看去,只见信封上写着“右相李林甫亲启”的字样,信封边沿已经拆开;当时,自己觉得好奇,又见寝房除了内人外,再无别人,便打开信封,取出书信;看到一半时,吓得脸色大变,不敢再看下去了,将书信装进信封里。内人询问何人写的书信,自己只说是一个朝中官员写的书信,不能透露详情;内人也没有在意。自己本想将书信放回原处,可又一想,一旦别人发现此书信,传了出去,必会引起世人对朝中重臣不和的议论,影响甚坏,于是藏在身上,保留至今。目前,朝廷三司共同审讯已故的李林甫,自己不敢隐瞒下去,将此书信交给前来搜查的、也是里面涉及的主要人物、当今右相杨国忠。

杨国忠接过书信,仅仅看过数行,便沉下脸,再继续看下去,越发变得怒目圆睁,最后对站在旁边的孟汝慎骂道:“孟汝慎,你果然乃口是心非之人,竟敢公开戏弄本相,本相怎能轻饶了你?”说完,将书信毫不留情地朝孟汝慎的脸上扔去。

孟汝慎心惊胆战,不知发生何事,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书信,仔细一看,居然是以本人名义写给李林甫的,不由得大吃一惊;看完书信,才知道内容说的是:由于李林甫病情严重,不能过久交谈,本人只好写封书信详说;为了早日除掉政敌杨国忠,本人想出一个妙计,假借害怕李林甫的阴险毒辣,悄悄前去投靠杨国忠,信誓旦旦地说本人若能和杨国忠联起手来,保证能迅速击溃李林甫,夺得相位;等杨国忠信任并收留后,本人再不动声色地找到他的过错,奏报圣人,将他贬黜,赶出长安,永绝后患;希望李林甫发现本人频繁接近杨国忠时,不必感到愤怒,因为本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帮其巩固相位。

其实,此书信是靳平晖找人模仿孟汝慎的笔迹和口吻所写。通过前段时日在相府的探视,靳平晖大胆断定,病重的李林甫或将不久于人世,之后必遭杨国忠的报复,严重的话,甚至还会被抄家;经过深思熟虑,便设下计策,准备借刀杀人。接着,靳平晖将模仿孟汝慎的笔迹和口吻所写的书信藏在衣袖里,再次前往相府探视。到了寝房,靳平晖看见李林甫睡得正香,周围并无一人,迅速拿出书信,撕开信封口子,放在紧靠床塌的一个柜子里。果然,仅过了半个月,李林甫呜呼哀哉,永远闭上了眼睛;而事情的发展正如靳平晖事先预料的那样顺利。

此时,孟汝慎激动地辩解说:“这、这封书信不是我写的,定是有人栽赃陷害。杨相国,我冤枉啊,我真的冤枉啊!”杨国忠冷冷一笑,说:“冤枉?谁会冤枉你?分明是你言行不类,妄图以欺骗手段获得本相信任,然后寻机加害本相。幸亏本相早有警惕,不然就要栽在你这个卑鄙无耻之人的手里。此刻,你赶快离开这里,不得参与任何搜查,滚!赶快滚!”

目睹此景,靳平晖心里颇为得意,但仍装模作样地上前劝道:“杨相国,还请息怒。下官以为,孟卿也许真是被人栽赃陷害,因为孟卿去年就不想跟随李林甫……”杨国忠更加火冒三丈,大声骂道:“靳平晖,如果你不想被牵连进来,就闭上嘴,否则本相对你同样不客气。”靳平晖吓了一跳,觉得杨国忠的性格粗鲁野蛮,跟已故的李林甫差别很大,故而显出一副害怕的神情,立即退到旁边,不再说话。

本来也准备帮孟汝慎求情的钟文起吓得走到别处,指挥左金吾卫士卒加紧搜查。孟汝慎深知杨国忠的禀性,不敢继续辩解下去,只得仰头长叹一声,然后灰溜溜地离开相府。

搜查完毕,杨国忠等人并未找到李林甫图谋造反的任何证据。并不甘心的杨国忠仍对唐玄宗摇唇鼓舌,百般诬陷李林甫。一气之下的唐玄宗下令削去李林甫的所有官爵,抄没全部家产,并将他的诸子除名,流放岭南和黔中等偏远地方,包括李北裕在内的五十多个亲戚和党羽一同被贬。此外,唐玄宗还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出李林甫嘴里含着的一颗大珍珠,剥掉身上的金紫朝服,改用小棺木,以庶人之礼重新安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