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洒下香饵钓金鳌

第84章洒下香饵钓金鳌

昨被审耗章节已经放出来了,书友可以先去补看。

“我听大班一向对我们华商比较友好,如今看来,传言果然非虚,感谢大班的支持。”陈兵听到沈弼的答复,马上表示了感谢。

沈弼却摇摇头,“陈先生,我们汇丰是做的金融业,我们只会区分客户是否优质,而不会去区分他是华人还是哪个国家的人。

汇丰所有业务,根基都在香江,这些年华商在快速的崛起,而他们也与我们汇丰一样,根基也在香江,那自然是要多多合作的。”

陈兵竖起了大拇指,“大班这话真是深得银行业运营之道,难怪汇丰能一直执香江金融业之牛耳。”

沈弼的这个法,与他的做法其实是蛮符合的。他虽然是腐国人,但确实对华商表现的颇为友好,甚至因此引起了很多腐资财团的不满。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汇丰对华商的友好,并非是出于什么良善的目的,不过是资本的逐利罢了。

汇丰的根基与业务重心一直都在亚洲,早期的资本积累,依靠的就是对亚洲的经济掠夺,那时自然与同为掠夺者的其他腐资财团沆瀣一气。

但到了60、70年代,全球的经济环境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那些腐资财团凭借对香江的资源垄断,经营非常的保守,而香江华商作为新崛起的经济团体,却表现的更加积极上进。

汇丰想要从华商的积极上进中分享新的利益,自然就要与华商全面的合作。

金融业,从来不直接创造价值,但他们会凭借敏锐的嗅觉,把资金投入到效率更高的领域,来分享这些领域的利益。这也是沈弼这次主动约见陈兵的原因。

沈弼没有继续在这些问题上多纠缠,而是把话题拉回到了与英豪的合作上来。

“陈先生,英豪公司崛起的速度之快,真的令人惊讶,去年你们的收入应该已经接近3亿美元了吧?今年的收入是否会再翻一倍?”

“英豪的几种产品,市场上确实比较热销。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3亿美金,全年达到6亿美金,应该问题不大,今年的净利润估计也应该超过2亿美金。”陈兵没有什么隐瞒,直接报出了比较准确的数字。

“真是令人惊叹的业绩。陈先生,这次我们接到了英豪公司的贷款申请,额度高达10亿港币,英豪公司是有什么大笔的投资计划吗?”

“确实如此,我们英豪公司,是做电子的,去年还主要做的是电子游戏相关的产业,今年已经拓展到了计算机领域,我刚刚从灯塔回来,这次我们在灯塔就推出了最新的计算机产品,对标的就是Ibm的pc。

今年上半年,我从灯塔引进了多项新的技术,都是计算机产业的上游零部件。为此,我们同时兴建了四个大型工厂,其中三个放在了对岸的特区,还有一个放在了香江。

这四个大型工厂,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虽然我们英豪公司自己的收入也能支撑这些投资。但我们不想被这次兴建工厂,拖慢了发展的脚步,因此才想筹集一笔长期贷款,用于这些工厂的建设。”

沈弼点点头,“经营企业,哪里能够只依靠自己的收入来发展,适当的使用财务杠杆,才是正确的经营之道。

既然这笔贷款,主要是用于几个新工厂,陈先生能不能稍微帮我介绍下这些新业务。”

“我一个一个来介绍吧。”陈兵直接摆出了后世企业忽悠投资饶架势。

“第一个项目,是我们从灯塔RcA引入了全套的电视机生产线,这个项目一期的总投资就会超过1亿美金,工厂就设在对岸的特区,而未来的市场,也主要是以内地市场为主。

我们判断,内地的电视机市场刚刚开始爆发,明年我们这个厂,一定会继续扩产,至少需要再准备2亿美金的扩产资金。”

沈弼听到第一个电视机项目目标市场是内地,急忙插话问道:“陈先生,据我所知,内地市场虽然潜在规模确实很大,但内地市场却非常封闭啊,你就如此肯定,你们的产品,能够在内地销售吗?

大班放心,这个销售渠道的事情,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去年研发了一款中文打字机,并凭借这个产品与内地高了一个合资的企业,现在这个企业,已经在内地建立了近两百个营业网点。

别看这个企业是合资企业,却是我们英豪在控股经营。利用这个合资企业的销售网络,我们英豪的其他产品,就会源源不断的卖入到内地去。

今年我们还推出了一款入门级的计算机,已经依靠这个销售网络,在内地进行大规模销售了。

现在内地自己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电视机部件的能力,只要我们这个厂建好,完全不愁销售的问题。”

沈弼赶紧确认一下“你们已经在内地设立了两百来个销售网点?”

“是的,除了一些太偏远的地区,我们英豪的销售网点,已经几乎遍布了内地的主要城剩”

这下沈弼真的被惊到了,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别看内地过去几十年,一直非常封闭,但其实很多的海外资本都在觊觎内地庞大的潜在市场。

尤其是很多在解放前,就已经在内地赚过大钱的企业,对内地的市场,一直是念念不忘。比如灯塔的可口可乐,内地一开始改开,马上就派冉了内地进行谈判,并很快就建立了合资的工厂,重返内地市场。

只不过,内地的销售渠道开放更加缓慢一些,可口可乐虽然开了罐装工厂,但产品的销售渠道仍然被内地掌控着。

英豪公司的200多个销售网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内地的巨大市场,已经被打开了一道真正的缝隙,借着这个销售网点渠道,很可能源源不断的将各种产品,销售到内地去。

“陈先生,你们英豪真是大手笔啊,我虽然也听了内地在进行什么改开,但真没有想到,你们已经建起了这么巨大的销售网络。”沈弼赞叹了一句。

“大班,你知道我是内地来的,在内地经营自然有些优势的。”陈兵借着内地市场不透明,开始忽悠起来。

“而且,内地的改开速度一直在不断的加快,我们英豪也不过是先走一步罢了,我相信,十年之内,你们汇丰的支行也一定会重新开到内地去的。”

“什么,汇丰能到内地重新开设分行?陈先生,你这话可是真的?是有什么内部信息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