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出征序幕(一)

时间飞速流逝,两月时间转眼就已经过去。

夏都,内卫督衙门,一大群内卫汇集在衙门校场里。

这一群内卫总计有247人,俱是身着玄色飞鱼服,腰挎雁翅刀,列为两个方阵跨立校场之上。

从这些内卫的蟒纹衣料和制式来看,竟全都是有品级的内卫小旗、总旗、百户。

而在校场的点将台上,一身常服的夏王赵安端前方,后方内卫指挥使武松,以及洪熙官、方世玉两位千户屹立身后。

自夏国成立以后,军中就第一时间抽调了大量精锐填补到内卫之中, 经过数月的扩编整训,如今的内卫已经满员,拥有接近2300人。

除了远在海港镇的陈有德,以及他麾下的2名总旗和10名小旗外,眼前的这247人就是留守夏都的所有内卫高层。

对于自己的这支亲军,赵安倾注了大量心力,不仅时不时就会抽空亲自来内卫督衙门点卯,以笼络军心,两天前还一次性拿出了6枚血珠用在内卫的一众内卫高层身上。

这8枚血珠之中,有4枚被用在了198名内卫小旗和总旗身上,1枚用在了9名内卫百户身上,最后1枚则是用在了洪熙官和方世玉身上。

在半月之前,早就积累很深的武松在一次演武中已经成功突破至九品,所以也就没有再白白浪费血珠的稀释液。

而经过了这两日的精心吸收和调整,这些人的实力都已经有所提升。

今天正式内卫演武,检验成效的时候。

两名千户洪熙官和方世玉原本就已经是七品巅峰的武者,共分一枚血珠之后,两人的实力也已经成功突破至八品,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武道高手。

二十名百户之中,方美玉、方孝玉、童千斤、胡惠乾四人俱已突破至七品,其中童千斤和胡惠乾两人更是已经达到了七品后期。

余下的十六名百户里则是六品武者七人,包括远在海港镇的陈有德,五品武者九人,且大多都是五品中后期。

四十名总旗里,五品武者占了半数,余下的也都是四品武者。

至于剩下的两百小旗,四品武者六十人,三品武者一百四十人。

如此多的精锐聚集在一起,对其他势力而言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就以邓子龙麾下的明军和李舜臣麾下的朝鲜军为例,拥有四五品实力的将校都屈指可数。

可以说,以这些内卫中高层的实力,仅凭这200多人就足以在正面战场上轻松击败一支千人大军。

再加上,内卫的装备也是最为优良,每名力士都配备有一匹战马,一柄雁翅刀和一柄短弩。

如今,在夏国诸军之中,内卫的实力已经可为众军之首。

当然,若论战阵和兵法,则胜败未有可知。

同时,内卫还兼掌着巡察地方和百官,搜集情报之职。

不过,考虑到目前夏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内卫巡察地方和百官的职责自然就弱化了很多。

“二郎,开始吧!”

看着下方的一众内卫将校,感受到他们身上翻涌的血气和沸腾的战意,赵安满意地点了点头,朝身后的武松低声吩咐道。

“喏!”

武松闻言躬身应喏。

今天是

“内卫百户出列!”

应答之后,武松大步上前,朝着下方跨立前方的二十名内卫百户大声喝令道。

“喏!”

方美玉、方孝玉等十九名内卫百户应声出列。

“下面,内卫演武正式开始!”

看着下方出列的一众百户,武松继续朗声喝道。

为了检测血珠的效果,这一次的演武其实也就是一对一的单挑。

百户对百户,总旗对总旗,小旗对小旗。

当然,如果是对自己实力有信心的也可以提出越级挑战请求。

在军中,实力永远都是最能赢得他人尊重的。

随后,在内卫指挥使武松的亲自主持下,一众内卫将校举行了一场大比武。

一场比武从上午辰时一直持续到傍晚酉时才完全结束。

比武的场次虽多,但毕竟都是军中汉子出身,不管官职如何,两两捉对比武时基本都是直来直往,往往一场战斗最多持续不过一刻钟时间就已经宣告结束。

所以,200多人一对一的轮流比武也只是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结束了。

当然,比武中,也有不少人都有受伤,其中还有两位总旗身受重伤,受伤的基本都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硬拼造成的。

演武结束,陪同内卫的一众将校用过晚膳之后,赵安这才离开内卫督衙。

“二郎,水师南北营的整训已经基本到位了,孤已经同景略、文长他们商议过了,半月之后孤就将亲自领兵出征明岛。

从明岛传回的消息很不乐观,海州和金州都快要支撑不住了,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

此次出征,孤仍准备将内卫带上,这段时间你让熙官和世玉先做好准备,半月之后随孤一同出征”

返回行宫的路上,赵安将武松唤到身前,吩咐道。

武松名义上虽是贵为内卫指挥使,但平日里却还是时常随侍在赵安身边,内卫的一应具体事宜大多数时候都是洪熙官和方世玉在打理。

“喏!”

武松闻言神色微凝,躬身应喏。

听闻赵安此次又要随军亲征,武松感觉身上的压力倍增。

赵安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言。

其实,武松、洪熙官、方世玉三人以前都是五大三粗的武人,对于军队的整训和管理并不擅长,但来到群雄大陆之后,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练,却也已经大有提升了。

再加上,夏军的军规纪律极严,内卫的作战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夏国境内,就在赵安这边亲自过问内卫的事情的同时,夏国的粮草和兵马也已经在同步调动。

原本,王猛和陈群等一众夏都中枢官员都是极力反对赵安领兵亲征明岛的。

古语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以赵安如今堂堂夏王的身份,亲自领兵跨海远征明岛实在太过危险。

一旦赵安在远征途中出了什么意外,那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东洛岛很有可能顷刻间就土崩瓦解。

毕竟,如今赵安无后,以夏国目前的形势,根本无人能够统合各方,唯有再一次的战争才能解决。

对于群臣的劝谏,赵安却是没有接受。

他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眼下,夏国初创,实力还不足以称雄。

在这艰难创业的初期,拥有着血珠这个金手指的赵安岂愿苦坐朝堂,他必须要在前期尽快利用血珠的优势,为夏国打下一片坚实的基础来。

等到夏国的国力日盛之后,他再静坐后方指挥大局不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