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献计

踏踏踏~

天朗气清,一片碧蓝的晴空之下,旷野的广阔草原上,一阵密集的脚步声和马蹄声混杂在一起,远远传开。

大地上尘烟滚滚之中,一支步骑混合在一起的队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队伍的中央,一杆刻有赵字的黑色大旗出现在空中,迎着秋季的凉风猎猎招展。

将旗随风拂动间,旗面上一头黑色的麒麟恍若活物。

在将旗的下方,骑乘在一匹神骏战马之上的赵安身着一袭光明铠,腰间别有一把别致的环首刀,红缨头盔之下一张年轻的脸庞俊逸非常。

赵安身后,俞大猷、本多忠胜、窦山、洪熙官、孔雀四人分别带领着虎贲营、近卫营、胡骑营、内卫以及骁骑营的一众1800多名将士紧随而行。

距离行进的队伍两三里外,占地数平方公里的怀朔镇已是赫然可见。

在怀朔镇城外的左右两侧草原上,依稀可以看到稀稀落落的草原人在放牧。

在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为了进一步巩固怀朔村的防御,赵安特意将自东侧无名山脉中冲出的上千百姓全都安置到了怀朔村中,使得怀朔村也赶在七月十八日那天前成功升级为了三级村。

成功从二级村升级为三级村以后,怀朔村的城池面积没有扩张,四周的城墙也依旧是原来的石质城墙,唯一多出的变化就是镇内的人口数量达到了4千2百多人,除却驻守在此的长风营的500士兵外,还有3千7百多人,主要以汉人为主。

考虑到怀朔村的坚固防御及其城池规模,在七月十八日那天之后,赵安特意命人将怀朔村改为了怀朔镇。

这样一座拥有着坚固城墙防御系统的城池若是还叫怀朔村,那华夏镇和沃野镇两地恐怕就是连村都不如了。

“主公!”

大约继续前进了一刻钟时间后,在远处的怀朔镇城楼前的官道上,负责统领长风营的主将杜平已经带着胡惠乾、童千斤等人迎了上来。

“起来吧!这段时间辛苦你们啦!”

看着经过一段时间历练后,身上的气质明显有了改变的杜平等人,赵安的脸上露出喜色,展颜一笑道。

“为主公分忧乃属下之职责,不敢言苦!”

杜平三人闻言面上虽喜,却依旧是恭敬躬身道。

“哈哈!好!不骄不躁方为大将之风,走吧,先进去!”

赵安见状,脸上的神色愈发高兴,朝着三人挥手示意了一下,接着就带领着大军率先朝着怀朔镇城内而去。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七日,距离赵安上一次离开怀朔村时已经相隔了将近两个月时间。

从城内鳞次栉比的商铺和城外那片密集的良田、采石场上可以看出,在这段时间里,怀朔镇得到了一段难得的平静发展时间。

自打上一次在沃野镇外的那一场遭遇战中赵安一举击败了贺拔家的400精骑,并一举擒住贺拔岳之后,龙城贺拔家的骑兵已经再未出现在怀朔镇附近过,唯有一些小股的斥候骑兵不时出没探索消息。

“杜平,如今武川镇那边的情况如何?”

随着杜平等人进入怀朔镇的议事厅中,赵安刚一就坐,就立刻朝着下手的杜平出声问道。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发展,当初华夏镇以小吞大,一举吞并破六韩拔陵势力所带来的不良效应已经基本消除。

在血珠的帮助下,辖区内的匈奴人和勅勒人也已基本安抚妥当,整个势力在经过了这一短暂的融合发展后,正在爆发出强大的潜力。

不管是各村各镇,还是奔马原上的各大自治部落,都在快速的发展。

内部稳定,各营将士又是训练齐整,赵安自然不想再继续让时间荒废下去。

所以,此次他带着大军前来怀朔镇,就是想要一举拿下龙城、武川两镇,彻底将贺拔家的势力纳入自己麾下。

“回主公,最近两月武川镇那边并无动静,贺拔允和贺拔胜两兄弟带领600大军驻守龙川河,与对岸的王薄军隔河对峙。

北岸的王薄军似乎一直没有放弃渡江的念头,沿着北岸已经修筑起数座港口,建造了大小船只数百艘,随时有渡河进攻的可能。

而龙城这边,则是由贺拔度拔亲自带领着500大军驻守龙城”

听到赵安的问话,杜平连忙将这段时间打探到的贺拔家的情报如何回报道。

作为赵安麾下的心腹将领,当初赵安在离开怀朔村之时就曾经特意向杜平交代过,要多留意龙城贺拔家以及龙川河北岸王薄势力的动向。

所以,这段时间里,杜平特意派出了大量的人手探查两方势力的动向。

“老将军,此战不知我们该如何入手?”

听闻杜平的汇报,赵安眉头轻拧,不由将视线转向左侧的老将俞大猷身上,出声问道。

眼下,在赵安麾下众将中,也就以俞大猷的指挥作战经验最为丰富,是一位可独当一面的统兵大将。

至于其他,孔雀、杜平、窦山、本多忠胜等人则领一军冲锋陷阵还行,若让他们独自指挥一场战役,则还差了不少火候。

“主公,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消息,在这两个多月时间里,龙城贺拔家靠着龙城东面发现的那条铁矿,已经打造出了不少精良的军械铠甲,再加上其麾下本就拥有着大量的北魏边防士兵,全都是经历过战事的精锐,兵马虽仅有1300余人,但实力却绝不可小觑。

而且,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龙城、武川和龙川河南岸的贺家军大营三地也是经过了大肆修整,囤积了大量粮草军械等物资,若是强攻对我们实是不利。

所以,此战不宜强攻,只能智取!”

俞大猷闻言沉思片刻,凝神应答道。

“老将军所言有理,那我们该如何智取?”

赵安闻言默默点头,沉思了片刻接着继续出声问道。

“主公,眼下贺拔家分别在龙城驻扎有500兵马,武川驻扎有200兵马,龙川河驻扎有600兵马,三股力量互为犄角,一旦一地遭到攻击,另外两地可以快速相互驰援。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极为稳妥的布置,却恰恰是眼下他们最不利的选择,将弱点完全暴露在了我们眼中。

自上一次沃野镇之外的那场遭遇战之后,贺拔家400精锐骑兵尽数败亡于主公手中,贺拔家余下的骑兵已不足300余骑,虽都是北魏朝那边带来的鲜卑精锐,却也已不足与我军的骁骑营、胡骑营、内卫相抗衡。

凭借骑兵之利,我军完全可以在其反应过来之前,直接率骑兵穿插三地之间,封锁他们之间的内部的联系。

敌军若是出城,我们的骑兵就聚而奸之,敌军若是固守,我们则率步兵前往围之,三地只要有一地得破,则贺拔家败亡不远矣!”

想了想,俞大猷站起身,走向摆放一旁的简易舆图道。

“好!老将军此计甚妙!”

赵安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神色大喜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