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百姓的冲动

回到了乾清宫,唐钦宸将所有的粮食整整齐齐堆在了乾清宫外面的空地上面,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唐钦宸专门开了一个大会,议题就是饥荒问题和灾区的赈灾问题,

当所有官员经过乾清宫的时候,看见满满当当堆集起来的粮食,一个个议论纷纷,

不果短短一天没见到,皇帝也不知道从哪里又收集到了这么多粮食,对于这些官员来讲,崇祯皇帝简直犹如神仙一般存在,

每次国库缺银子了,或者缺粮食了,皇帝总是能够轻而易举拿出很多粮食或者赚到很多钱,

对于这样的皇帝,文武百官不仅仅是尊重,还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皇帝的能力有多么强大,

渐渐地,

唐钦宸在朝廷中就被文武百官神话了,比如皇帝是玉皇大帝下凡,是佛主显灵等等议论一时之间甚嚣尘土,

不过唐钦宸关心的不是这件事,

在唐钦宸眼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抑制农民军的扩张,而且还有百姓的饥荒问题,自己的百姓必须能够吃得起饭,

只要控制住饥荒,那么大明的未来是很有希望的,

例行的早朝结束之后,唐钦宸吩咐了户部官员,还有京营的士兵将500吨的大米全部往灾区运送过去,

触动了一千多号人,士兵全都是武装到牙齿上,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劫匪将赈灾的粮食劫走,也不允许中间有任何人想要贪污或者中饱私囊,

这件事情大约过去了一周,

粮食陆陆续续的运送到了灾民所在的地方,一路上可谓是人困马乏,因为崇祯皇帝下了一个命令:“只要没跑死,就往死里跑,必须将灾区所有百姓安顿好!”

当一个个赈灾点设立起来的时候,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天啊,皇上看见我们受到的苦难,派出了最精锐的士兵给我们送粮食啦!”

“有救啦,我们再也不会饿肚子啦!”

“皇上真是一个活菩萨,对我们这些百姓牵挂得很啊,我支持皇上!”

“全是大米啊,兄弟姐妹们,赶紧去粮食发放点领取大米啊!”

……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地方都发生了,

灾民原本想要加入农民义军的,最后纷纷放弃了,只要挺过去这个冬天,来年就能种粮食了,自己种自己吃,

皇帝这个举动,简直征服了所有人的人心,

谁都是知道的,粮食在现在这种环境下是多么的珍贵,无论是购买还是种出来的粮食,市场上面都是紧俏的商品,

然后皇帝怎么样,竟然这运送了大量的大米过来,

粮食发放点领取的都是新鲜的大米,看上去格外的香甜,

还有赈灾点吃的都是大米粥,还有一些蔬菜,皇上是多么的关心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啊!

有的百信直接冲着皇帝所在的京城跪下扣头,大声的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传二,二传百,

越来越多的百姓都像京城的方向跪下扣头,

后来形成了一个惊人的一幕,所有领取粮食的人都会先跪下扣头然后才会领取粮食,

锦衣卫巡查队刚开始还以为是赈灾点有人为难百姓,十分愤怒要一查到底,

结果查出来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

皇帝的行为让百姓们全部都感动了,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还会有谁愿意去加入义军呢?

那也只不过是一个大一些点的土匪窝罢了,

普通的老百姓都是很单纯的,只要有了大米饭,就坚决不会做对不起大明朝的事情,

其间种种,大明新闻报都报道出来了,

因为唐钦宸建议大明新闻报设立了一个记者部门,

记者会专门走访各个灾区,记录着百姓的心声,从报纸上就能看到,百姓们都是感激不尽的情绪,

一名记者采访的时候问道:“请问这次灾荒来临,你们都是怎么应对的?”

百姓听到后眼泪哗哗的流下:“全都是皇上圣明啊,我们土地上没有粮食,但是圣明的皇上给我们送来了粮食,这是天大的恩德!”

记者后来又问:“你们觉得大明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百姓回答:“问题?大明朝是最好的,怎么会有问题,都是该死的老天,长时间的干旱,让我们种植的农作物都作废了!可怜皇帝亲自给我们家家户户都送来了种子,可惜了皇帝一片用心良苦啊!”

后来,记者又找到了很多百姓进行采访,

大多数都是说道,大明有一个圣明天子,只要有崇祯皇帝在,大明就一定会崛起!

不仅仅是社会反响一片叫好,

赈灾点的工作人员也是获得了很大的尊敬,以前万历年间,赈灾全都是稀粥,可是到了崇祯皇帝这里,

赈灾全部都是实打实的大米,吃的人特别有精神,甚至比他们百姓自己种植的大米还要好,

工作人员也收获了百姓的尊重,

但是,义军那里就完全不一样了,义军没有任何人支援,没有粮食还遭受着大明军队的围剿,而且还是冠以造反的罪名,

这种生活才真正不是人呆的,

“听说了吗?皇帝这一次赈灾真正一万吨的粮食啊!”

“别听人瞎说,一万吨,你知道有多少吗?我看最多也就一千吨!”

“我感觉自己干不下去了,整天要吃的没吃的,要喝的没喝的,我们来做义军不就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吗?可是现在呢,什么都没有!”

“我也不想干了,我准备悄悄逃回去,听说了吗,赈灾点又新鲜的大米,还有蔬菜,吃的比以前过日子还好呢!”

……

这是义军内部的纠纷,消息是封锁不住的,义军的领头者高迎祥,李自成等人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每天义军被围住,不是追着跑就是截断了粮道,

好像这些官兵都提前有过命令一般,专门围而不剿,不让她们得到吃的,不仅如此,还专门在义军的周围设置了赈灾点,

只要是能够离开义军的,就能吃到大米饭,

这一点让整个十万义军军心摇摇欲坠!

唐钦宸很早前就吩咐过了,为了大明的未来,必须暂时忍着,只要是大明的百姓,没一个都是珍贵的人力资源,

所以才会出现大明军队围而不剿并且专门设立赈灾点的原因,

至于那些假装脱离义军,然后骗取赈灾点粮食的人,官兵通常都会呵呵一笑,

因为赈灾点指挥发放一次粮食,吃完了就必须回去原本的管辖地,所以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前来骗取粮食,

而且作为义军,对于官兵都是害怕的不得了,怎么可能亲自跑到他们面前去,吓都能吓死,

……

北方和中心地区的灾情比较严重,所以主要赈灾地区就在这些地方,

随着赈灾越来越持久,粮食反而依旧十分充裕,百姓们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生活,纷纷做起了工人,有的是被征兆去了煤矿,有的则是做了一些店铺的小二,还有一些则是当起了一些摆摊小商人,

渐渐地百姓们开始活了过来,灾情也不再那么严重到不可解决的地步,

百姓们每天早上起来,必定都会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家里的排位上面点一炷香,

祈祷着崇祯皇帝能够千秋万代,长命百岁,

在他们眼中,皇帝就是神明的使者,专门下凡到人间拯救他们的,

上了一炷香还不够,百姓们会自发的走出门对着京城方向跪下叩首,

后来这个习惯慢慢变成了所有受过赈灾粮食百姓的习惯,虽然都是穷人,但是人穷志不短!

百姓们这个举动,经过锦衣卫后来传到了崇祯皇帝的耳朵里,

唐钦宸笑嘻嘻的,其实他也没有想到,百姓竟然这么感激自己,幸亏自己有一个四方石空间,

能够带着大量的粮食过来救人,

不然任凭谁再有能力,在大明的天灾人祸面前,都是不可挽救的,完整内容

唐钦宸听着魏忠贤的汇报,

“启奏皇上,目前赈灾粮食500吨,已经消耗了300吨了,剩下的只能支撑两个月时间了!”魏忠贤一边说着一边揪着心,太花钱了,没有想到正在不过过去了三个月,已经将粮食吃掉了一半!

唐钦宸根本不在乎粮食的问题,最多不够了自己再跑一趟,但是总是依靠皇帝养着百姓也不是办法啊?

唐钦宸说道:“还有两个月足够了,和徐光启说一下,将今年研究收集的蔬菜粮食种子全部下发下去,争取明年开春能够全民种植!”

只能说,希望明年能有一个好年头吧!

可惜的是,按照史书记载,大明末年简直民不聊生,别说能够有个好年头吧,能够种出来粮食都是好地方了。

如果不是因为全国轰轰烈烈的开渠行动,能够让干旱的大地有一些缓解,

只怕现在的大明也和历史一样变得一团乱了,

好在现在的大明在唐钦宸的领导下,井井有条,政风清朗,上下有序,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些收成,就算不是很多,但是只要努力就不至于饿肚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