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地反响

文武百官被皇帝气势有些吓到了,纷纷闭上了嘴巴,

只见唐钦宸站了起来,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晕倒了,

唐钦宸说道:“现在起不要议论了,按照朕说的办,提高婚恋年龄到13岁,然后朝廷给新婚家庭赠送一套新房子,并且生育一个孩子就奖赏100两银子,立刻开始讨论如何执行下去!”

这个命令可谓是十分强势,

唐钦宸为了让大明真正的强大起来,不得不做到力排众议是不行的,

唐钦宸气的将自己的剑都抽出来了,然后拿着剑站在龙椅前方,一句不说,就这样监督者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知道,皇帝这是急眼了,不给他一个好的执行办法,今日只怕是很难下朝了,

这皇帝,为了大明这是拼了?

好家伙,文武百官开始相互讨论起来,怎样执行皇帝的办法,

第一个提高婚恋年龄只需要下发通知,然后写入法律中,超过15岁没有结婚就罚款,这个很容易,

但是这开始大面积的建造房子,就有些难了,钱从哪里来,谁负责建设,谁来监督,然后房子怎样发放,发放给那些人?

第三个就就更麻烦了,朝廷有没有有那么多银子,这么发放,究竟能发多久?怎样避免地方贪污,而且发放下去银子究竟从内帑出还是户部银子支出?

于是针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开始讨论起来了,

争议分歧都很大,唐钦宸也不急不慌,在龙椅前面走过去走过来,

“王承恩,给朕泡壶茶,朕口渴了!”唐钦宸吩咐道。

王承恩朝着下面的一个宫女说了一句话,然后宫女心领神会便去泡了一壶茶,王承恩看了一眼,没什么问题就端给了皇帝,

喝着新茶,唐钦宸也有些疲乏了,也不知道喝茶是不是能够提神,反正总归会精神一点,

早朝就这样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可谓是旷日持久,

百官也不知道是为了逃避责任还是为了真争夺权力,反正一个个跟急眼了一样,

口中吐沫纷飞,手势忽上忽下,像是一副互不忍让的样子,

“皇上,微臣认为关于建房子应当由工部负责,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都是交给工部的!”

“皇上,微臣反对,这样大量的建造房屋,必须有责任人,应当由地方官员负责并且由工部监督。”

“皇上,微臣认为应当交给礼部,因为这件事事情是涉及了姻缘,属于国家礼制!”

“微臣不认同,皇上,这样的事情涉及到了户部工作,应当由户部全权负责!”

“皇上,微臣认为应当由内帑出银子,因为户部银子涉及全国的管理,实在不足够!”

“皇上,微臣认为银子应当由各地商人筹款支出!”

“……”

好家伙,一堆人意见完全不统一,总归还是有些理智,至少没有说交给吏部和兵部,否则唐钦宸就要动用手中的长剑杀人了,

唐钦宸看着这帮官员的样子,有些奇怪,难道这还有什么猫腻油水?

于是在听了很多官员的禀报之后,

唐钦宸决定了:“提高婚恋年龄到13岁,这件事由大理寺督办,列入法律中形成条文!总体要求就按照15岁以上罚款,17岁以上关进监狱。至于朝廷给新婚家庭赠送一套新房子,这件事由工部和户部一同负责,以工部为主,然后具体建设方案由工部和户部加上礼部共同商议决定,关于生育一个孩子就奖赏100两银子,由朕的内帑出一半,户部出一半!”

“记住了,刚刚说的政策紧紧只维持三年!三年后恢复现在的情况!”

就这样崇祯皇帝三下五除二决定了,因为唐钦宸也累了,长时间听这些大臣们叽叽喳喳也是很烦恼的。

“退朝!”唐钦宸喊道。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相互看了看,只能遗憾的退朝下去了,既然皇帝已经下了命令,接下来就只能这么执行了。

……

半个月之后,军队削减开始了,法律和建设新房还有生育奖励的消息全面公告出去了,

整个大明都爆炸了,民间讨论不绝于耳,

“朝廷这是天大的恩惠啊,有房子还有银子,但是就是要求13岁就结婚有些早了点,不过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如此大手段,难道我泱泱大明是没有人了吗?”

“太可惜了,只有三年,我的孩子才六岁,赶不上了啊!”

“还说呢,我孩子刚刚十五岁结婚的,可是太早了点!”

“快看,郊区施工队已经开始建设房子了,据说这次设计是皇帝亲自带来的设计图,十分洋气!”

“唉,我孩子本来在当兵,现在被削减下来了,以后吃什么啊!”

“……”

一个普通的大明家庭里面,

难得才13岁,女孩是14岁,正是响应朝廷政策的一个新家庭,

两个人虽然还没有新房,但是已经在规划中了,朝廷很快就会发放新房子给他们,而且因为结婚比较早,两人都是受到双方家庭很多关心,并且为了生孩子,两人可是十分努力,才过去几天,女孩就怀孕了,只要孩子诞生下来,就有100两银子,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在大明很多地方发生着,

一个因为精简被刷下来的士兵,回家之后因为单身,

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人结婚,

因为这个女子都十八岁了,如果不能在一年内结婚,很可能会被抓起来,所以很果断的嫁给了这个士兵,

士兵二十五岁,忽然娶了一个小媳妇,不知道有多么幸福,

十分感谢皇帝的政策,而且丝毫不会因为退出了军队感到伤心,因为退伍的时候,军队发放了十两的安家费,所以他能够保证第一年的基本生活。

只要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一定能够养活一个家庭,

像这样的案例也很多,

整个的大明似乎都忙起来了,

各地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各地的结婚的人数简直出现了一个暴增去世,无数家庭开始建立起来了,

这个政策,朝廷真的是非常完美,

不仅大大激活了民间力量,还让整个大民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大明人口总数超过一个亿,非常有希望,只要有了人口,就意味着有税收,有兵员,有劳动力,

唐钦宸为自己的决定十分骄傲,

文武百官看见国内的反响这么好,也纷纷变脸,不断地称赞皇帝英明,

在他们看来,只要大明百姓说皇帝好,那么对于他们管理也是十分方便,这样对于朝廷的支持也会更多。

此刻的唐钦宸在御书房中看着奏折,

大部分都是歌颂皇帝政策英明,反馈反响怎么怎么好,大明怎么怎么有期望,

还有一些官员更是过分,说因为皇帝的政策,国家怎样怎样强大,一吨乱吹,

好嘛,

唐钦宸心情还算不错,很耐心的一本一本看着,

虽然大部分都是夸赞,但是也有抱怨的,比如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因为正在和义军打仗,忽然受到精简兵员的消息,也是十分抱怨,本来人手就不够,这这下好了,朝廷好药削减兵员,这以后怎么打仗啊,没有了士兵,那什么保护大明?

唐钦宸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看完了奏折,准备回到现代在购买一批士兵的盔甲和武器,让整个大明的士兵都上一个上次,做到真正的精兵强将!这样才能保家卫国,不受欺负,否则削减一半之后战斗力还得不到提高,国家是很危险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