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展览结束,收获巨大(加更求月票)

重生1990:我有三根金手指正文卷第187章展览结束,收获巨大下午时候,不少媒体记者想采访方柏,方柏全部拒绝了,因为实在没空。

下午六点钟时,参观者散去,展位只剩下工作人员,方柏难得闲下来喝杯茶。

青年报女记者难得看到方柏闲下来了,带上摄影师想去采访。

方柏认出对方,下午两点时已经拒绝过对方,人家没有继续纠缠,离去后,想不到参观者散去后再过来。

女记者恭敬向方柏说道:“方总,能否抽点时间采访一下?我们不耽误你太长时间,也知道你忙了一天。”

方柏略思索下,他还是比较敬佩那些遵守原则的媒体记者,而不像后世一些媒体记者,甭管你如何,瞎问一些敏感话题,还乱报道。

申城青年报,方柏对这个报刊的印象还不错。

“可以,请坐吧,今天实在太忙,没空接受采访。”

“谢谢,我们也知道有多家媒体想采访方总,但又不好意思打扰。”年轻女记者坐在方柏对面,得到他同意后让摄影师拍两张照片。

女记者把采访提纲给方柏,方柏看了一眼,感觉哪些话题不可以问就直接拿笔打叉。

这种已经算是专访了,记者一般准备好提纲,让被采访者过目就是怕问了对方不愉快的话题中断采访。

待方柏准备好之后,女记者开始提问:“方总,针对伱所说的‘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目前引起社会较大反响,大部分民众还是赞同的,但一部分民众不认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方柏没多犹豫,直接回道:“我是有说过那句话,现在,我还是会如此说。

但是,你漏了一句,对于穷人孩子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当然,我必须强调一下,读书不是唯一途径,360行,行行出状元,这个逻辑关系,你能听明白吧。”

女记者微笑点头:“好的,理解,我也认同方总这句话,穷人孩子想改变命运实在太难了。

所以,方总你想通过捐款来帮助贫困孩子上学吗?”

她采访过不少人,一般人可没有方柏对采访话题这么敏感,知道人言可畏,回答问题感觉就是一个纵横多年的老政客。

方柏略思索,回道:“你所说的是两码事,并没有因果关系。

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我认同这个观点,但并不是我捐款的初衷。

我捐款,是看到国家教育需要,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并不是我想才需要去做,而是有义务那样做,不以个人情绪为。

“哈哈,方总逻辑非常清晰,非常佩服。”女记者仅通过一两句话,就被方柏的交流思维征服了,说话滴水不漏啊,一般记者想抓住他话的把柄那是非常难的。

这样的人,作为新闻发言官完全是没问题的。

就是让她有点不明白的是,方柏尚未足20岁,怎么会有那么深的社会阅历,感觉看透了一些社会本质,跟老狐狸似的。

夸人家,人家不动声色,毫无波澜,只是微微一笑,她好想挖开人家脑瓜儿看一看,这到底是什么妖孽。

刚采访两句话,就被动了。

采访工作,一向不是记者把握主动的嘛。

算了,人家牛比,就让人家掌握主动权呗。

方柏继续说道:“你应该听过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我希望报道的时候,着重述说,有些人明白了,但大多数人并未明白。

或者说,随着时代的推移,我们已经忘记了这句话。

我们国家从1986年开始九年义务教育,我觉得这个政策非常好。

但是,我们国家有很多地方贫困,特别偏远地区,失学率非常高。

学杂费对这些家庭来说,还是相当困难,我作为一家企业的经营者,有些能力,就有社会责任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彻底地改变思想,才能完全脱贫。”

方柏本想说直接捐钱太让人懒惰,但想想有些孩子父母可能都不在了,吃顿饱饭都难,谈何读书。

他见过贫困家庭,本身就是从农村出身,有些东西不能太理想,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很多东西,不是表面上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想捐,想做好事,有些地区的人未必想要。

只要打着扶贫地区的名义,他们才能借此名义贪污。

别说如今,就算二三十年后依然有这种情况。

所以,他打算从院校的贫困学生那里寻找切点,做“一带N助学活动”。

这些贫困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大学四年回家的次数极少,不是不想回去,而是舍不得花钱回去。

如果支助他们往返车费,让他们代星海集团做慈善,效果更好一些。

他们考上大学,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名气,返回家乡做慈善资助更多适龄学生上学,一方面能让当地家庭知道读书是有用的,毕竟人家是混出来了,另一方面,星海集团也能资助到这一类贫困大学生。

所捐助的物质或金钱,必须拿到当地政府和学校的盖章和签字,从而杜绝贫困大学生从中贪污慈善款。

方柏相信大部分学生是善良的,难免个别学生从中贪污,但他觉得这个一带N助学活动比星海集团亲自去做更好,毕竟贫困大学生更熟悉当地情况,重点面对那些师范大学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有志回到家乡从事教育。

做慈善本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这是一个企业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