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与子同袍

贾芸也是脸上通红,只好再低声说道:“他只说早就属意妙珰师父,哦不,是秦氏。非秦氏不娶,若老祖宗不答应,宝玉说是,说是就死在里面也无妨。”

贾母听了惊愕不已,转头看去秦可卿。

其他人等大致明白之后,也都把诧异的眼神看过去。对秦可卿之前有过绯闻而清楚的王夫人,立刻羞恼得面红耳赤,但也只得压下心里的不悦:秦可卿是忠顺王的女儿,此时如何还敢轻慢她?

贾母只是呆看着,秦可卿忍住羞怯,哭着近前拜礼说道:“奴家万死也是应该,只苦了宝二爷这么多年的苦苦守候。”旁边的瑞珠、宝珠两个丫鬟,也都陪着跪在地上哭泣不止。

众人这就更明白了:贾宝玉与秦可卿早就是两情相悦,那样的事自然也不必说。否则,贾宝玉何以时常悄然去大观园里的栊翠庵?

王夫人不敢对秦可卿说什么,只低声喝骂瑞珠、宝珠道:“早就应该把你二人打死!”瑞珠、宝珠连声告罪,磕头不止。

贾母哀叹之后,冷着脸说道:“现在这时候还说什么,我只要宝玉回来!”

王夫人等人连忙施礼静立,再不敢多说什么。而秦可卿虽然当众羞涩,也还是眼巴巴地望向牢狱大门。

再过了一会儿,贾宝玉就眼神呆滞地走了出来。王夫人立刻低声呵斥道:“老祖宗开了恩,还不快拜礼!”

贾宝玉看了看贾母,眼泪止不住地落下。不待贾母开口,他先大哭道:“大嫂子与凤姐姐与平儿姑娘尚在里面,还有环哥儿和兰哥儿,再就是巧姐儿与莅哥儿可怜,更有秋纹、麝月等人……”

众人当即陪着再哭了一会儿,贾母只得主动劝慰道:“总会有法子的,且莫着急。只你与秦氏有意,瞒我多年就是不对。”

转头看了看红着脸的秦可卿,贾宝玉的脸上却既没有悲伤更没有欢喜。哀叹一声,贾母摆摆手说道:“快一起先回去,这又是要犯痴了。”

众人回去再增加了人数,杜正见这边实在安排不开,就再次开口劝说道:“荣国府的事看着好了很多,老祖宗也不必多想,只去侯府暂住吧。”

贾母眼见也是人口见多,只好点头说道:“老婆子我虽然羞愧,但为了众人安定,只好打扰侯府了。”薛姨妈说是去林府,贾母却坚决不同意:“那是我女婿家。”

见她此时仍是执着,薛姨妈等人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杜正与贾芸等人立刻找车找轿子,把贾母等人接到靖安侯府。毕竟觉得不好进驻贾璘及其侧夫人的宅院,贾母就命杜正整理了闲在的两个院子,一应贾氏人等随即住了进去。

大成,光亨十三年,元旦。

贾探春被逼无奈,认南安老太妃为义母,即刻准备待嫁西去。

贾政好歹因为女儿将被和婚,再细查并未关连到贾赦、贾珍等人的事,也就待罪被放了出来。赵姨娘、周姨娘、李纨、贾兰、贾环等人,相继被放归。其余一众丫鬟、婆子,早已被官府发卖而不知去向。

看着这些人,身在侯府后堂的贾政痛哭一场。实在是空荡荡得干净,他不仅眼见贾氏荣耀于一时尽消,更因不当举荐官员等事,仍不能有任何官职复加。

心情稳定之后,愧对祖宗至极的贾政,再要拿着木杖敲打贾宝玉。

贾母连忙拦住:“宝玉与秦氏的事,我老婆子早就知道,只瞒了你一个!说是等宝玉十八岁再提,现在只好提前!”

贾政见母亲一个劲地维护,只得丢掉木杖,再喝骂贾宝玉几句。

贾宝玉似乎神识游离于物外,脸上仍是并无悲喜之色。但见父亲这样说,他干脆地拜礼说道:“求老祖宗与父母大人做主,宝玉这就求娶秦氏!”

都知道秦可卿的身份背景,贾政与王夫人再是不满这两人的年龄与婚史差异,此时再有贾母的做主,也都不敢表示反对。

贾母正要接话,贾政先就呵斥道:“此时仍处于朝廷禁令,如何敢提婚娶之事?”

贾母叹口气后说道:“不得婚娶的禁令按说也是过了,再就我们现在又并无官衔更无爵位,拦不得他们的婚事。”

贾政羞恼得脸上通红,却也只有拱手称是。稍后,他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母亲与秦氏,以及侍奉的丫鬟、婆子们就住在侯府,我们且去旁边的林府住着。”

贾母还担心贾政虐待贾宝玉,又听他接着说道:“宝玉既已如此,贾氏既已如此,我还能再说什么。”说罢,他就连声哀叹。

贾政带着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贾宝玉、贾环、探春、惜春等人去了隔壁林府,贾母也知道贾宝玉与秦可卿终究未行婚仪,在一个府里住着却也不便而只得单独留下来秦可卿。

又有之前曾被赶走的丫鬟叫做茜雪的,回来探看贾氏及贾宝玉。这个女孩因为当时娇蛮而犯了小错,此时也算是义仆。但因为现在贾宝玉既是心灰意冷,更还因自责而羞于与她多做交谈,没有多说什么。

贾母见茜雪伶俐,就暂且留下陪伴,只算是侯府新增的一个丫鬟。

就要给贾宝玉、秦可卿论及婚仪的时候,宫里再传来了消息:皇太后崩逝。

贾母只得再次进宫守灵,皇帝轶正却不能等待,命贾探春立刻西去和婚。

又因为处于皇太后的丧事期间,贾探春一行只略作装扮,并不得过分张扬、隆重,而在贾宝玉等人的护送下,出去长安西去。

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贾母与王夫人哭泣不止。贾政呆立许久,不禁掩袖大哭道:“恨我当初只为听从父命,而不得习武从征,所以才有今日亲历!”

众人再是哀泣,再想起在北地征战的贾璘。贾母慨叹着说道:“璘哥儿天降英才,我自然期盼不已。又原本见他孤零,现在却先是有甄氏、孟氏为他诞子,邢氏于前不久再为他喜添一女。吴氏晴雯却也马上临盆,可见我璘哥儿果然是有福运的人。”

邢岫烟为贾璘于年前产下一女,暂名为花儿;晴雯于年初诞下一子,暂名为芙儿。

邢岫烟与吴晴雯各自产子,生活保持了安稳之余,更期待贾璘尽快安好回归;

贾母等人自然对贾璘更为期盼,因为已经得知了他与瓦剌固始汗破青城的战功。若贾璘回归,贾母等人自然知道贾氏将会情形大变。

不仅他们是这样想,就是皇帝轶正也是如此。贾璘果然再立奇功,轶正不得不重新考虑对贾氏的处置问题。

不能再犹豫,轶正随即暗示有关官员,进行对贾赦等人的处置:贾赦流放三千里于西南,贾琏、贾琮跟随;邢夫人被废黜诰命,与王熙凤、平儿、尤氏、许氏,以及贾赦、贾珍的几房妾室,均罚没于掖庭做苦差;贾蓉被缢死于牢狱。贾琏侧室尤二姐因为未曾入去府内,暂只算作外室而不论,由尤三姐接去林府暂住。其余一众丫鬟、仆役尽皆转去人市发卖。

留宁国公封号,待贾璘归来转授,以重振贾氏;宁荣二府仍暂时封禁……。

贾母等人得知这个消息,再就悲哭不已,更是盼念着贾璘多立奇功,快些返回。

边地的战事可以顺畅地回来长安,而长安贾氏的乱事,却被轶正有意压下来不传去边地,以免贾璘得知后会有什么波动。

但还是有隐约的消息,陆续传来。正在快速返回长安的王子腾听说之后,不禁也是骇然。

他自然知道轶正还是要找机会对异己进行清洗,也懂得轶正这样做是要稳固皇权。可王子腾终究没料到,这次的清洗与当年轶正夺宫夺嫡的时候相差无几,甚至可以察觉出轶正此次更为急切。

究其原因,王子腾也能隐约猜到:轶正或许也自觉精神、体力都已衰弱,唯恐一旦崩逝之后,不能给太子垚彦留下个安宁的环境。

帝王心不可多猜,但王子腾也自然要保住自己及相关势力。既然如此,他笃定皇帝仍是信任贾璘,也就为自己不断打气:促使贾璘封王!

这样,贾璘就能保住其余贾氏,也使得王子腾不再为背叛贾氏而自责过多。再有就是王氏与贾璘必须联姻、欢好,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王氏于官贵阶层持续尊崇。

轶正得知王子腾正在回程,也连续发去诏命,要求他尽快返回。这样急切,是因为轶正既想知道贾璘在边地作战的情形,更要获得亲信如王子腾的紧密守护,以防皇位或有更迭的危机。

被任命为都检点的王子腾,自然懂得这个职务的重要——简言之,就是贴身保护皇帝的官职,譬如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担任过的职务。

回京之后的王子腾,面见了皇帝之后,随即展开了密议。轶正见到亲信而心中安稳,自己神态也大为好转。但听到王子腾建议贾璘封王的时候,轶正即便得知贾璘竟然几乎剿灭干净了鞑靼王庭,也不能就此下定决心:因为之前对贾氏的动作太大,还要再审视一下贾璘对此的反应,才好进行是对其警惕还是刻意维护的决定。

贾氏出事的消息,还是有一些隐约传到了北部。身处鄂尔多斯王城等候的傅秋芳等人知道一些之后,都是惊心不已。

此时的傅秋芳已经怀了贾璘之子,算来就是于北来途中到王城的之间的事。听闻这件事之后,她也是吓得紧张不已。好在金靥等人伺候精心,傅秋芳总是有惊无险地保住了胎儿。

她的哥哥傅试得知后连忙来询问,见面之后只有暗自慨叹,更觉庆幸:若是一直跟从贾政,此时必也被牵连了进去!

傅秋芳也是聪慧,看着他只是冷笑道:“哥哥此时可是安心?”

傅试立刻唱了个大喏道:“为兄自然是惭愧不已,好在小妹并未过多怪罪迟入侯府。”

说到底都是天意,傅秋芳虽然觉得自己年龄稍长。可想到贾璘对自己缠绵爱意,她也羞红了脸,暗自只有欢愉开心。再为贾璘孕子,她想起贾璘说自己“熟透”的话,不禁又是羞笑与暗喜。

傅试见妹妹神色不定,只好就此告辞。才出来后宅,他就接到了新的任命:改任阴山军长史,主责督运粮饷军资。

傅试领命后,简直就要激动、喜悦得哭了:这是四品官阶啊!毫无疑问的“贵”啊!

立刻前去拜见留守主将安仁海,傅试先是道谢,再又领了训示:须知前军司马贾化的事。靖安侯虽有拔擢委以重任,傅试更应懂得军纪如铁。

傅试连忙施礼承诺,随后就谨慎而快速地督运粮秣于黄河沿线。

处于黄河南岸威德堡的阿茹娜,眼见粮秣与军资顺利地由骡马驼载着,踏过已经封冻的黄河河面,源源不断地前去北岸,心中为贾璘既是担心更是喜悦。

此时的贾璘,检阅整顿数万精兵极为仔细而并不急于参与瓦剌与鞑靼人的混战。确定部伍精勇,确认补给正常之后,贾璘再率众不疾不徐地前往青城一带。

这里已经杀成了一锅粥:固始汗也知道鞑靼人会返回报复,也做了城外分兵、城内固守的决定。

可战事的激烈发展程度,还是远远地超出了固始汗的预想。先是有小股鞑靼人先后赶来,再就是漫天遍地的鞑靼骑兵鼓噪着杀来。

固始汗留在城外的几万人,没支撑几天就全军覆没,只有死守城池这一条路一个办法。

青城若破,固始汗自知更没有与贾璘联手的谈判能力。不仅如此,若真的城破,他自己先就被鞑靼人杀死可知。

只有拼死抵抗鞑靼人对青城的反扑,固始汗看到城内还有些火炮,也就都命懂得操作的士兵拿去反击。先是操作不熟练,本方士兵先就被炸死炸伤不少。再又随着弹丸胡乱地用尽,那些笨重的火炮就全都成了没用的废物。

事已至此,固始汗只有全力督促属下抵抗,再就亲自到城上各处巡视。

两边交战激烈,鞑靼人先是被瓦剌人的火炮击退。但随着对方火力的减弱,鞑靼人也就开心起来:瓦剌人没有了弹药,鞑靼人却还带来了一些。

于是鞑靼人把重炮架好,对着城内就是一通轰击。巨响连声之后,于他们的眼中,望到了青城土石乱飞的情景。

青城城头,固始汗正在巡视之中,不小心被迸溅的碎石击中了胸部,当即就扑倒在地。

属下连忙把他抬到城下,固始汗却坚决不去城内王宫。

“青城若失,不仅我们这数万瓦剌人立刻就死,更不能再联手伟大的靖安侯!草原大漠的主人,就此与瓦剌人无缘!”固始汗坚持说罢,虽然不能再次返回城头,却也要坚持目睹属下严加防御。

好歹撑了几天,城内的瓦剌人眼见鞑靼人的进攻越来越猛烈,知道大势已去。

部属们接连劝说突围,固始汗身带重伤,只是苦笑着说道:“靖安侯仍未归来,想必已被鞑靼人杀死了。我当初还觉得占据青城,就可以号令草原。现在看来,鞑靼人的势力还不是我们能够对抗的。”

“既然是这样,我们就保护大汗回去西边。”部将劝说道。

固始汗费力地喘息几口气,再开口说道:“我身负重伤,如何还能突围?传我命令,若不死战的人,就立刻斩首!”

众人也都知道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多活一时,只好遵从汗命再去抵挡鞑靼人的进攻。

两边战斗可谓激烈至极:白天夜晚不断,鞑靼人多次冲上城头,甚至有几次更还冲入了城内。好在瓦剌人也都抱着必死的决心,终于再把鞑靼人赶出了青城。

夜色之中,双方都暂时休息。瓦剌人祈祷天明的时候晚些到来,青城也就可以继续留在瓦剌人的手里,自己也不会立刻被鞑靼人杀死。

固始汗的伤情持续加重,所有瓦剌人都陷入了绝望的情绪之中。

再是祈盼祝祷,也只能是心理安慰而已。谁又能拗得过天时?

当黎明的曙光现出城头的时候,固始汗遥遥地望着,嘴里喃喃地说道:“这是希望之光,还是地狱之火,都在你们的弯刀闪过以后才能证明。”

部下们随即鼓足勇气,重新登上城头。当他们把绝望的眼神看去成为荒野的时候,却于眼中真的现出了希望之光!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