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前来谈判的胡人,尤其是池桂,全都非常愤怒,觉得自己被苏启耍了,于是愤然离席,决定连夜撤军。

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想走,苏启的区区几万人根本无法阻挡。

但是,他们失算了。

他们忘记了他们是趁着长城没有守军而突然南下的,长城沿线的各路关隘还在,只要有人把手,想要回草原就比登天还难。

所以当大批胡人来到长城内地的第一道关隘时,便发现了事情的反常。

阻挡他们的并不是秦始皇派人修的秦长城,而是燕国从建立之初就在修缮的燕长城。

如果说秦长城刚刚修建,还不完善,有些许漏洞可以突破,那么燕长城就绝无可能。

燕国本来就是边塞国家,与异族作战是家常便饭,而且燕国非常贫瘠,所以修筑堡垒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所有修长城的边塞诸侯国中,燕国的长城是修得最好的。

所以胡人大军一道此处,就被死死挡住,无法脱身。

随后,苏启又率领大军从胡人后面赶来,彻底将胡人大军封锁在燕山难免狭长的关隘中。

苏启此来,只有一个目的,签订国书,割地、赔款、通商。

池桂本来还想拼死一搏,但无奈身边有逆子,多次相劝。

牧隆不仅劝池桂,还劝其余六大部落的首领,甚至不惜花苏启赠与他的重金贿赂他们。

若是拼死一战,有可能会全军覆没,但若是谈判,便能全身而退。

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于是一些聪明人也开始劝池桂谈判。

反正苏启要的大多数东西都在池桂部,回去之后,国书是池桂签的,关他们什么事?难不成池桂还敢兴兵讨伐他们吗?他现在还有这个实力吗?

于是,池桂在内部各种重要成员的劝说下,终于决定与苏启和谈。

和谈的内容还是苏启提出的三点:割地、赔款、通商。

只不过其中重要的细节池桂不太同意,需要好好商议。

经过四天的友好协商,胡人的粮草已经十分不济,池桂没有办法,只能忍痛签下国书。

签订的这一份条约,规定了许多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割地。

秦始皇设置的渔阳郡、代郡有大批土地现如今被胡人占领的,所以条约规定,东胡人必须在三月之内全部撤离出这些地方。

其实这一条只是让他们退出燕国的法定领土,并没有太过苛刻。

然后就是赔款。

这一次战争中,燕国所有损失,全部由东胡承担,包括实际造成的损失以及由于战争而没有得到的收益。

经过双方清算,东胡累计要向燕国赔偿十五万头羊,十万头牛,以及五万匹战马,分五年结清。

这一点让池桂心痛不已,他知道,这些东西其余部落肯定不会出大头,大部分都是自己出。

这一条也池桂极其反对,而其余部落比较支持的。

最后,就是通商。

燕国可以到东胡来开采其境内的天然矿藏,并给予对应部落相应的五谷粮食,具体数目,由燕国与矿藏所在的部落商议决定。

其实这一条并不是通商,而是苏启单独列出来想要不付代价拿到手的,但池桂坚决反对,并且得到了部下们的支持,所以苏启不得不让步。

通商还有一条,胡人必须无条件的向燕国出售战马,如果要出售给别国,价格要高于燕国五成。

条约的签订经历过些许反复,但总体上十分顺利,没有出现大的意外,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苏启十分满意。

经此重创,又加上池桂部实力锐减,东胡暂时不会南下了。

苏启可以趁机向南发展。

先前制定的策略,平定燕国,算是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就该将目光放到中原大地。

条约签订后,东胡飞速出关,连夜逃回草原。

苏启趁机让崔炀跟着,沿途收复关隘,并留下重兵防守。

自此,燕国北境的危局暂时平息了,渔阳郡已经牢牢掌握到了燕国手中。

万事已经安排妥当,苏启便启程回了蓟城。

朝中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涿县大营的两万铁甲军在击败阳狄后,旧地安营扎寨,等待苏启的指令。

陈琅多次派人过来,都被顶了回去,使得蓟城中气氛十分紧张。

苏启将要回城的消息已经传到蓟城,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

直到苏启入城之后,众人才得到消息,感到非常震惊。

苏启的飘忽不定让许多人惴惴不安,特别是那些奸猾之人。

回到丞相府的苏启谁也没见,这些日子他从监察司那里得到了消息,说他在蓟城百姓中的口碑逐渐不妙。

最主要是因为他对胡人的残暴引起众人回想起当初苏启冷血无情地对待燕国某些老士族的情形。

虽然没有人说,但“残暴”这两个词已经逐渐与苏启联系起来,这不是意见好事情。

所以,派去捉拿何威与陈骞的人也暂时被苏启召了回来。

他知道,这些所谓的民心根本不是普通劳苦大众的心,而是士族读书人的心。

主宰舆论的永远是读书人,而舆论有时候比暴力更可怕。

士,本来是周朝分封制度下的一个微末的阶层,随着分封制的日益崩溃,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士的地位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但士终究是贵族,微末的贵族也是贵族,他们都接受过教育,掌握知识,人数也多,人才的发生率就极其高。

所以士慢慢就变成了读书人的统称,而世世代代都有封地,从而世世代代都读过书的家族,就变成了士族,他们大多是封建制度下的贵族。

这样的家族是统治国家的根基,苏启不能完全得罪他们。

现在自己已经引起他们的不满了,如果再对他们下手,难免不会彻底得罪他们,同他们离心离德。

到时候纵然自己有强大的武力,也会在无边无际的杀戮之中心力憔悴。

他不能将这些人杀光,不然万一人才断层,自己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读书人都是金疙瘩,数量有限,杀一个就少一个,现在又不像后世科技那么发达,识字读书的人那么多。  17649/9677918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