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九龙仓的资产

七十年代初,九龙仓在建海港城的原型还是一座大型码头仓库。

又恰逢当时港岛房地产的兴盛。

当时的九龙仓管理层,很快就意识到这样一块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地。

仅用于当做码头仓库,实在是太浪费资源了。

与此同时,九龙仓管理者还发现港岛中环一带虽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一到了晚上就人际没落。

再加上平日里的人们,也只能在一些传统的街道上游玩,缺乏可玩性的资源。

于是在经过一众管理层的议后。

九龙仓决定启动海港城项目,兴建大型商场计划。

虽然中间经历了全球能源危机,全球银贷方面收缩,利率膨胀高涨,九龙仓也因此负债累累。

同时还因海港城项目的计划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遭遇许多人的不看好,从而股价大跌。

但是陈夏却知道,只要等到海港城的建成,九龙仓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仅只是坐拥海港城的租金,就能够让九龙仓活的非常的滋润了。

更何况,九龙城除了在建的海港城项目之外。

还有着铜锣湾旧电车厂的千年产权,也就是后世的时代广场。

以及铜锣湾街道,广东道等沿街商铺物业产权。

还有一众酒店物业投资,物流货柜码头,天星小轮,葵涌部分货柜码头等等。

可以说九龙仓旗下的物业可谓是多不胜数,并且还有着众多待开发的黄金优质地皮。

若不是因为海港城项目投资过大,不被一众投资者们看好。

否则以九龙仓旗下的诸多优质资产堆积起来的市值,怎么可能这么低。

不过也正是因此陈夏才得以抓住机会,甚至不惜代价也要拿下九龙仓的原因。

若有机会的话,陈夏甚至还想整个私有化九龙仓。

毕竟日后光是一座海港城的年租金就上百亿,足够后世子子孙孙享尽荣华富贵了。

如此巨大的利润,与其分给他人自然是不如自己独享来的快乐。

当然,私有化九龙仓,短期内肯定是不现实的。

毕竟光是海港城项目的建成,就还需要无数道资金投入进去。

若是直接私有化,仅只是海港城一个项目就足以将陈夏给拖到破产。

清点完九龙仓现有的资产。

陈夏也不得不感慨道:“现如今的英资财团,可谓是个个肥得流油。”

哪怕就算是失去了九龙仓,怡和旗下照样还有置地这么一家堪称现金奶牛的公司。

至于其他无论是嘉道理家族、还是施怀雅家族,亦或是马登家族等。

这些家族目前于陈夏而言,依旧还是庞然大物般的存在。

众家族旗下产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进入了港岛家家户户。

一个人只要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基本都离不开这些家族的经营范围。

尤其是和记黄埔、太古集团、中电港灯、会德丰、怡和洋行等这些个集团公司。

虽然有些公司表面市值看上去仅有几亿,十几亿的样子,但实际资产却全都被当下严重低估了。

以上这些公司的资产,若是放在21世纪,随便也能吊打一群数十亿,甚至上百上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

半响之后……

陈夏缓缓放下手中的资料,抬头朝着秘书李慧说道:“帮我约见一下汇丰的沈经理。”

“好的,我稍后立即预约。”

李慧微笑回应道,待见到陈夏没有其它事情想要吩咐后,便径直转身离开了。

办公室里转眼间就只剩下陈夏一人。

陈夏看着桌面上摆放的资料,忍不住揉了揉眉头。

以目前每股20港币来计算。

太和公司若想要将股份增持至49%的绝对控股权,就还需要从股市里再收购大约8%左右的股份。

如此也就意味着太和公司,还得从股市或其他股东的手中,合计收购大概共816万股九龙仓股份。

若按照每股20港币的价格,太和公司就足足需要花费1.6亿多港币。

目前这还都是保守计算,若股价继续以这样的速度持续增长下去,再翻一倍的价格都可能。

每当想到这区区8%左右的股份,将要花费比之前收购的资金还要多。

陈夏的脑袋就没由来的感到一阵头疼。

翌日,下午两点。

地点还是半岛酒店。

陈夏与沈弼二人的身影,如约出现在半岛酒店里。

双方见面互相寒暄了一阵后。

沈弼开口笑道:“没想到陈生这一次竟不声不响的丢出这么一颗重磅炸弹,怡和大班纽壁坚都忍不住亲自跑来质问桑德士,是不是汇丰在后面提供资金给太和公司了。”

陈夏闻言有些惊讶道:“是吗,那桑德士又是怎么说的呢?”

“哈哈……”

沈弼突然大笑说道:“自然是实话实说了,何况汇丰也的确没有参与这一次的九龙仓事件当中。”

“当然,后来纽壁坚要求汇丰给怡和提供帮助,试图查明太和公司的资金来源,同样也被桑德士给拒绝了。”

陈夏耸了耸肩道:“就算知道我们的资金来源又怎么样?如今事实已定,怡和再想要抵抗已经没用了。”

“陈生就这么自信?”

沈弼露出惊讶的目光,说道:“虽然34.9%的股份让太和公司拥有了一票否决权的权利,但似乎还没到绝对控股的地步吧?”

陈夏淡淡一笑,无比自信地说道:“34.9%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如今太和公司手中拥有的九龙仓股份,早已超乎所有人的意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