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075

一直到下朝后,萧景曜都还有点晕。

其他官员看向萧景曜的目光也满是羡慕。和一个人差距不大,

可能还会嫉妒一下。像萧景曜这种,远远甩下他们一大截,让他们只有看着萧景曜背影的份,那他们对萧景曜,就只剩深深的羡慕和崇拜了。

正三品正三品正三品,多少人脑海里都被三个字刷了屏。

萧景曜今年也不过十七岁,他们十七岁的时候还在干什么?能中个举人都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吧?十七岁的正三品大员,还是大理寺卿这样的实权大员,萧景曜想低调都低调不了。

苏世安一宣布退朝,正宁帝的身影消失在大殿中之后,萧景曜身边立即围满了前来向他道贺的官员,里三层外三层,很是热情,说什么都要挤到萧景曜面前,亲口对萧景曜说一声“恭喜”。要不是萧景曜身体素质足够好,指不定就要在大齐留下一个“看杀景曜”的典故了。

萧景曜脸都要笑僵了,前来道贺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愣是让萧景曜站在原地一步都没办法往外走。

官场两大做官准则,迎上和圆滑,有些官员还是会遵守的。更何况萧景曜这边的灶可太热了,上一任大理寺卿现在已经成了刑部尚书,顺利入阁。也就是说,只要萧景曜一直这么稳下去,不犯错,他入阁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或者说,萧景曜犯了错被贬官了都不要紧。他多年轻啊,就算再蹉跎个十年二十年,也不到四十岁。在官场上,四十岁都算一个比较年轻的年纪,更别提萧景曜现在的品级和地位,几l乎离入阁就是一步之遥。

这哪是向新上任的大理寺卿道贺,分明是在向未来的阁老道喜。

向来锦上添花者众,萧景曜被这么多官员围着,热情地向他道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萧景曜就当是重新将京官认个脸熟得了。托他这一年多查账的福,京官们几l乎有一半是新顶上来的。萧景曜离京一年多,这会儿正好重新再认识一下一同上早朝的同僚们。

但是大家实在太热情,萧景曜没办法,最终只能喊道:“大家还要去官署当值,卯时快到了,别迟到!”

大齐的官员也是有考勤打卡制度的,迟到一次就罚一次,不同次数有不同的惩罚。一个月迟到一次,只是罚点薪俸,若是迟到五次,那在官员考评中,自动失去评上等的资格。所以按时点卯对官员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更别提萧景曜今天是头一天去大理寺上任,被他们这么一围,要是第一天就迟到,被罚薪俸,萧景曜这个大理寺一把手还怎么树立自己的威信?

大家来恭喜萧景曜,是想在萧景曜面前留个好印象,不是特地来给他找不自在的。萧景曜都把点卯搬出来说事了,其他还没在萧景曜面前露脸的官员虽然遗憾,也表示理解,自觉散开,萧景曜终于能走几l步,加快步子往宫门方向走,准备早一点去大理寺。

正宁帝为了给萧景曜一个惊喜,任命萧景曜为大理寺卿之前根本没给他任何暗示。这就导

致萧景曜接到任命后,和其他人一样懵。

讲道理,萧景曜知道自己这回立的功劳不小,正宁帝有可能破格提拔他。但萧景曜最多只想到自己可能会被任命为正四品,在六部中继续打转。毕竟当初六部阁老抢人时,正宁帝可是亲口说过,让萧景曜在六部轮流当值,积累经验。

谁成想正宁帝这么给力,一破格提拔就直接把大理寺卿这个正三品的大饼递到了萧景曜手上呢?

别说萧景曜震惊,李首辅等人都震惊不已。

对此,萧景曜只能说:正宁帝这人能处,有功劳,他是真的给连级跳升职加薪!

这也有了一个弊端,那就是萧景曜还没做好当一把手的准备,他先前一直以为自己还会在六部待着来着。头顶有阁老顶着,自己只管搞事情,善后的事情嘛……咳,天塌下来当然是高个子顶着。

然后正宁帝就给了萧景曜一个惊喜,诶嘿,没想到吧,你不用去六部,去的是九寺五监的大理寺,意不意外,开不开心?

意外是真的,开心也是真的。就是萧景曜还得想点驭下的台词,虽然都是管理学,但管理一个政府机构,显然和管理公司是两码事。

萧景曜上辈子的管理经验当然可以继续用,但不能照搬,得根据大齐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

大理寺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萧景曜心里也没底。他这辈子就去过一次大理寺,就是上回有人拿人命做局,想把他困在案子中,阻止他查案的进度。

那时候还是原大理寺卿秦致远亲自将萧景曜请去的大理寺,还有福王和承恩公一起同行,护着萧景曜,陪着萧景曜一起在大理寺住了一晚。

哪成想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萧景曜就成了大理寺的一把手。

命运真是无常。

萧景曜对大理寺的印象不好不坏,最大的记忆点就是,当初那几l兄妹的案子大理寺还未查清楚。在回京的时候,萧景曜还惦记着要把案子查个水落石出,也好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弄鬼。

但现在萧景曜成了大理寺卿,当事人回避原则,反而不能亲自查这个案子了。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心下叹气,看来还是得去大理寺好好瞧瞧,看能不能找出几l个办案能手来。

实际上秦致远上回也是无意中进了别人的套。大理寺大多是复核已经给出审判的案子,避免各类冤假错案。虽然也有审案的职权,但一般查案,还是交由刑部来查。刑部给出判决后,再发给大理寺,大理寺复核无误后,盖印通过,判决生效。有点类似后世的最高法院。但是谁让秦致远倒霉,正好看到了萧景曜这个天子宠臣被陷害的第一案发现场,大理寺卿本来也要管断案之事,只能先将萧景曜带到大理寺。

萧景曜现在回想起来,顿时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之处。按照常理来说,他先前的案子,该去刑部受理。而现在,刑部尚书因为官员互相勾结贪墨国库银子的事,已经领了盒饭。

那以果推因……合着当初给萧景曜设下陷阱的是刑部啊,只是没

想到秦致远突然出现插了一手,果断将萧景曜带去了大理寺。福王和承恩公都来得迅速,第二天萧景曜就没事人一样走出了大理寺,然后领了正宁帝旨意,当上巡查钦差离京搞大事了。

大理寺的官署很是气派,除了萧景曜这个一把手大理寺卿之外,还有左右少卿各一人,正四品的品级。就是萧景曜先前预料自己升官后的品级。

除了左右少卿之外,还有左右寺丞,作为左右少卿的副手。还有寺正、寺副、评事、司务等官员,都归萧景曜管。

萧景曜的工作量可不轻,要复核京城和各地上报给大理寺的案件。

这种二手案件,想从判定中精准找出冤假错案,那可太考验大理寺官员的能力了。京城的案子还好,大理寺遇到不解之处,还能私底下派人去偷偷打探一下事情。地方上的案件就悬了,离京城几l百上千里的路,萧景曜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这些案子中是否有冤假错案。除非地方官员呈上来的案件和判决本来就很离谱,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不对劲之处。不然的话,想要查冤案,难度系数飙升。

但各地官员也不是吃干饭的,给出的判决肯定不会太离谱,都得根据《大齐律》来。萧景曜能做的就是,认真分析地方呈上来的案卷和判决,查看证据链是否充足,断案流程,犯人和证人的口供,以及最后的判决是否过重或是过轻。

萧景曜到大理寺时,两位大理寺少卿已经领着大理寺其他官员在门口等着了。

萧景曜当即沉下脸来,“新官上任,原官署官员不得大肆迎接,你们这是知法犯法?”

两位少卿脸色一僵,万万没想到萧景曜不吃这一套,方才接受大家的祝贺时,不是挺高兴的吗?

左少卿赶紧笑道:“规矩之外也有人情,下官们仰慕大人风姿,知道大人要来大理寺,大家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才自发前来迎接大人。京中这等事十分常见,不算破了规矩,还请大人息怒。”

萧景曜眼神四下一扫,最后落在刚刚说话的大理寺左少卿身上,略一思索就说出了他的名字,“何少卿,大理寺掌天下刑案,官员更要严于律己。若是大理寺官员不能以身作则,日后如何服众?”

何少卿讷讷不语,心中暗暗叫苦,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第一把火这么快就烧到了他们身上。

萧景曜见众人脸上都露出了不安的神情,这才淡淡道:“按照《大齐律》,官署原有官员大肆迎接新任长官,罚俸一月。你们可有不服?”

何少卿等人赶紧摇头,“下官心服口服。”

“不过,你们也是一番好意。”萧景曜话锋一转,又将话圆了回来,“本官刚回京就被陛下委以重任,日后更是需要大家互帮互助。法理之外还有人情,你们既然是为了迎接我而被罚了一个月薪俸,那我便自掏腰包将你们罚的薪俸补上。日后大家都是一家人,规规矩矩办事,认认真真干活,也好让其他同僚们看看我们大理寺官员的风采。”

其他人本以为自己这一个月的薪俸回不来了,没想到峰回路转,萧景曜竟然愿意给他们补上,家中日子不太好过的官员立即喜笑颜开,何少卿等人还想推辞几l句,萧景曜却摆手制止了他们,“不必多说,就按我说的办。今日下值后,我请大家去太白楼大吃一顿,还请大家务必赏光。”

两位少卿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苦笑。

这位长官可不是好糊弄的人,以后好好干活吧!!

清涴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