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逐光之蛾

如果不是潘朵拉星球的生物超出认知,朗月明甚至有一种回到过去地球的错觉。

……在夜晚降临之前,朗月明是这样想的。

森林的夜幕铺展的非常迅速。

短短的几分钟,落日的余晖便被深沉的黑暗所取代。

蘑菇们的菌环在黑暗环境中显得越发的明亮,把周围的环境照的通明。

即便如此,朗月明还是拿出了多功能工兵铲里面的军工手电。

军工手电位于工兵铲把手的末端——靠近铲子的那端是和把手连在一起军工匕首。

而军工手电的末端,则是一个电能打火机。

设计者可谓是物尽其用,没有浪费一丝一毫的空间。

夜晚的森林很是寂静,就连在白天一直发出奇怪声音的蘑菇们此刻也是很少发出声响。

他们似乎是在戒备什么……朗月明如此想到。

似乎是为了应征朗月明的猜想。

突然之间,所有蘑菇齐刷刷的蹲了下去,并且从菌环的下方探出细密的菌丝把发光的菌环缠绕了起来。

……蘑菇们是在遮挡菌环发出的荧光?

顿时,朗月明产生了不好的预感,速度极快的关掉了军工手电。

可惜为时已晚。

奇怪的声响通过“霓裳羽衣”传进了朗月明的耳朵。

——“霓裳羽衣”可以把人类很难察觉到的细微声音放大,同时也可以把对人体有害的巨大声响减弱。

短短几秒的时间过后。

数以百计的不明生物从周围的森林中飞了出来。

它们发出着鞘翅目昆虫独有的振翅声,由于数量众多,听起来不禁让人头皮发麻。

朗月明对鞘翅目的昆虫在心理上是有着抵触的。

但也仅此而已。

通过“霓裳羽衣”的夜视功能,朗月明得以看清这群“嗤嗤”作响的生物到底长什么样子。

整体结构类似地球的飞蛾,颜色灰白,体型相对平均,差不多都在10公分左右。

……飞蛾不是鳞翅目吗?

为什么能发出鞘翅目昆虫才会发出的“嗤嗤”声?

就算地球上飞蛾的体型增加个1000倍,也绝对不可能发出这样的声音。

对于这些问题,朗月明已经逐渐习惯了。

凡是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在心里告诉自己“这里是潘朵拉,不是地球”就可以了。

至于它们为什么会这样,那是生物学家们应该头疼的事情。

自己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浪费脑细胞。

这些飞蛾发出的声音虽然有些骇人,但是其本身却几乎没有什么攻击能力——它们除了在朗月明的周围飞来飞去,就是落在朗月明的纳米服上爬来爬去,和地球上的飞蛾基本无异。

最起码,穿着“霓裳羽衣”的朗月明,完全不觉得眼前的飞蛾能造成什么威胁。

对朗月明而言,是这样的。

对蘑菇们而言,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蘑菇们似乎很害怕这些飞蛾,不停的用菌丝缠绕在自己发光的菌环上,即便那些菌环早已显露不出荧光。

此情此景,朗月明自然是要帮蘑菇们一把的。

借助“霓裳羽衣”夜视功能,朗月明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信号弹发射枪。

即便是此刻怕得要死的情况,那只帮朗月明“拿”着信号弹发射枪的蘑菇依旧没有松开自己的菌丝。

朗月明过去拍了拍蘑菇的菌盖。

蘑菇先是害怕的一颤,随后又左右摇了摇硕大的菌盖。

可能是意识到了是朗月明,蘑菇没有反抗,松开了缠绕在信号弹发射枪上面的菌丝。

朗月明刚一拿走信号弹发射枪,蘑菇便把空余出来的菌丝缠在了包裹菌环的“茧”上面。

没有进行瞄准,随便找了个斜向上的方向,正准备发射信号弹,朗月明突然震住了——

一轮巨大的月亮正悬挂在朗月明的头顶。

有多大呢……从朗月明此刻的视角来看,这轮月亮占满了整个夜空。

给人一种随时都会砸下来的感觉。

有那么一瞬间,朗月明竟产生了一丝巨物恐惧症。

在月亮横向中间线的位置,有一轮同样巨大的黑色圆环,如同月球的腰带一般。

黑色圆环环绕在月亮的表面,给月亮平添了几分金属质感。

突然之间,朗月明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潘朵拉星球的月亮,该不会是一艘宇宙飞船吧?

虽然朗月明已经很多次的告诉自己,潘朵拉星球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星球,自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思考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这些事情交给相关领域的人士去苦恼就行,自己只需要找到蔚蓝。

但是,思考是身而为人的本能。

越是无知的人,越是不擅长思考。

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擅长动用自己的大脑。

朗月明自认不是什么知识渊博的人,但架不住来潘朵拉星球之前进行过系统性的培训。

一些朗月明在地球上绝对不会去主动了解的信息,就这样全部灌输进了朗月明的大脑,并且一次又一次的拓宽着朗月明对世界的认知,而这,也就致使朗月明在遇到认知之外的事情时,总是会忍不住的去思考——

为什么?

为什么月球在距离潘朵拉星球如此之近的情况下,没有被潘朵拉星球的引力撕碎?

难道说洛希极限在潘朵拉星球所处的空间不适用?

还是说眼前的月球其实是一艘宇宙飞船,所以才能在突破洛希极限的情况依旧存在?

……

经过反复的思考,朗月明最终否定了“月球飞船”的理论。

理由其实很简单。

如果潘朵拉星球的月球是一艘宇宙飞船,那么它完全没必要距离潘朵拉星球如此之近。

无论这艘宇宙飞船的动力是什么,总归都是要消耗能源的,把一艘宇宙飞船停在潘朵拉星球引力的范围内,无疑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去对抗这股引力的,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考量,都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除非这艘宇宙飞船不需要能源就能航行……

但这不符合逻辑。

朗月明可以接受一艘宇宙飞船烧煤,也可以接受有一种人类科技无法理解的装置能把非常日常的资源转换成庞大的能量……即便这种转换可能不符合“能量守恒”。

但是,朗月明绝对无法接受一艘宇宙飞船可以不需要能源。

由此一来,便只剩两种可能:

一种是月球距离潘朵拉星球很远,远到不违背洛希极限。

这个论点乍看之下没问题,却经不起推敲。

如果月球处于一个不违背洛希极限的距离,并且还能有现在看起来这么大,那么月球的体积将远超潘朵拉星球。

若是如此,之前在潘朵拉星球外太空的时候,早就应该察觉到月球的存在才对。

朗月明不觉得那么大的月球能被他们忽略掉……最重要的是,不可能被船长初霁忽略掉。

另一种可能,自然就是月球真的距离潘朵拉星球很近,近到突破洛希极限,却因某种未知因素而没有被潘朵拉星球撕碎。

就比如,那轮诡异的黑环。

在地球上时,环绕“黑月”的黑环被人类研究了几百年,都没有取得一丝一毫的进展。

来到潘朵拉之后,黑环更是一次又一次颠覆着朗月明的认知。

如果“太阴”号的残骸以及众多逃生舱落入森林后没有产生任何动静的原因,真的是因为黑环在背后起作用,那么朗月明有理由相信,这些黑环可以做到让月球不受潘朵拉星球引力的撕扯。

但这样一来,就又会出现和“月球飞船”论同样的问题……

在能想到的所有可能都被自己推翻后,朗月明终于放弃了无意义的思考。

可能是为了宣泄心中的疑惑,朗月明将信号弹发射枪对准月亮后,扣动了扳机。

耀眼的红色光团瞬间点亮了周围的环境。

如同寻得生命之源。

飞蛾群瞬间离开朗月明和蘑菇们,呼啸着冲向夜空中缓缓下落的红色光团。

摆脱飞蛾袭击的蘑菇们悄悄松开缠绕在一起的菌丝,稍微露出一点里面的菌环,似乎是在打量周围的环境。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飞蛾都能争抢到光源。

一些较为瘦弱的飞蛾只能在飞蛾群的外围徘徊,在察觉到蘑菇们露出的荧光后,外围的飞蛾又迅速靠了过来。

吓的蘑菇们赶忙又把菌环缠得紧紧的。

直到此时,朗月明才算基本确定。

蘑菇们的菌环,不是用来恐吓敌人的,也不是用来交流的,而是用来感知周围环境的。

所以他们才会在遇到逐光的飞蛾时表现的如临大敌。

不过话说回来,那群飞蛾对光源的渴望程度远远超出朗月明的认知。

地球上的飞蛾会靠近光源并不是它们喜光,而是它们需要依靠光线进行导航,然而眼前的这群飞蛾,似乎并不是在依靠光线的进行导航。

如果他们是在依靠光线进行导航,那么当蘑菇缠住散发荧光的菌环,朗月明关闭军工手电后,飞蛾还继续飞过来的概率是很小的,就算飞过来了也不应该长时间的待着不走。

比起继续待在黑暗中,它们更多的应该被朗月明头顶的月亮所吸引……但是很明显,它们对月亮发出的光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

那它们寻找光源的意义是什么?

就在朗月明又要陷入沉思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大腿被推了一下。

回头一看,果然是一个蘑菇。

不止一只,其他蘑菇也在用菌丝拉拽朗月明……似乎是想让朗月明趁着飞蛾逐光的时机抓紧时间离开这里。

朗月明也没有推辞。

最后望了眼快要落到地面的信号弹。

耀眼的红光之下。

十几只最靠近信号弹的飞蛾正在发生着惊人的蜕变。

它们的身体逐渐变得透明,并且散发着淡紫色的光芒……就像是吃饱喝足的小精灵一般,懒洋洋的向着森林的深处飘荡而去。

而那些没有完成蜕变的飞蛾,则还在继续争抢那团越来越弱的红光。

……

或许,是朗月明想的过于复杂了。

生命存在的根本就是要获取能量。

只不过,不同的生物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

有的生物从雷电中获取能量,有的生物从金属中获取能量。

自然而然,也存在着从光中获取能量的生物……

——逐光之蛾,食光而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