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向往大城市

“都督,城门吏来报,蜀王李恪,已入洛阳。”

屈突通抬起头,满面皱纹的额头,浮现一道深深地悬针纹。

“蜀王李恪?这位如今可是炙手可热,他来洛阳做什么。”

通禀之人低声道:“都督,会不会是为了直道的事情?”

屈突通闻言摇头,道:“直道的事情,不是蜀王负责,而是房遗爱与将作大匠阎立德。”

没错,如今房遗爱也算是独当一面了,谢昭让他来负责直道的事情,为的就是历练一下,让他有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才能。

思忖片刻,屈突通道:“派人好生保护,若只是路过,不用惊扰。”

“喏!”

屈突通独自坐在公廨里,叹了口气,冷笑一声,低声道:“也不知贾敦颐那个老狗,会不会借着这个机会去攀附蜀王。”

洛阳是个特别的地方,有都督,有司马,却没有刺史。

李世民还未上位的时候,便是洛阳都督,掌管一切大小事务,有刺史与没刺史没差别。。

李世民上位之后,也没有封刺史。

这大约是一种心理作用,让他觉得,派个刺史没必要,还不如让屈突通总揽一切,来的便利。

后来,便有了贾敦颐。

贾敦颐这个人看似清廉,实则贪得无厌。

他多次担任曹州刺史,都认为他作风廉洁。

入朝为官时,曾经所有家当出行,只有一辆车,十分破旧,马瘦弱缰绳松,路人都不知道他是刺史。

任刺史一段时间后,任洛阳司马。

一个真正清廉的官员,绝对不会惺惺作态,处处标榜。

就算是陆德明、李纲这种大儒,也不屑做这种事情。

世人尊敬的孙思邈,更是没事就去逛逛青楼,也没有人说什么。

所以,贾敦颐这番标新立异,实则是心中有鬼。

所以,屈突通很看不上他。

洛阳司马,掌管刑名,可谓是位高权重,曾数次与屈突通作对。

屈突通本来对他没什么兴趣,直到贾敦颐上表,说屈突通出身蛮夷,以他为都督,乃是危害大唐之举。

从此以后,两人就水火不容了。

对于皇帝来说,文臣与武将相持是一件好事。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贾敦颐不该拿血脉说事。

谁不知道,李家有胡人血脉,你这么去说屈突通,岂不是连李家也骂了?

好在李世民心胸宽广,没有追究,不过也没给贾敦颐好脸色看。

如果不出意外,他这辈子得最高成就,就是洛阳司马了。

对于一个有抱负的文人来说,这自然是倍受煎熬。

所以,但凡有一丝机会,他都不会放弃。

他得到消息的速度很快,只比屈突通慢了一会而已。

他当即决定,去拜访蜀王。

蜀王如今如日中天,据说皇帝特别看好他,手中有掌握着那南山集团的财富,只要有他相助,自己必然飞黄腾达,他日登阁拜相,也非不可能。

为了保持自己穷困潦倒的形象,贾敦颐特意穿了一件比较破的袍子,拎着一盒子点心,抱着一张画卷,独自一人,就去了客栈。

悦来客栈,鼎鼎大名!

一行五人一狗,开了两间房。

对此,李恪颇有微词,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必须要自己单独住。

当然了,他也一直都是这么住的,无论是宫里宫外,都是一个人住。

对此,谢昭严词拒绝,给出的理由很扯淡。

没钱!

无可奈何的李恪绝望的看着大师伯,师伯的笑容就像是一只狐狸。

“放心吧,师伯是个好人。”

好人不好人的李恪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这位师伯绝对不是一般人。

一般人能一个半时辰从长安到洛阳吗?

一般人能顶着寒风跑了几百里地连发型都没变化吗?

所以李恪很害怕。

谢玄嘎嘎怪笑,如同怪蜀黍,吓得李恪心惊肉跳。

谢昭无奈道:“堂兄,不要吓他,小孩子不禁吓。”

李婉顺已经恢复了一些,坐在边上大快朵颐。

太阳正好,小家伙的恢复能力毋庸置疑。

他们坐在二楼的包间内,可以尽览长街景色。

谢昭见谢玄往下楼下看了一眼,不由笑道:“多少人?”

谢玄微微一笑,道:“大约二十几个。”

“心怀不轨?”

“不算吧,算是保护咱们的。”

谢昭点了点头,公孙洛与李恪顿时紧张了起来。

“夫君,是有人盯上咱们了?”

谢玄道:“不必紧张,这些人就算是心怀不轨,有某在,他们也伤害不了你们。”

这话说的霸气,也是事实,真要让这家伙放开了下手,洛阳的人还不够他一个人砍的。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征发民夫一百多万,死者十之三四,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修建了洛阳城。

洛阳是隋朝的第二大城市,在隋末唐初经历了战火洗礼。

王世充投降的时候,洛阳城内没有经历大规模战火,保存还算完好。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认为“洛阳土中,朝贡道均”。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洛阳地处天下的中心位置,全天下的人们来洛阳朝贡,路途都差不多”。

从李世民开始之后的大唐天子,就在隋炀帝修建洛阳城基础上,不断扩建洛阳城。

如今南山集团更是承建了直道工程,洛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将来,这是一座不逊于长安的雄城。

洛阳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曾经繁荣了上千年,工商业十分发达,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作为陪都,洛阳拥有长安所不具备的优势。

这里,几乎算得上中原的核心之处,只要经略好了,带来的好处不可估量。

不过中国人都有个毛病,喜欢往帝都跑,古往今来,莫外如是。

后世之人也是如此。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很“主流”的答案,即北上广的机会多、竞争平等,老家靠关系。

对于这个答案,咱们只能呵呵了。。。。。。

这绝不是真正的原因,至少不是北漂族的普遍原因,很多人去北京,并非是真正知道自己所需的东西到底在哪,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其实看看真正拼死想留在北京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家在农村的,甚至可能连县城都不是,于是走出去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既然要走出去。

去哪?北京!

多么高大上的地方,遍地黄金,于是走乎!

这并不难理解,也完全合情合理,但请不要总拿所谓的“老家靠关系”来为自己做借口,当然,有关系好办事,没关系难上难,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可是你真的就认为自己是个被别人各种下三滥手段给坑死不偿命的隐形金子,非要到北京才能发挥出光芒?

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我只能告诉你,你就算到了纽约,也不过是个洗盘子的命。

一些既没文凭又没技术的人,嚷着要去北京,ok,去吧,男的去了在火锅店切菜,女的去了在夜场出台,这就是机会吗?

去北京,就像农村里很多人过年必须开着车回去一样,是一种面子,是一种荣耀,哪怕在北京啃着树根,回去了也有吹嘘的资本有多少人是真正在别的城市施展不开手脚而去的北京?

乐观一点吧,5,悲观一点吧,1杭州、成都、武汉、苏州这些都不说了,哪怕你就去你所在的省会,机会对你来说也是大把的,真的每个年轻人都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横溢到纵观职场没有你的位置?

好好踏踏实实的充实自己,妄图把自己扔进金色染缸洗个澡出来就能变金子的想法是可笑的,你只有成为了金子,才会闪耀出光芒,否则永远只是一粒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