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蟠桃大会,梅开二度 2

如果说近几百年来“蟠桃大会”确实是举办过两次,那么要解开这个时间上的矛盾就不难了。悟空的这个五百年的数据是错的。其实悟空这个人没什么时间概念,他把被压五行山之前的所有事情都说成是五百年前的了。比如,第十四回中,【行者道:“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据花果山称王为怪的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似你说这般到官,倒也得些状告是。”】其实,悟空在花果山为妖至少是在八百年前。因为,从上天庭为“弼马温”到被压五行山至少经历了两百多年。其中在天庭做了半月的“弼马温”,半年的“齐天大圣”,在老君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天,总计大概在二百五十天左右,也就是凡间二百五十年左右。(正是由于天庭的二百五十多天的生活给悟空造成了错觉,使自己的时间概念少了二百五十多年。)按照悟空自己的说法,再加上在五行山的五百余年,应是八百年之数。

再比如,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这里提到的五百年前,也应当至少是八百年前。但是,这个被压五行山五百年的时间概念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很显然,不可能是自己计数的。悟空曾对观音菩萨说过,被压期间没有人来看过他。也就是说没有可能是别人告诉他的。观音菩萨来看他的时候,悟空已经知道这个五百年之数了,也不是观音说的。那会是谁呢?想来想去,只有可能是五方揭谛和五行山山神。因为他们是负责监押悟空并提供悟空日常饮食的,只有他们可以日常接触悟空。他们是如来的人,只他们有可能说出这五百年之假数。他们为什么要造假呢?就是为了让悟空在西天路上有恐吓牛鬼蛇神的资本,好让西行之路变得坦荡。因为五百年前的“大闹天宫”才是真正的“大闹天宫”,才是西天路上令群妖们如雷贯耳的惊天大战。相应的那次成功的“蟠桃大会”,就发生在五百年前。

刘伯钦的六百年之数是真的。孙悟空打闹天宫是发生在六百年前。相应的,那一次失败的“蟠桃大会”也就发生在六百年前。龙王的话也是假的。悟空总是被人骗,亏就亏在没文化上面了。龙神一族在整个《西游记》中的表现是非常令人生疑的。这个问题我们权且放过。在这里,别的先不说,龙王的水晶宫里面挂的这幅“圯桥三进履”的画就有问题。一个万劫不移的仙族大龙神,家里干吗挂一副修炼得道才几百年的后辈张良的画?其实“圯桥三进履”之时,悟空就在花果山为怪,可惜他不关心时事,不学习文件,不读书、不看报,天天在花果山聚妖为乐,致有屡次被骗之苦。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修道事件,三界一定会有所流传,但是这些悟空都不关心。“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蟠桃大会”失败的真正原因。“蟠桃大会”失败的真正原因就是蟠桃没有了。前面分析过,悟空是偷吃过蟠桃,但这不是导致大批量蟠桃失踪的真正原因。蟠桃到底去哪儿了呢?玉帝摘走了。这一次失败的“蟠桃大会”完全是玉帝亲自导演的一场阴谋。悟空很不幸地被选中做了男主角,果然做导演的没一个是好人。其实,玉帝早就对如来起了戒心。这次天产石猴孙悟空在三界之内上蹿下跳,折腾个没完,却偏偏又说不清来历,道不明身世,如来早就进入了玉帝怀疑的视野。玉帝出手虽然在如来之后,但是防范之心早已有之。于是,玉帝利用了朝中的局势,诱悟空深入天庭。悟空官封“齐天大圣”时,正式成为了玉帝的御用男主角,成为了一颗合格的棋子。没想到,悟空无意之中做了一回“谍中谍”。不得不佩服玉帝这种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化险为夷、遇难呈祥的高超本领。

老天师许旌阳真人在朝堂上参了悟空一本,本是发泄他对这个游手好闲的小青年的不满的。没想到,让悟空得了一个打理蟠桃园的重大差事。这恐怕出乎所有神仙的意料。这其实本就是玉帝计划好了的一步棋。悟空到任后,发现蟠桃还没有成熟,于是悟空每隔三五日去一次蟠桃园,看看桃熟了没有。终于有一天,【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心里要吃个尝新】。然后,才开始了他的偷食蟠桃计划。其实,悟空那么多天在等待蟠桃成熟的过程,并非没有蟠桃成熟,而是都被摘走了。那棵老树上的大株蟠桃其实是故意留下来给悟空偷的。一方面,为了不让悟空过早地起疑心;另一方面,桃子被偷了,还缺一个偷桃的贼。这个贼角色,就由孙悟空来领衔担当。“一次做贼,终身是贼。”尽管孙悟空只是偷吃了几回蟠桃,但是,实在对不起,所有丢失的蟠桃都赖在你身上了。

桃子接二连三地大批失踪,肯定会让桃园力士发现的。悟空当然也随之发现了这个问题。依悟空心高气傲的逞能个性,当然不会立即上报。当然要等贼到案了再奏报玉帝,这样也好显示自己的能耐呀!否则,桃子看不住,贼也抓不着,让玉帝看扁了。更重要的是,悟空根本不知道蟠桃对于天庭的重大意义。说到底,还是没文化啊!当然,天庭突然之间要举办“蟠桃大会”,是悟空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事前没有任何征兆,连个会议筹备通知都没收到,悟空好歹也是蟠桃园主管呀!这个突然袭击让悟空措手不及,打乱了他“先捉贼,再报案”的既定方针。而且,这个“七衣仙女”直接去蟠桃园摘取蟠桃的做法有点奇怪。按照想象中的做法,应该是事前给悟空发个大会筹备的懿旨:“着尔等三日内备足大桃、中桃、小桃各若干,径送瑶池以备‘蟠桃大会’之需。不得有误。”这样办事才有一点皇家的气象,哪有直接派人去园中摘桃子的?除非领导已经不再信任你了。

如果说,蟠桃不是被玉帝故意盗走藏起来的,那么紧接着一百年后的“蟠桃大会”上的蟠桃是哪里来的?蟠桃园丢失了所有的大株蟠桃,中小株蟠桃也只剩下两三篮,还被仙女们都摘走了。要是等下一次桃子成熟,至少也要三千年。可是一百年后的“蟠桃大会”上,八戒同志还吃得那么开心,以至于高兴过了头,闯下了大祸。桃子不是玉帝拿走的,还会是谁拿的?

那么玉帝为什么要盗走蟠桃、嫁祸悟空呢?这是一石三鸟的“借刀杀人”之计。

第一,这是查清悟空来历的需要。悟空来历不明,查无可查,是玉帝的一个心病。只能诱敌深入,通过陷害悟空,逼幕后黑手现身。敌暗我明,此乃玉帝的“打草惊蛇”之计。在降伏悟空的过程中,玉帝已经成功地排除了对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的怀疑。因为,他们先后出现并出力抓住悟空,撇清了与悟空的关系。玉帝怀疑的视野中,只剩下如来一人。

第二,这是化解朝廷内政危机的需要。在天庭围剿花果山的战役中,暴露出了天庭内部的诸多矛盾。一个小小的天产石猴,李天王久战不能取胜,不管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说明天庭的战斗力非常成问题。文臣武将,面和心不对,貌合神离,明争暗斗。李天王在前线剿匪,后线的文官站在南天门看笑话。除了太白金星出谋划策之外,其他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他到底是真心为朝廷分忧,还是捂盖子另有所图,恐怕玉帝也是心中有数的。奈何天庭神仙众多,却无人能与玉帝分忧。要不是观音菩萨打算出手,太上老君恐怕还要继续装作世外闲人,看李天王的笑话。从后面取经路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实际上李天王和太上老君政见不一,是官场夙敌。

为了能够扫除官场积弊,使朝廷的气象焕然一新,玉帝打算给列位臣工敲敲警钟,让这次的“蟠桃大会”流产。借此机会请各位清醒清醒,到底是在为谁办事?各位神仙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处境,玉帝不是没有办法约束你们的行为。正所谓,百官笼中鸟,皇帝掌中任起落。玉帝此处化用了“釜底抽薪”之计。

第三,这是打击佛派势力,收回其国民待遇的需要。这个目的是终极目标。天庭让六百年前的“蟠桃大会”流产了,但是在五百年前又补办了一次“蟠桃大会”。这说明,玉帝不是真的想对付天庭诸仙,敲敲警钟也就罢了。但是,五百年前的“蟠桃大会”却是没有邀请诸佛到会。这就暴露了六百年前“蟠桃大会”流产的真正原因。否则,第二次补办为何不邀请诸佛到会?于是,佛派就让文殊菩萨的青狮前来大闹天宫,以示抗议。玉帝派出十万天兵前去围剿,差点没让青狮一口吞掉这十万天兵。于是,玉帝关闭南天门,不征不战,让你们去自生自灭吧。佛派也很无奈。和对付天庭诸仙的敲山震虎式的“釜底抽薪”之计相比,这次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计。

自此“蟠桃大会”及大闹天宫的所有疑团都已解开。有人说,既然玉帝明知如来的“东扩计划”,为什么在取经路上却少有反抗呢?其实,真正的高手过招已经结束了,只是你还没有发觉而已。玉帝在“蟠桃大会”上已经出手完毕了,就是取消佛派的仙籍,收回他们的国民待遇。对于这一招,佛派的反抗也很无力。应该说,玉帝是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既然战争已经结束,如来已经输了,那还取什么经啊?是不是多此一举呢?任何战争的目的,都是要回到一个地方——谈判桌。谈判桌是结束任何战争的最后阵地,没有进行过一场彻底的谈判的战争,是不会真正的结束的。不错!取经的本质就是谈判!此为如来使的“瞒天过海”之计。围绕着这场谈判,前前后后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印证出了谈判进程之艰辛,就与当年中国的入世谈判之艰辛一模一样。多少次,谈判代表都卷铺盖走人。又多少次,走了又回来。每一点点的进步,都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艰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