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两军交锋

第三百七十六章两军交锋

呜呜——

沉闷的号角声响起。

阳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紧闭,城头上的守军将士同时作出应对。

落石、滚木这些防守用的必备物品,早已经准备妥当,并不需要临时搬上城头。

守城将士背着一捆捆羽箭,每个箭垛后方都放下一捆。

负责射箭的弓手,看着身旁的羽箭,双手直发抖。

一捆羽箭少说也有五六百支,这么多羽箭射出去,他们还不得累个半死?

朝廷应对豫州军攻城的准备,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充足了。

射速快的弓弩,则被分派到了重要的位置。

另外为了防止敌军用羽箭压制守军,趁机派士兵攻城,每面城头都站着一百具甲禁军。

厚实的盔甲从禁军的头顶一直包裹到脚底板,寻常羽箭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城内的虎贲军稍显忙乱,只见上千名虎贲用粗木棍抬着沉重的石块,慌慌忙忙朝城门赶。

他们要在敌军攻破城门前,用石块将门洞堵死。

四百二十三名侯爷兵,向天子宣誓过后,便分成两拨亲自登城作战。

面对强大的敌军,虎贲军、飞豹骑、禁军将士,展现出了职业军人应有的素质。

朝廷实行世兵制,他们除了临阵杀敌,建功立业外,没有其他出路。

张凝儿领兵包围阳城后,没有立即发动攻击。

十五万大军在阳城四周扎下营寨。

军寨布局有序,互为犄角,攻守兼顾。

刘辨望着城外豫州军搭建营寨的场面,开口向庞统问道:“庞士元,你看城外豫州军的营寨是否有问题?”

庞统伸直自己的胳膊,立起一根食指,比照着豫州军的望台,估量了一下每座营寨的大小。

“陛下,每座营寨宽约八十丈,布局有序,臣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

他测算敌营大小的方法,使用的就是《周髀算经》里面的勾股理论。

《周髀算经》成书距今还不到三百年,他能获取此等奇书,也是因为他出自荆州庞氏,因此享受到了身份所带来的好处。

庞统展露的这一手,着实令众人大感惊奇。

陈群和贾诩对他也高看了许多,他们并非不懂庞统的方法,只是心算速度比他稍慢。

庞统比了比手指,张口就得出了结论。

这么快的速度,世所罕见!

刘辨听了庞统的话,笑着摇头:“八十丈宽的营寨,住有一万余名士兵,朕看大有问题。”

“豫州的瘟疫还没完全控制,如此大的居住密度,如此多的士兵,简直就像个炸药包,一旦发生瘟疫,不用朝廷出兵进攻,豫州军就能发生惨重伤亡。”

众人闻言喜形于色,根据朝廷掌握的消息,豫州确实没有完全控制瘟疫。

这么说的话,城外的豫州军聚集在一起,还真是件危险的事情!

刘辨安排完守城的事情,转身返回了县衙。

第二天,城外的豫州军仍然没有攻城的意思。

一名使者携带着张凝儿的书信,乘坐吊篮登上了城头。

使者跟随禁军来到刘辨的面前,双手呈上了书信。

刘辨打开信封,看罢信上的内容,忍不住笑了出来。

张凝儿在信上劝他离开阳城,双方休兵。

还想请万年公主,出嫁袁术的儿子袁耀,两国互为秦晋之好。

“哈哈哈,真是笑话。”拍了拍御案,刘辨哈哈大笑。

他都怀疑是不是和袁术有关系的人,脑回路都和常人不一样。

袁术建立的帝国,名叫大成,年号仲兴。

仲代表他在家中兄弟中排行第二。

这个仲兴的年号,几乎就是故意给袁绍看的。

使者见刘辨发笑,吓得背后冷汗直冒:“陛下,圣女以百姓为重,不愿与陛下开战,还请陛下三思。”

刘辨扔下信纸,斥责道:“袁术身为逆贼,不敬君父,荒淫无度,苛待百姓,朕怎能将自己的妹妹下嫁给此人的儿子?”

“张凝儿身为张角之女,侥幸活命至今,不思反省罪责,从贼作恶,罪不可恕。”

“她若率军来降,朕还能留其全尸。”

“朕不愿杀戮无辜,你退下吧!”

“陛下息怒,臣告退。”使者倒退着离开了大厅,出去时身上的衣衫都湿透了。

这次出使阳城,能活命已经是缴天之幸,他也不敢奢求汉家天子能答应圣女的提议。

使者离开阳城不久,惨烈的攻城战就爆发了。

马云禄披挂上阵,以贤德妃的身份亲自督战。

顺淑妃贾文在城内安置伤兵,抚恤士卒,获得了许多将士的赞誉。

正在刘辨耐心等着城外发生瘟疫的时候,韩龙神情慌张跑到他面前:“陛下,豫州军造出了攻城塔!”

“庞德将军、魏延将军正领着将士们,与敌军在城头厮杀,胜负难料。”

刘辨从御案后走了出来,当即命令道:“韩龙,你快去仓库将石油取来,带人焚烧掉所有的攻城塔。”

韩龙脑子变得一片清明,他怎么把守城利器给忘了?

“陛下,末将这就去办!”韩龙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一千余名禁军在他的带领下,一手持火把,一手持陶罐,悍勇冲上了城头。

张凝儿坐在宝车中,远远望着城头上的战斗。

经过弘农城下的惨败,她吸取了不少教训。

事后听到朝廷大军,利用攻城塔让张济叔侄吃尽了苦头,她对攻城塔也生出了兴趣。

豫州匠作营在她的命令下,仿造出了攻城塔。

她率领大军围住阳城,却不立即发动进攻,就是在等待攻城塔的到来。

三丈高的攻城塔顶部与城头平齐,豫州士兵通过塔内的木梯,迅速登上城头与守军展开了厮杀。

狭窄的城头,挤满了双方的士兵。

她手握十五万大军,昏君手中只有四五万兵力,胜利早就属于了她。

张凝儿白皙的脸腮上,浮现出了淡淡的桃花红。

她正处于女子最美妙的年纪,似乎每月容貌神韵都着些微的变化。

一袭泛着金光的黄稠裙,映衬得她额头还有些桂花黄。

黛眉横如远山,唇如丹蔻。

巴掌大小的双脸,把女子喜爱的颜色都占齐全了。

她随手将黑亮的长发盘在了头顶,伸手摸了摸白玉制作的发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