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取用于民

第二百六十三章 取用于民

刘辨跪坐在大殿右侧首位,手按长剑,昂首前视,静静听着众人的争论。

廷尉杨彪出声反对自己,这让他有些意外。

杨彪出身弘农杨氏,年龄已老,不参与朝廷争斗。

尤其是发生了朝中大臣,私下收受袁术贿赂的事情。

杨彪大多时候都保持沉默,日常公务也是由属臣刘诞负责。

今天出声反对朝廷发布债券,应该也是出于公心。

所以刘辨并不生气。

大殿内的三公大臣形同虚设,上朝基本等于打卡。

九卿在大殿上因为债券的事情,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派以大司农伏完为首,出声支持。

另一派以廷尉杨彪为首,提出一系列质疑。

陈群耐不住寂寞,站起身来代表大司农伏完,向对方反驳起来。

陈群道:“杨廷尉因为担心朝廷无法偿还欠款,而放弃救助百姓,防治瘟疫的大事,无异于因噎废食。”

陈群的话说得太过直接,细琢磨还有不敬的意思。

杨彪的属官廷尉左监刘诞,呵斥道:“陈群,你太无礼了,杨廷尉乃是为朝廷颜面着想,岂容你羞辱!”

陈群欠身朝杨彪拱手行礼:“杨廷尉,朝廷掌控八十三万百姓,秋末便会有三十余万税收。”

“还有屯卫缴纳的四十万石官粮,加上酒泉郡煤矿获取的利润,足以偿付这笔欠款。”

“尚有不足的话,也可以发行二年期,三年期债券,延长偿还时间。”

听了陈群的话,之前反对的官员,重新考虑起了发行债券的可能性。

按照朝廷目前的经济状况,似乎不存在逾期偿还债券的可能。

廷尉杨彪出声道:“其实,老臣反对朝廷向民间富商借钱,是担心朝廷尝到甜头,一发不可收拾,任意挥霍,导致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彻底失去人心。”

“到那时,如何能还得上借来的钱财?瘟疫固然可怕,但借助债券,盘剥天下百姓的朝廷,比瘟疫更加可怕。”

刘辨承诺道:“杨廷尉放心,自今日起,我等确立规矩,朝廷放出的债券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朝廷获得的税收和偿还的欠款,每月定期公布。”

“百姓明确掌握朝廷的经济状况,清楚钱财的产出和流向,朝廷也不敢毫无理由,贸然增发债券。”

满朝文武交头接耳,震惊之色不亚于让穷乡僻壤的老翁,上朝听政……

战乱年代,朝廷的钱粮储备情况,乃是头等机密,怎么能公布于众呢?

大司农伏完提醒道:“翼州袁绍,豫州袁术,荆州刘表等人都比朝廷强大,此举极有可能惹来他们的轻视。”

刘辨笑道:“我们藏着掖着,他们也能推算出来朝廷的税收状况,与其如此还不如光明正大公布出来。”

“只要百姓心向朝廷,将士用命,袁绍等人不足为惧。”

太尉皇甫嵩,带头承诺:“老臣愿与长安城共存亡!”

皇甫坚寿、庞德等将领愤然起身,高声道:“我等愿与长安城,愿与太尉共存亡!”

满朝将领同时出声,洪亮的声音在大殿内荡来荡去,格外振奋人心。

长安城四万守军实力强大,武装备精良,足够抵抗周边威胁!

一众文官受到感染,变得激动起来。

“有了众位将军的承诺,朝廷适当发布债券,何愁不能靠药草,收拢 天下民心。”

“我等赞同大都督的建议。请陛下下旨,发布债券!”

刘辨点了点头。

珠帘后的皇帝,清了清嗓子:“众位爱卿忠心为国,齐心用命,朕意甚慰。下旨,十日后发售四十万债券,一年后百姓可得一成酬劳,债券售完为止,不得超发。”

文武百官躬身听令,对于债券的发布充满了期待。

有了这笔钱,许多需要用钱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听起来朝廷发布四十万债券,债务负担有些过于沉重,毕竟数目已经接近了每年的税收。

满朝文武,却没有人出言反对。

朝廷借取的这笔钱,不同于大兴土木,用掉之后还要从其他税收中弥补。

这笔钱大部分都将用于筹备药草。

只需半年,积压的药草,就会被天下诸侯抢购一空。

到时收回成本,朝廷额外偿还百姓一成利润即可,财政压力并不大。

最大的可能是朝廷非但不需要自掏腰包,还能从周边的诸侯手中赚取一笔小财。

皇帝宣布完结果,满朝文武讨论起了人员任命的事情。

债券的防伪问题,可以借鉴商行发行的银票,操作起来没有太多难度。

刘辨向朝廷举荐了杨彪和伏完二人,共同负责此事,百官一致赞同。

大司农伏完乃朝廷皇亲,威望素著,让他出面能够增加百姓对债券的认可度。

廷尉杨彪出身自弘农杨氏,人脉广,利用家族关系,可以轻轻松将债售卖出去。

债券发布当天,凉州来的一众世家子弟们踊跃抢购。

四十万债券数额过大,朝廷治下的富商只吃下了一半债券,另有二十万债券积压在了廷尉杨彪,和大司农伏完的手里。

两个老头每天为这事,愁得夜不能寐。

杨彪利用族中关系,将朝廷发布债券,利润丰厚的事情散布了出去。

一月后翼州、豫州、荆州、益州、扬州、兖州等地的富商,大老远跑来长安抢购朝廷的债券。

为了拿到更多的债券,不少富商当场打了起来。

他们看上的可不是那一成的利润,而是希望将来在长安的生意,能够受到朝廷的关照。

四十万债券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抛售一空。

数千名百姓围在长安县衙前,看着官府张贴出来的告示,心里无比踏实。

“上面说朝廷将借来的三十万两银子,用来筹措药草,准备瘟疫爆发后,救济天下百姓呢!”

“看下面!朝廷要花费十万两银子,招募能工巧匠,在城内修建路灯和下水道,还要建造用来交易的东西两市!”

“乖乖!陛下借了这么多钱,都用在百姓身上了,真是千古圣君啊!”

“是啊!是啊!前段时间官差劝我们开荒种草药,我们还不理解,现在真是悔不当初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