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梓潼妙手治霍峻,轻车快马入绵竹。

建安二十年,冬月,既望。

流星碎空,溅落如雨。

天象:荧惑犯参。

参宿,对应益州分野。

荧惑,乃火星别名。

古人观天应命。

此等星象一出,天下震恐。

成都、武担山上。

群儒荟萃,皆是对此星象,各有解读。

蜀中向来好巫妖之术,此中儒生也大多是谶纬学士。

每逢天象大变,地理异动,总会有人借此揣测天命,抨击刘备。

张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为蜀中最著名的谶纬学家,他的话在群儒之中最有公信力。

一群失意的儒生,写写文章、抨击国运,仇国之心,昭然若揭。

“荧惑犯参,其意:国中将有谋逆之变,吾观天象,其兵大连精,四方相射,王者不安,转徙宫室。”

“此乃,汉魏易代之时,有识之士,当明哲保身。”

“若追随炎汉落日余晖,恐怕性命不保。”

群儒闻言长拜,皆曰:“张公,所言是也。我等终生不仕刘备,只待魏公到来。”

言谈之际。

又有人云:“刘备,当何年失国?”

张裕笑道:“刘备,其名意味为准备。刘禅其名,意味禅让。这岂不是天定的,刘氏要准备禅让国土于大魏呼?”

“依吾看来,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国祚尽矣。刘备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国将覆灭。”

“善!”

蜀中儒生们闻言满脸欣喜。

崇拜的看向张裕,眼中满是对大魏易代的憧憬和狂热。

群儒面向邺城,伏地长拜。

高山寒云下。

尽行人臣之礼。

“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

“代汉者,当涂高!”

“涂高者,乃大魏天命也!”

“天祚大魏!”

……

蜀中,一场荧惑天象,引得四方扰攘。

民间各传谣言。

皆曰:“刘氏将亡,汉道已终,大魏将兴。”

掌握着舆论控制权的蜀中儒林,极力散播着汉魏易代的消息。

这风头,甚至掩过了汉中之战。

曹操的战败,被这一场舆论风波轻而易举的抹去了。

坐在马车上的刘云听着街头巷尾的窃窃私语。

他打了个哈切,伸手从衣袖中掏出那块校事府的腰牌。

“又是校事府搞的鬼。”

掌握了舆论主导权,就是好。

黑的也能说成白的。

好在,刘备不是刘琮。

关羽、张飞、诸葛、法正,也不是蔡瑁、蒯越之徒。

想用这点小手段,就颠覆了西川,曹操那是想多了。

过不了多久,这些人该收拾的一个也跑不掉!

……

“师兄,梓潼到了。”

刘云走下马车,映入眼帘的便是高耸的梓潼城。

梓潼本属广汉郡。

刘备入蜀时,霍峻以数百人镇守葭萌关,屡次挡住刘璋、张鲁大军。

刘备感念霍峻守城之功,将广汉北部的领土,单独划分为梓潼郡,以霍峻为梓潼太守,也算表彰其功。

按照信中所说,霍峻应该会沿途保护好刘云安危。

众人在城下没等多时。

城上的中年军官便已瞥见刘云的车队,下城相迎。

这军官不过三十多岁,面相坚毅,棱角分明。

“来者可是升之?”

刘云从人群中走出,默默拱手。

“在下正是。”

霍峻上下打量一番,啧啧称奇。

“不愧是汉川英雄,果真轩轩如千里之马,谡谡如劲松下风。”

这两句,原本形容的是大汉名士陈蕃与李膺。

刘云见霍峻如此高抬,亦是谦逊道。

“将军谬赞了。”

“仰仗主公威名,将士用命,在下才侥幸破曹。”

“霍将军镇守葭萌,退敌白水。这才是护国卫土之功。”

霍峻见这青年恭谦有度,言辞守礼,更是欢喜。

“城外寒风正紧,升之旅途劳顿,先行入城吧。”

“某奉主公之令,沿途护卫。”

“宵小之徒,自不敢在某面前露面。”

刘云默默点头,与霍峻同行入城。

沿途,霍峻且行且说,尽将梓潼故事说尽。

“此县城,东倚梓林,西枕潼水,故而得名。古人称,此乃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

“其北有葭萌、剑阁、白水、关城四道关塞,地位尤殊。”

“主公在此划地为郡,亦是为防备益州北疆失火。”

“如今,汉川归蜀,梓潼郡便可撤去大半守军,某的压力也就减轻不少了。”

刘云与霍峻穿越城门,渐渐走入城中。

城内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蜀地商人从汉川运来货物,倒卖至成都南市,复返梓潼。

如此商旅发达,军政枢纽之地,真可谓蜀北锁阴。

刘备将广汉一分为二,让东州士管控广汉,令荆州人镇守北部的梓潼,也是存了心思的。

刘云细细游览,品味风情。

回眸之际,又想到一事。

“霍将军,近来可曾受伤?”

霍峻虽为守城名将,然而其寿数却是短暂。

如果刘云估算没错,他的命数,也就在这几年了。

霍峻闻言点头道。

“身在军旅,岂能安然。”

“某先前镇守葭萌关,亲自披坚执锐,大小战伤,三十余处。”

“不过,至今伤已痊愈。”

三十处创伤啊……

难怪你活不长。

在古代,最可怕的伤口,可不是刀剑所创。

而是战争带来的疫病、霍乱、痢疾。

患病者,常常不自知。

一旦迁延日久,等到病发,在寻良药,可就为时已晚了。

“将军若是信得过我,可否让我把把脉。”

话音一落,霍峻眼中略带疑惑。

“早闻天师道以符水救人,某不是米教众人,可不信这一套。”

刘云笑道。

“我道虽然也有符水救人之举,不过还是少数。”

“多数祭酒,仍是要学医的。”

“云在南阳跟随名师,凑巧学过几年针灸理疗之法。”

“将军不必忧心。”

霍峻好奇道。

“不知此南阳名士,是何许人也?”

刘云回答道:“我师曾任长沙太守,《伤寒杂病论》乃是其作。”

“南阳张仲景?”

霍峻欣喜不已,同州人士,他自然是清楚地。

“既是张神医的弟子,料想升之必得其真传。”

困惑全消,霍峻亦是引刘云入府。

安排小厮为刘云的护卫提供酒食过后,二人便进入内府。

刘云细细把脉。

又查看霍峻舌苔。

“将军平日可感腹痛多便?”

霍峻大为惊奇。

“升之所言皆是。”

“某自去年季夏开始,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下痢呕吐,终日不能进食。”

刘云观其面色憔悴,已猜出病症。

“好在不是疫病。”

“乃是痢疾。”

痢疾,乃是汉代多发病症。刘备晚年东征荆州时,就曾得此疾病。

夏秋乃炎热季节,军中饮水食物,容易滋生病菌。

古代军营亦是环境不佳,一人生病,全营受累,也很是常见。

霍峻守城一年多,尸体堆积,蚊虫四起,得了痢疾并不奇怪。

“升之既知此病,可有救治之法?”

刘云点头道。

“我亦是为了此事而来。”

“将军,口干低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此乃阴虚之象。”

他排开银针,吩咐道。

“备好热水。”

“将军且褪下甲胄,待我施针。”

霍峻对此深信不疑。

按照刘云吩咐,一概不问。

不多时,针灸用罢。

刘云施针之后,又写下额外药方,令下人蒸煮。

“将军当按我药方服用药汤,每日煮沸,饮下三大碗,不日病症即愈。”

“另外,城中将士,不可在饮用生水。”

“所吃食物,也当严格烹煮,不可生食。”

霍峻虽不懂医术,却听刘云之言,字字珍惜。

连忙令人抄录在策。

不多时,刘云取针。

霍峻起身服用汤药,顿时感觉肠胃舒畅不少。

“不愧是张神医的弟子。”

“治此顽疾,某又可全力征战了。”

霍峻起身长拜,端正行礼。

刘云连忙扶起霍峻。

“将军不必多礼,都在刘使君麾下,同袍之谊,本该相助。”

霍峻再三行礼,仍是被刘云扶起,他也不再坚持。

只是见此子。

有功而不自居,有劳而不怨任。

霍峻心道是。

天降此人与主公,真乃及时之雨也。

蜀中才子,只怕未有能出其右者。

“升之多才,将来必当为国之柱石。”

“此去成都,还望多多照拂犬子。”

霍峻之子,霍弋?

虽是良才,如今年岁应当还小才对。

霍峻见刘云没说话,又笑道。

“犬子年岁与少主一般,自某病重,主公便将他带在身边抚养。”

“其年岁虽小,可自幼还算机敏,可留在升之帐下听教。”

刘云闻言亦是没有拒绝,这是一個打开局面的好契机。

能与荆州人先巩固好关系。

天师道在成都就不至于孤立无援。

“霍将军放心。”

“既然将军有托,云,必定照拂周全。”

治好霍峻的顽疾过后。

诸人便在梓潼留宿。

此地界在荆州人掌中还算安全。

再往南走,去广汉就不好说了。

……

翌日,天明。

身体已然安泰的霍峻,主动出城相送。

一直送到涪县方才停步。

“过了涪县,便是绵竹。”

“张翼德的亲随,便在此地等候。”

“升之大可放心。”

刘云随行的护卫只有几十人。

不过在进入梓潼之前,蜀中各地的天师道信徒便已收到消息,提前聚集。

一旦风云乍起,刘云也能有所防备。

“去一趟成都,还要劳烦张将军亲自护送。”

“呵呵……主公也太过多虑了。”

霍峻摇头道。

“升之有所不知,这蜀中局势,不同往日。”

“近些天来,风云诡谲,难以明说。”

“你只管走金牛大道。各处邮驿,军师都有派人照应。”

“另外,切记,绝不可在雒城停留。”

刘云领会其意,雒城乃是东州士的地盘。

他也不想节外生枝。

“升之谨记。”

“将军就送到这里吧。”

“改日,北伐逆魏,云还想与将军并力杀敌!”

霍峻亦是抚须笑道。

“我料,这一日不远了。”

“升之,一路慢行。”

车马向南,入绵竹。

积善之人,必得天佑。

饶是广汉郡内阴云遮日。

刘云亦是轻车快马,风雨无惧。

“东州士,若要下手。”

“广汉郡,是最佳的埋伏地点。”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对付我呢。”

刘云坐在马车之上,单手把玩着刻有‘铜雀女’的腰牌。

风暴在益州降临。

刘云总感觉,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指引他去往成都。

而这漩涡的中心,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他也很好奇。

“你们越是不让我去,我偏要去!”

“我倒要看看,这昭昭天日之下,还藏着什么牛鬼蛇神!”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