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从粮本位到土地本位

李墨揉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年代。

因为太过沉迷的原因,李墨用了很多朱标看不懂的新词汇。

但是没关系,等写完之后改一改就好。

喝了口茶,李墨重新拿起毛笔,接着写: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红国的粮本位与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带来了什么。

百姓生活艰苦,但是国家获得了财富。

红国后来在北边的半岛上单挑十七个国家,同时继续进行工业化。

这段故事说起来很辉煌。

但一首雄壮的史诗下,有着一整个阶层的苦难。

只要是人,都不会喜欢贫困。

终于,在统购统销制度实行的几十年后。

1978年,注意,这是个很特殊的年份。

在这一年,小岗村的十八位村民,签下了“生死状”。

“将村内的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

从那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农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感谢小岗村那十八位村民,他们是先行者,勇敢者,探索者。

他们是值得上教科书的人物。(他们好像已经上了)

这时候的红国发生了变化,统购统销制度取消了。

取而代之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guwo.org 风云小说网

但请注意,货币信用基础的粮本位体系没有动摇。

同样是在1978年,shen圳拍卖出了第一块土地。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从这一天起,红国的货币体系从粮本位逐渐向土地本位过渡。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出来一个问题。

为什么红币要从粮本位转向土地本位?

原因并不复杂,有限的粮食已经无法支撑越来越大的社会财富。

再复习一遍我们上面学过的公式,社会财富相等于货币总量相等于信用基础。

有限的粮食无法让整个国家进行现代化升级。

举一个例子,2012年(以后很多数据都会拿这一年的数据来举例)

红国粮食总产量为5.89亿吨,换算成红币不到十万亿。

而同期红国货币发行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万亿。

这是很直观的说明,粮本位已经远远无法支撑越来越庞大的社会财富。

但是土地本位不同。

我们之前说过,红国是公有制经济。

在公有制下,全国所有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简单地解读一下,无论是集体土地,还是个人土地,都禁止交易。

同时,在国家征收土地的时候,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没有多少议价能力。

好了,我们接着说为什么红币的信用基础选择了土地本位。

因为土地价值高,支撑货币发行有着相当大的潜力。

没听明白?

没关系,我们可以详细解释,为什么土地价格高,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土地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

狭义的土地仅仅是指地方官府与朝廷通过招拍挂出让的土地。

也就是说,狭义土地指的就是单纯地地皮。

而地皮的作用一般是盖楼,比如说写字楼,居民楼,亦或者建设工厂。

广义土地概念就大的多,包括了土地上的劳动力资源与土地下面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在世界贸易中。

红国做为技术并不先进的国家,他所能在国际市场出售的商品。

理论上就是土地下方的矿产资源与土地上面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最后生产出来的初级加工商品。

这类商品并不需要很强的技术,很多国家都能做。

因此价格会被压得很低。

所以当出现九亿件衬衫换一艘战船的事情,请不要奇怪。

红国在参与世界贸易初期,只能用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去换高技术商品。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土地相当值钱,而且非常有潜力。

用经济的知识来解读,狭义的土地是指,地皮是红币国内信用的基础。

而广义的土地是红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信用基础。

现在,红币的信用基础必须要用土地本位。

这件事情已经明确了。

那么,如何顺利实现红币信用基础从粮本位到土地本位的转型?

红国高层制定了三个关键的政策,来促进土地市场的迅猛发展。

ps:感谢各位投月票的大佬,“白发三千丈”“永不放弃”

谢谢你们的支持。

老规矩,大家不用打赏,不要多花额外的钱。

另外问一下,为啥免费的评价票这么少,是看到最新一章的人很少吗?

求个评价票,谢谢大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