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西方文字

西方古代没有信史。

古希腊、古罗马没有公元前的纸质文献流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也只有零星的石碑、墙壁和泥板传世。

所以成书的圣经反而成了堪比信史的存在。

以至于后世某些人拿着经书对诸国大使高呼“这便是我们的地契”时,西方诸国哑口无言,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比圣经更古老的信史记载了。

可古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又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国度,后世考古也还原了这一点。华夏古代史书上也有关于西方世界的一些记载。

但没有古籍流传后世确实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而这些历史,只能从教会典籍中寻找蛛丝马迹了。

比如:犹大人书写圣经时用的是什么文字?

犹大人建国后在死海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筐古卷,上面抄写的经文,是用古希伯来文、亚兰文和希腊文,三语同写。他们信誓旦旦的说,经过炭14检测,发现文稿书写于公元前200--公元68年之间。

至于为什么后世才创造出来的希腊文出现在公元前200年的文稿上,暂且不论,我们先说一下圣经的成书过程。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只在希腊与罗马传说中广泛存在,在圣经中却语焉不详的民族---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原本生活在黎巴嫩、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自称迦南人。他们从游牧走向定居不是因为农耕,而是因为经商。因为靠近地中海,迦南人从海底采取海蚌,从中提取鲜艳的紫红色颜料,然后用它们染成花色的布匹运销地中海各国,因此也被希腊罗马沿岸居民称为腓尼基,意为“绛紫色的国度”。

腓尼基人非常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公元前九世建立了自己的奴隶制城邦,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点,比如突尼斯、马赛、西班牙、科西嘉、撒丁岛、希腊沿海。

腓尼基人为了经商需要,在亚述、新巴比伦及波斯通用的亚兰文字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创造了腓尼基22字母,成为希腊文和拉丁文24字母的前身,并将文明的种子散播到希腊和罗马、北非、西班牙等地。

因贸易发财之后,腓尼基人很快陷入了奢靡的生活中变得软弱。然后幸福的生活被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一支游牧入侵者打破。腓尼基人称他们为“希伯来人”,意为“渡河而来的入侵者”。

希伯来人作为游牧民族,勇猛彪悍,打的富裕奢靡的腓尼基人节节败退,龟缩在黎巴嫩一带。而侵占迦南之后的希伯来人也开始定居下来,将这里称为“蜂蜜与牛奶流淌之地”。

希伯来人定居之后,受到周边腓尼基、亚述、新巴比伦及波斯的影响,创造了希伯来文。但定居生活让他们开始变得奢靡软弱,然后就被埃及人入侵,抓去埃及做了四百年奴隶,最后在首领摩西的带领下重返迦南。

再次返回迦南的希伯来部落先后创建了两个国家,一个以斯列,一个犹大国。所以后世也把重返家园的希伯来人统称为犹大人。

腓尼基人再次遭受犹大人的侵略,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举族迁往北非,在突尼斯建立了迦太基城。在犹大人的记录里,迦南是圣主给他们的“应许之地”,至于那块地上的“原住民”,当然是驱逐走或杀死,反正不值得记录。

但罗马人却将腓尼基人和迦太基记得清清楚楚,因为他们后来与罗马城邦爆发了两次布匿战争,大名鼎鼎的汉尼拔可是让罗马人吃了不少亏。罗马人甚至在迦太基城被烧毁后,还恶毒的在灰烬上撒了一层盐驱邪,让他们永世不得超生。

当然,众所周知,赶走腓尼基人的犹大人也没好下场,先后被亚述、新巴比伦两大帝国灭国后奴役。5万多犹大人掳掠到巴比伦做苦役,号称巴比伦之囚。直到波斯帝国攻灭巴比伦统治了中冬,才宽容的放他们返回故地。

返回故地的犹大人在波斯统治下还算过得去,但之后又遭到马其顿和罗马入侵后,生活急转直下。也就是在这个苦难时期,圣经成书。

书成之后,就被列为了禁书,罗马行省总督下令,将他们彻底赶出了迦南,开始了千年流浪。

西方没有信史,但通过经文成书的过程,以及之后的教会记录十二圣徒传教的过程,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丝历史面貌。

耶稣死后,门徒们奔走四方传教,他们的足迹遍布当时的罗马帝国,雅各在撒冷城被石头砸死、圣彼得在罗马倒吊十字架、路加在希腊橄榄树上被绞死、达太在波斯被正十字钉死、西门在不列颠被锯成了两半........

宗教的本质是人死之后的归宿,可埃及、罗马、希腊的多神教,却在描绘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神权现实与可怕的死后世界,平民生前受奴隶主和封建主的压迫,死后还要被死神奴役,而那些统治者却是神族,永远高高在上甚至奢望长生不死。

但圣主教不同,他给平民描绘了一个生前虔诚侍奉,死后就能上天堂享福的美好愿景,立刻就在民间迅速蔓延起来,统治者怎么禁都禁不住,于是,西方就秉持着“打不过就加入,禁不住就放开”的老传统,放开了对圣主教的限制。

一开始这种思想还只是在底层平民间流传,上层贵族不以为意。上层以为自己是奥林匹斯众神的后裔,带有神血,将来是要进奥林匹斯圣山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