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跨河大桥

衣食住行,人们的基本需求。

同样也是一个国家需要提供给居民的基本服务。

衣物方面,华夏帝国既有麻布、丝绸这种传统衣料,又有羊毛和棉布这种新型布料。随着纺织技术的提升,衣料会越来越便宜。

食物方面,广阔的土地,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来源,高达1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生存一亿人口,可以说地广人稀,粮食可供挖掘的潜能巨大。

住宿方面,农村在集体劳动下,集体砖窑遍地开花,砖瓦房取代土坯茅屋房;在城市楼房取代平房已经成为趋势。

出行方面,华夏有了西域三河、河套宁夏、蒙古草原、东北塞外、西南巴蜀、大理云滇六大产马区之后,骡、马、牛大量贩卖进入中原,价格比宋时降低了一半左右。在陆地上马车、牛车络绎不绝;内陆漕运纵横、外海大船横渡,整个帝国被交通贯穿到了一块。

但仍还有提升的空间。

天启六年,七月。

经过桥梁专家们和路桥基建部花了两个月时间的勘探设计,关于汴梁、兰考、菏泽、平阴、济南、滨州、东营七座横跨五丈河的桥梁设计图制作了出来。

晁盖也利用每年七月的百姓劳役时间,开始准备建设桥梁。

“陛下,您是说要同时开建七座桥梁?!”

“这,这会不会太勉强了啊!”

桥梁教授樊若水和路桥基建部副部长张择端同时表示震惊。根据他们计算,需要先挖分水渠,然后筑坝分流,等待河水流干露出河床,在河床上建设地基,等地基干透后,在上面建设桥墩,铺设桥面......

一整套流程下来,即便全力施工,也得一年时间才能建好一座。七座就是七年。他们都以为这是陛下的一个长期打算,谁知道竟然是要同时开建?

“我正有此打算。先发动百姓在七个地点挖掘分流渠吧。再准备好技术匠人,一切听我号令。”

晁盖的独断专行,让樊若水和张择端摸不着头脑,但也只能照办。

随着政令下发,河北与河南的百万劳役人员集结。华夏的劳役政策经过五年检测,已经证明了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性。服役百姓不但能获得衣物、铁器作为补贴,伙食上也很丰富,所以服役的积极性都很高。

“大家伙儿跟我走,这次又是陛下亲自带领咱们开工,可别在陛下面前露了怯。”

“放心吧村长,咱们村可没有孬种。”

两岸百姓唱着劳动的民歌,士气高昂的赶到工地,河北的百姓在大河以北挖分流渠,河南的百姓在大河以南挖分流区。等晁盖和技术工人赶到工地时,看到的正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团结就是力量!”

华夏民族个体可能不是最强的,但集结成的集体却是无可匹敌。

大洪水来了,就在大禹带领下集体合作疏通河道。

干旱了,就在李冰父子带领下开凿都江堰水渠引水灌溉。

山挡路,就在愚公带领下一代代开山凿石。

就是凭借着这股团结一致,战天斗地的精神,华夏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

“天气炎热,吩咐下去,多煮些绿豆汤!”

晁盖吩咐道。

他的到来,引起百姓阵阵欢呼,上次陛下带领大家挖出黄河六道分渠直通大海,让黄河不再泛滥,还灌溉了河北广阔平原。这次五丈河挖掘分水渠,虽然只是为筑造堤坝临时使用,但新挖好的水渠在桥梁造好之后不会填埋,依然可以灌溉周边,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晁盖在这里巡视完之后沿河而下,一共七个筑造地点,他一个一个巡查,一直抵达最东处,东营城。

东营地处入海口,河对面就是沾化,一旦两地桥梁建好,可以直接让潍州与德州贯通,节省海上运输压力。

“陛下,东营这里的分流渠已经挖好,下一步该如何做?”

樊若水和张择端带着技术工人,一路跟随晁盖从汴梁抵达东营,风尘仆仆的问道。

“上游的商船也已经截停了吗?”

五丈河是一条黄金水道,每天在河上来往的船只如梭。这也是之前官府想在五丈河上修建大桥,却遇到的重要阻碍——每耽搁一天,船运就要受影响一天,造一座桥,却要截停河道一段时间,这谁受的了?即便是有分流渠,让商船从侧面通过,影响也颇大。

若非是陛下亲自下令,谁敢让这样繁忙的河道暂停?

“已经在十里外截停。”

张择端连忙点头。桥梁基建部已经通知当地官府配合做好被拦截商船的安抚工作,如今很多船只在两岸停留,但随着时间推移只会越来越多。

“打开分流渠。”

随着晁盖一声令下,分流渠距离河道最后三米被挖通,河水汩汩而入,但想要达到通船的程度,还得等待几日。

“接下来,该我了。”

晁盖走上河堤,在万众瞩目之下,高声一喝。

“敕!”

一米见方的大青石如同麻将一般在大河中堆砌,不到一分钟就垒砌出了一面高三丈、长五十丈、宽两丈的青石堤坝。被拦住的河水慢慢涨高,水流涌入分流渠,下游水面却在渐渐变低,最多一个时辰,就能见到河床了。

“这,这是神迹吗?”

“出现了!陛下当年拦截黄河决口时的神迹再现了!”

“哎呀,老头子活了这么多年,终于见到神仙了。”

“我以前只以为是东边那些人瞎传的,想不到竟然真的!”

“陛下得天道赐福,我们得陛下庇佑,实乃我华夏之福啊!”

“陛下万岁!”

..........

周围的百姓狂热的呼喊,樊若水和张择端等人也是目瞪口呆,他们也算是听着陛下的神奇传说进入朝廷的,但这种神迹,他们还是第一次见。他们何等幸运能陪在陛下身边,目睹这神迹。

晁盖建立完大坝,面不改色,比起当年封堵千米长的黄河决口,这个堤坝只是小意思,不过才花了一万多点天命值。

河流被截断,两岸百姓兴奋的议论,那些随行的工匠也看着发呆。在大河中铸造堤坝向来是一件难事,想不到竟然这么容易就被陛下解决了,难怪陛下有底气要同时开工建造七座桥梁,因为陛下自己就把最难的一项工程给干完了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