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苦练内功

《九阳神功》开篇词:“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这句话既是顶级武功的口诀,也是治理国家的一大要诀。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就不惧任何挑战。

晁盖如今一口吞下这么大一块地盘,真正从地方草寇,向割据军阀转变,面对的问题很多,主要是五大方面。

第一,政治方面。

最大的政治问题就在于人才不足。晁盖想要将登州模式在京东两路推广,但是苦于人才不够。只能各地暂行军管。

可军管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地方权力的空缺,空出的权利就会有地主豪强、市井泼皮想去占据!所以留给军管的时间不多了。最多坚持一年,再长就要出问题。

九十七县的县令选拔出来之后,照例,由晁盖带领进行宣誓。然后每个县配备20名学子跟随,前去充任县内职务,锻炼才学。

这一下就去了将近两千人。再算上半年前支援登州的五百学子,梁山文院几乎只剩下五百多年龄太小的少年,学院一下子空了起来。

“再向各州县招募15-30岁的学子入学。州府100名,各县20名。”

晁盖的命令下达之后,这次遇到的阻力小了很多。很多学子看到第一批前往梁山学习的学子都已经开始做官,也都蠢蠢欲动。

梁山文院第二批学子两千余人,也很快入学,领到了新课本。

人才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啊。

第二,经济方面。

大家喊了这么久的“迎天王、盼天王”,结果真来之后反而要像官府一样向他们收税了,晁盖脸上挂不住,更会影响他的天命值收入。

所以,晁盖签署天王令,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自梁山占领城池之日起,免除辖区内两年赋税、劳役。

政令所到之处,百姓欢呼一片。

但也苦了梁山的财政。

目前梁山的主要收入,就是梁山商业司每年五十万贯商业收入、密州市舶司每年五十万贯关税收入。还有自己每月55万点的天命值收入来补贴整个势力的所有花销。

“迎天王,盼天王,天王来了不纳粮。”这句口号喊的太凶,把晁盖自己也给兜进去了。

所以,至少从现在开始两年内,只能紧巴巴的过日子。

第三,军事方面。

之所以将军事放在第三位来说,是因为军事很重要,但是并不迫切。因为现在梁山的军事力量已经不惧宋庭任何围剿,甚至可以硬碰硬的进行御敌于政权之外了。

军事方面最大的问题还是军费。

盘点一下梁山现在的军事力量。

豹韬军:37500人。

金刚军:37500人。

虎贲军:15000人。

背嵬军:15000人。

苍狼军:15000人。

雷鸣骑:3000人。

云风骑:3000人。

龙骧骑:3000人。

神机营:3000人。

鹰扬营:3000人。

天柱营:3000人。

南离营:3000人。

玄武军:7500人。

镇海军:7500人。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自己手中竟然已经有了14万军队。

如果再加上孤悬海外的关胜安东军和阮小五黑山水军,总兵力突破了15万人!

光是供养这15万人,每月的军费都得20万贯左右。这还不算一些其他的抚恤和奖励。

以梁山现在的财源来说,连军队半年的军饷都发不齐。

幸好自己每月有55万点的天命值收入,可以让军队没有粮食危机。如果实在没钱发军饷,给他们每月发两石大米也能应付过去。

但总让晁盖一人养军,他越来越像是个为个大家工资劳累奔波的打工人了。

第四,文化方面。

文化看似缥缈,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人们的生活。

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犬儒思想横行。二是妖魔鬼怪泛滥。

何谓犬儒?摇尾乞怜如犬也!有两大特征。

一曰:严己恕人。

这些儒家文人当政后,严厉剥削镇压国内百姓,真心宽容侍奉国外。有宋一代,对百姓的盘剥之厉,远胜前朝;有宋一代,对周边各国供奉岁币优待宽容,更是远胜前朝。

二曰:媚上欺下。

他们对上摇尾乞怜、巧笑盼兮,对下横眉怒目、呲牙咧嘴。

但是现代,孝子贤孙们却把犬儒这个名词牵强附会的修改为:这是一种像古希腊、雅典的贵族狗一般,崇尚自由、藐视权贵的高贵精神。

然后以犬儒自居。真不知他们是出于什么心态如此自比。

反正在宋朝,这种犬儒思想横行,让宋人整体都呈现出一种“犬”的状态,只敢窝里横。远远没有了汉唐那种横行万里、扫灭四夷、勇猛精进的民族精神。

而要改变当下这种思想状态,必须在文化领域大刀阔斧的整顿宣传,同时用一套奖励系统进行引导。

大宋文臣为了压制武将,各种场合引导舆论,把“保家卫国的军人”与“贼配军”划成等号。

这种舆论倾向必须纠正过来。要用开拓精神,取代犬儒思想。

为此,晁盖再次化身“文抄公”,抄袭十几首歌颂军人的歌曲;组织梁山武院进修的军将,一起编写歌颂梁山将士的舞台剧本;撰写话本歌颂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擒杀单于冠军侯、投笔从戎班定远、虽远必诛汉陈汤、力挽狂玩冉天王、追亡逐北有李靖、攻灭高丽苏定方、固守安西白发兵.......

当然,还少不了高粱河车神大逃亡、檀渊之盟纳岁币、庆历议和大割地、北方汉民亡国奴等近代戏码。

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大家看一看,有军人保家卫国的强盛时代,和家犬守家的大宋有何区别。

三千巾帼营分成一百个小剧团,在军兵的保护下,深入各县前去宣传。

梁山书局,采用铅字印刷术,大量印制新式课本和历史名人传记小故事。

率先完成官制改革的登州十县采用新的课本,学习语文、数学、历史、自然、品德、神话。

在历史一课中,大力宣扬保家卫国、开疆扩土的众多民族英雄。

在思想上慢慢扭转百姓对军人的印象。

当然,只靠宣传还是有些浅薄。还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让军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汉唐百姓是天生的勇猛么?并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汉唐百姓的勇猛,与军功授田、加官进爵的奖励机制密不可分。

而大宋却将对士兵、武将严加防范,军功只赐布匹和铜钱。最高的一等功给布十匹,钱十贯。

很多士兵一辈子都立不了功,即便立功,赏赐也会被上官所夺。而且士兵都是终身制,被刺配当兵,一干就是一辈子,永远不要想着有一天能退役回乡,种几亩薄田安度晚年的好事!

将领们也没好到哪里去,汉唐之时,将领立军功,拓土开疆可以封侯拜相。但宋朝的爵位,永远是给文臣留的,武将中有名的狄青,死前落魄,死后多年追赠了一个中书令;熙河开边千里的王厚少年从军,屡立战功,死前落魄,死后多年追赠了一个宁远军节度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