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九州改革

目前在九州共有七支主力军团三个特种作战营,分别是羽林军、青龙军、神武军、雷鸣军、云风军、云梦军、解烦军和陷阵营、浮屠营、猛安营,共计二十五万人。

另有新兵二十万作为后备补充驻扎在各村庄;一万高丽复仇军驻扎在博多等待命令。

还有三支满编的水师部队十万左右。

林林总总算下来,共有五十六万部队在扶桑活动,每月的军饷都要近300万贯。

还有每月吃的米粮,至少需要六十万石左右。如果从国内运送过来,还要加上飘没。每月得运过来八十万石才行。

以三千石帆船每次运送两千石计算,得用400艘船不停的运送才能满足军队需求。而四百艘运输船,几乎就要耗光三大水师一半的运力了。

如果再加上火药、弹丸、开花弹、弓弩箭矢、刀枪铠甲、疗伤用品等等物资,这么大规模的东征,耗上半年,就把开封汴梁的府库给耗干了。

也幸好是晁盖御驾亲征,可以直接从系统中兑换物资。如今每月800万点的收入,六十万石粮食不过才消耗60万点。其他物资花销也不过40万点。再花费300万点兑换300万枚帝国银币。每月消耗400万点即可,自己还有400万点盈余。

帝国范围和人口越多,自己每月获得的天命值越多;天命值越多,自己可以反馈和补贴国家的越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且越到后期越强。

而且伟力集于一身,自己就是移动的补给站和火力炮台,如果不是怕太惊世骇俗,甚至一人成军都不成问题。

这也是晁盖敢于离开中枢,四处乱跑,却不担心反叛的底气所在----帝皇所到之处,便是世界中心!

所以在探听到扶桑发动全国男子,甚至连正在夏收的老农都集合起来才凑起来的三十万农军向九州开拔时,晁盖非但不担心,还隐隐有些期待。

但也仅此而已了,他还是把目光放在了九州岛的改革上。

按照自己征服扶桑的五步法策略,自己已经完成了第一步扼守要地、第二步搜山检海。那么就该进行第三步:分封土地了。

神武侯董平、东瀛侯阮小七是一个很好的广告,趁着这个热度,晁盖继续在主力军团中进行宣传,鼓励主力军团立功的将士主动退役,在扶桑落户。优惠有三:

第一:扶桑远离中土,封田按照中土1:2计算。也就是原本在中土可以兑换100亩封地,在扶桑可以兑换200亩。

第二:税收优惠。在中土税收中,私田十税二,集体公田十税一,军人家属十五税一,烈士家属二十税一。军功授田属于私田,退役军人不算军属,所以需缴纳十税二。扶桑的封田税收优惠,按照公田十税一计算。

第三:自愿退伍的士兵前一千名,获赠扶桑侍妾一名。

最近那些扶桑商人为了钱财四处捕获农村女子,结果在九州地区被驻屯当地的汉军士兵当成劫匪给剿灭了几支,吓的连忙转移了视线,坐着海盗船向四国和本岛前进,每到一个海滩登陆,就蜂拥冲入村内,见到民女就抢,压上船就跑。

这些扶桑商人捕奴团特别熟悉地形,让周围的扶桑领主一点办法也没有,苦恼之余还得应付法皇的征召令,导致男子离开村子,防御越发空虚。商人捕奴团也越发张狂,短短一个月就搜集了上千名女子。

博多镇那边也按照上、中、下三等进行支付报酬。一个上等女子二十贯,中等十五贯,下等十贯,这实在太赚钱了,让扶桑商人们欲罢不能。

扶桑男子多粗狂,身体面容遗留了许多虾夷人的原始形态。而扶桑女子则恰相反,因为扶桑具有很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女子肌肤在湿润的空气下水分流失少,显得特别润滑白皙。恰如江南小家碧玉,肤如凝玉,水润白净。

就算是一些山野农家女子,也足够吸引人目光。即便是只能做妾,想来也是极好的。

这三项优惠政策一出,果然有许多士兵提出了退役申请,最后统计,二十五万主力军团中,有一万多人选择了在扶桑落户。

将这一万多人平均分配到九州五百多个村庄,将新兵们修筑的营寨作为他们的住宅,二十万新兵们也得到了解脱,除了抽出一万人补充进主力军团外,剩下十九万人屯驻到二十七座城池中,加强日常训练,随时准备为主力军团进行补充。

扶桑的农民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他们一直都是武士老爷土地上的农奴。现在他们的主人不过是从武士变成了华夏封田爵士而已,对他们触动并不大。

在完成分封与进驻之后,晁盖又颁布了几项政策,就涉及到了这些农民。

第一,种族令。华夏封田爵士为华族,其余人为倭族。倭族不允许读书识字,不允许做官吏。

第二,刀狩令。倭族不允许从军,不允许持有任何类型攻击性武器、防御性装备,否则可视为叛逆,由华族当场斩杀。持有官府特许令的商人除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