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继续改革

十四个市舶司的改革政令发行之后。

晁盖很快发起了第二个议题,便是改“路”为“省”;域外分封之地称为都护府。

京东西路与京东东路合并为山东省;

京畿路和京西北路、京西南路合并为河南省;

河北东路与河北西路合并为河北省;

河东路改名为山西省;

淮南东路改名为江苏省;

淮南西路改名为安徽省;

两浙路改名为浙江省;

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合并为江西省;

荆湖北路改名为湖北省;

荆湖南路改名为湖南省;

夔州路改名为贵州省;

福建路改名为福建省;

广南东路改名为广东省;

广南西路改名为广西省;

蒙古草原称为草原省;

辽阳一代改称辽宁省;

黄龙府一代,改称吉林省;

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称为黑龙江省;

黑龙江以北称为玄武都护府;

高丽半岛称为安东都护府;

漠北以北称为北庭都护府;

海防、下龙、广宁合并为安南都护府。

目前,华夏共有18个行省、4个都护府,总人口七千余万。

如此广袤的国土,无论把国都选在哪里,都有些失衡。

所以晁盖想到了当前比较盛行的“多京”制。

比如,大唐有中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西京凤翔和南京成都,一共五座都城。

大宋有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一共四座都城。

大辽有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燕京府、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一共五座都城。

大金有上京会宁府、北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一共六座都城。

之所以出现一个都城加多座陪都的格局,除了显示国土广袤、王权威武之外,还有其实用目的和象征意义,比如来回迁徙、王朝圣地、商业中心、避难治所等等。

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陪都可以就近储存附近州郡的贡粮与赋税,避免长距离的运输。发生战争或天灾时,可以就近从陪都调拨粮食、银两出兵或救灾。

拿大宋举例,四个都城都扎堆在一起,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南方州郡为了向东京汴梁运送赋税,采用运河漕运,每年河流与运河之上,漕船来往不绝,官办的造船厂主要生产漕船,每年至少要重新补充4000艘漕船才能满足其需求。河流与运河两岸以此为生的漕工数以百万计。

可以说,是用全国之力运输粮食与税银,才确保了汴梁城百万人口的生存。可见一路之上损耗是多么严重。

有鉴于此,晁盖决定设置的京都,距离就需要分开一些。分别是:中京汴梁、北京燕京、东京杭州、南京广州,以及尚在大宋手中的西京长安。

中京汴梁主要吸纳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五省的贡粮和税银。为了减少供应压力,汴梁城内的百万人口还减少到了七十万左右。因为城内不必再时常堆积八十万禁军及其家属,人口数量自然减少了许多。

北京燕京主要吸纳河北、草原、辽宁、吉林、黑龙五省的粮税。

东京杭州主要是利用方便的船运条件,吸纳长江沿岸的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省钱粮。

南京广州主要是吸纳岭南的广东、广西和沿海福建的钱粮。

四个都护府钱粮暂时由都护府收取、支配。

这样就近押运钱粮到陪都,优点是可以节省许多人力物力,在出兵或救灾时,方便就近支取;缺点就是分散了全国财力,容易出现贪污腐败。

为了加大各“京”之间的联系,晁盖准备大力发展海运,用海船将广州、杭州、燕京连接起来,方便物资的随时调运。

这也是封建时代交通不够便利的一种妥协。

华夏继承了大宋许多政策和遗产,境内有大大小小的造船厂三千余家,大致分成官办和私营两种模式。

官办造船厂主要生产漕船和战船;私营造船厂主要生产商船。

私营造船厂暂且不去管他。

单说官办造船厂,如今已经归入工业部麾下。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晁盖建议工业部做好未雨绸缪。

先说漕船,“多京”制施行后,每年所需要的漕船数量将至少减少一半,每年节省下来2000艘漕船的工作量,可以做许多其他事。比如,更新新的漕船船型。

晁盖准备重点推广带有车轮的“车船”作为新的漕船。车船是在唐德宗(公元780~805年)由荆南节度使李泉最早设计制造成功的,两侧有木轮奖,一轮叫一车,以人力用脚踩踏,带动轮奖转动,使船行驶,前进速度很快。史称“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