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黑海沿岸

黑海是欧陆与小亚细亚连接处的内海,平均水深1315米,最大水深2210米,水色深暗漆黑、多狂风暴雷而得名。

水深有深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更好的停泊、行驶大船。在木质帆船时代还不太明显,进入现代军舰时代,这一点尤其重要。

简单做个类比,渤海的平均深度18米,黄海平均水深44米,东海平均水深349米,这个深度在现代化声呐技术下,连艘潜艇都藏不住,就可以看出黑海的价值所在了。

黑海北端有一处半岛,名为克里木。先后被凯尔特人、罗马人、哥特人、匈奴人占据。后来又被拜占庭帝国攻取。这里中部和北部平原、东南丘陵、南部高山,虽然气候温润,降雨也多,但因为岛上没有湖泊储水,形成的河流短小且流入大海,导致岛上淡水资源匮乏,无法大规模农耕,只能放牧和打渔。所以人口一直不多。

岛屿自从被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占据后,便在岛上建立了一座赤刻城堡,常年驻扎一千士兵,还打造了一处海港。

克里木半岛远离拜占庭本土,除了气候宜人,没有太多优点,有点类似夏威夷之于老美。但拜占庭却宁可赔本,也要牢牢把住这座飞地,自然也有其独到之处。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拜占庭帝国的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克里木正是拜占庭交好东欧草原众多游牧部落的桥头堡。

克里木半岛周边是广阔的大草原,伏尔加河、顿河、顿涅茨河、第聂伯河滋润了肥沃的黑土地,孕育出茂盛的草原,是游牧民族最喜欢的牧场。匈奴人、马扎尔人、可萨人、乌古斯人、库蛮人先后到来,这些游牧民劫掠周边的罗斯诸公国,再到克里木岛与拜占庭人交易,换取自己喜爱的奢侈品。

而拜占庭则是利用克里木半岛优良的海港,建立了一座庞大的商业城镇,再利用商业资源勾住游牧者,然后利用游牧者的武力在高加索方向对于波斯或者阿拉伯、塞尔柱苏丹国等加以打击。可萨汗国、库蛮联盟就是这样被忽悠着不断翻过高加索山脉入侵大食敌对。

可萨汗国、库蛮联盟再把劫掠来的物品运到克里木岛销赃,换取自己需要的盐铁和奢侈品,这座岛的商业也因此而越发兴盛起来。

十字军东征以后,拜占庭实力衰落,以前视为禁脔的黑海也不得不向盟友们开放。其中便有一支商业团队热那亚人。

热那亚,意大利西北部重要城邦,哥伦布的家乡。

热那亚人,一群从十字军东征开始崛起的海商群体。比起威尼斯人的商品贸易,热那亚人更热衷人口贸易。他们的奴隶贩卖之路遍布地中海沿岸。

欧洲诸国贵族需要漂亮的女子赏玩,大食诸国需要强壮的男子充当奴隶。比起石块、木材、皮毛这些商品,克里木半岛的奴隶贸易更加繁盛。

但是这十年,热那亚也开始喜欢做起正当生意来。因为粟特了开辟出来的北线丝绸之路通向了克里木岛,给这里带来了远比人口贸易更加获利丰厚的丝绸、瓷器、茶叶、香料等商品。

将这里的华夏商品运回地中海沿岸诸国,那就是十倍、二十倍的利润!欧洲诸国封建领主们都以穿一身丝绸衣服、用精美的瓷器喝茶为荣。

以前欧洲诸国获取华夏商品,还需通过中冬转运。将走陆路从波斯运过去的丝绸称为“波斯锦”,将走海路从阿拉比半岛运过去的丝绸称为“大食锦”。中间的利润被波斯和大食人侵吞了一大半。

十年前这条新商业之路开辟,被拜占庭人吃独食了几年,但很快被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识破,众多意大利航海城邦也冲进来分一杯羹。拜占庭和其他城邦的商业能力和海上力量距离威尼斯和热那亚差了不止不一筹,现在市场份额几乎被这两者平分。

威尼斯人主要占据赤刻城,热那亚人则新建了一座卡法城。拜占庭则只能占据地利,抽点税而已了。

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吃的满嘴流油,但两者的行事风格有很大不同。

威尼斯人原本是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灭国之后溃逃的一些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他们这些人不愿臣服日耳曼人,而是逃到威尼斯小岛上,仍然自称罗马人,遥尊千里之外的东罗马拜占庭为王,城主自称总督。

威尼斯小岛一开始很贫瘠,洼地多,耕地少。这些人就地取材,挖掘泥土和石块填补洼地,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一点点建起了水上之城威尼斯。

公元1000年左右,威尼斯人通过镇压伊利里亚海盗极大扩展势力。十字军东征开始后,更是承担了运输十字军士兵,后勤补给物资的重任,海船也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

虽然威尼斯人也有唯利是图、劫掠市镇的行为,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讲求信用。这种商业信用,让威尼斯繁荣了几百年,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